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美術館夜間化身戲劇樂園

發布時間:2022-06-14 15:11: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王廣燕

  伴隨著“放鬆噴泉”裝置的潺潺水聲,兩(liang) 名精靈在沉睡中蘇醒,他們(men) 在“魔法森林”間嬉戲舞蹈,引導觀眾(zhong) 探尋其中的秘密。近日,在木木美術館798館,為(wei) “奧斯汀·李:人間樂(le) 園”展覽量身定做的沉浸式戲劇療愈《花》上演。該館活化利用美術館的夜晚時段,讓舞蹈、音樂(le) 、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同一空間中交相輝映,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多樣的視聽感受。

   創新演藝

  演員與(yu) 觀眾(zhong) “零距離”互動

  6月11日晚7點,大雨突降北京,在這個(ge) 大多數美術館都已閉館的時間,一批觀眾(zhong) 卻撐著傘(san) 陸續抵達木木美術館798館。掃碼測溫後,戴上耳機走進展廳,他們(men) 的耳邊傳(chuan) 來聲音:“2068年,科技高度發達,李博士發明了腦內(nei) 共感技術,使得我們(men) 可以去他人的記憶中一探究竟……”觀眾(zhong) 們(men) 扮演精英醫師的角色,共同進入李博士的精神世界。

  在一層展廳,第一幕“樂(le) 園”拉開帷幕,演員扮演的魔法森林的動物精靈翩翩起舞,帶領觀眾(zhong) 走過一件件色彩明快、情緒鮮明的藝術品,感受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情緒。當跟隨精靈們(men) 來到二層“花的房間”時,觀眾(zhong) 們(men) 遇到了徘徊中的主角“李博士”,通過他與(yu) 另外兩(liang) 位角色的演繹,觀眾(zhong) 得以探索“李博士”的內(nei) 心,體(ti) 驗人生的悲歡疾苦。

  演出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幫助觀眾(zhong) 進入到不同情境中。“李博士”不時與(yu) 觀眾(zhong) 互動。在《恐懼》篇章,當他問道“你恐懼過什麽(me) ”時,有觀眾(zhong) 回答“黑暗”“生病”等,敞開心扉表達不安感的來源。另外兩(liang) 個(ge) 篇章以戲劇形式展現了親(qin) 子關(guan) 係、親(qin) 密關(guan) 係中的悲歡,讓觀眾(zhong) 的情緒得到釋放。整場體(ti) 驗持續約一個(ge) 半小時,在劇末的詩歌拚貼創作環節,觀眾(zhong) 在展板上進行即興(xing) 創作,有人在“愛是”後麵加一個(ge) 詞——“雨傘(san) ”,還有人加上“三餐四季”“心酸”等詞。

  “第一次觀看這種演出,感覺還是很新穎的,互動感很強,能夠近距離通過演員的微表情感受情緒。”觀眾(zhong) 李先生說道。觀眾(zhong) 王女士則表示,演出所在空間讓她格外有沉浸感,“因為(wei) 展廳與(yu) 常規的劇場有很大不同,讓人好像跳出了現實世界,來到藝術和想象的空間。”

   創作幕後

  展覽與(yu) 演出實現對話與(yu) 共振

  “美術館的空間有著天然的藝術磁場,它不是傳(chuan) 統的舞台,但是每一個(ge) 角落都可能成為(wei) 舞台。”王晗羽是《花》的導演、編劇,這是她第一次嚐試戲劇與(yu) 當代藝術的跨界合作。“在看完展覽後,我就產(chan) 生了劇本的靈感。”

  回想創作過程,王晗羽表示,這是全新的,也是基於(yu) 展覽藝術家作品的再創作。木木美術館提供了關(guan) 於(yu) 該展覽和藝術家的許多資料,雙方合作實現作品與(yu) 藝術家理念的契合,達到共振的效果。“奧斯汀·李的藝術創作富於(yu) 不同的情緒表達,《花》用戲劇演繹的方式重構了藝術家創作時隔離與(yu) 獨處的時光,著重表現展覽的核心主題——情感與(yu) 成長。”

  “在創作中,我們(men) 需要考慮到觀眾(zhong) 站的位置,以及演員和觀眾(zhong) 在表演過程中的關(guan) 係。”王晗羽說,展廳裏的演出打破了傳(chuan) 統戲劇中觀眾(zhong) 與(yu) 演員的空間關(guan) 係,對演員的表演方式提出了挑戰。“最開始的時候有點不適應,觀眾(zhong) 的回答有時腦洞大開,需要我們(men) 進行隨機應變,同時還要起到情緒疏導的作用。”飾演李博士的演員張康年說道。

  迄今為(wei) 止,該駐場演出已經上演過十餘(yu) 場,“我們(men) 的票價(jia) 是根據小劇場戲劇演出的價(jia) 格來確定的,五月份美術館因為(wei) 疫情閉館,在此之前每場觀眾(zhong) 數量能達到四五十人至七八十人不等,其中既有年輕觀眾(zhong) ,也有親(qin) 子觀眾(zhong) 等。”王晗羽說,不少觀眾(zhong) 對演出形式感到新奇,覺得像是跟著演員踏上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奇幻旅途。

   跨界牽手

  美術館成為(wei) 開放的文藝空間

  一個(ge) 美術館的空間有多少種可能?在木木美術館的展廳內(nei) ,爵士音樂(le) 會(hui) 、即興(xing) 喜劇、沉浸式藝術療愈、戲劇等定期上演,即使在因疫情閉館期間,也通過直播間為(wei) 觀眾(zhong) 送去藝術的慰藉。“我們(men) 希望用這麽(me) 一個(ge) 場地,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不同文化藝術消費的選擇,讓美術館成為(wei) 城市多元文化的平台和載體(ti) 。”木木美術館聯合創始人林瀚說道。

  林瀚表示,木木美術館從(cong) 去年年初逐漸與(yu) 不同藝術團體(ti) 進行跨界合作,與(yu) 此同時,一些青年藝術工作者也在尋求價(jia) 格不太高昂,同時吸引年輕觀眾(zhong) 的場地。“跨界合作降低了演出團體(ti) 的場地成本,也進一步激發了美術館的活力。”

  王晗羽談到,“戲劇+場景”已成為(wei) 具有消費潛力的文旅新業(ye) 態,戲劇酒吧、戲劇餐廳等已在一些城市興(xing) 起。而在美術館,沉浸式戲劇的加入具有引導觀眾(zhong) 的效果,幫助他們(men) 欣賞展覽所要表達的內(nei) 容,讓他們(men) 沉浸在藝術品締造的超現實時空,提升觀展體(ti) 驗。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