多地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專家稱擴大有效投資重在精準
記者 杜雨萌
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的目標下,近期,又有一批重大項目在各地集中啟動。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重大項目具有資本集中、人才集聚、技術集約等特點,不僅(jin) 是投資增長的直接拉動者,對社會(hui) 就業(ye) 、經濟增長、稅收增加和創新驅動等方麵的綜合帶動作用較為(wei) 明顯,是穩投資促增長的“牽引機”,也是宏觀經濟發展的“強心劑”。
如6月9日,嶽陽市君山區舉(ju) 行2022年第二批產(chan) 業(ye) 項目集中簽約暨開工儀(yi) 式,集中簽約和開工項目13個(ge) ,總投資達55.4億(yi) 元。而在前一日,包括揚州市、開封市、河池市、蕪湖市繁昌區等地已相繼宣布集中簽約或開工新項目。
此外,深圳市近日舉(ju) 行2022年第三批新開工項目啟動活動,共新開工項目109個(ge) ,總投資約1012.5億(yi) 元,年度計劃投資約203.8億(yi) 元。事實上,自5月份以來,另有包括貴州省、石家莊市、宜春市等地集中開工了一批重大項目。
“當前投資仍是我國穩增長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必須要大力、一以貫之地推動擴大有效投資。”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產(chan) 業(ye) 室主任魏琪嘉看來,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在精準,“要”在及時,即聚焦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基礎設施投資及製造業(ye) 相關(guan) 領域投資仍然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投資方向。
宋向清亦持類似觀點。他認為(wei) ,擴大有效投資的及時性重在深入了解屬地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薄弱環節,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政策,及時補足資本。“要針對性確定政策著力點和企業(ye) 發展當務之需要,規範和引導財政和信貸資本向薄弱環節、薄弱領域、薄弱技術傾(qing) 斜,以及時彌補產(chan) 業(ye) 缺口,補強薄弱環節。同時,要做好資本與(yu) 項目、資本與(yu) 企業(ye) 、資本與(yu) 技術的精準對接,減少資本等待時間,避免資本閑置和浪費。”宋向清說。
隨著5月份以來多地掀起新一輪項目建設熱潮,無疑將對基建投資、製造業(ye) 投資乃至固定資產(chan) 投資提供重要“支撐”。(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