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所特殊學校就業率這麽高
青年誌願者之歌
為(wei) 何這所特殊學校就業(ye) 率這麽(me) 高
“在特教學校的這些年,我深深感受到誌願者哥哥姐姐們(men) 的關(guan) 愛,職業(ye) 課程中學習(xi) 的石雕技藝開辟了我謀生的道路,也幫我順利找到工作。”福清特教學校的李澤說。
“因腿部三級肢體(ti) 殘疾,我自小便十分自卑,我的生活是黑暗的……但在一個(ge) 夏天,一群哥哥姐姐走進了校園,他們(men) 的開朗熱情打開了我的心扉。在他們(men) 的課上,我開始理解職業(ye) 的多樣性,我的人生也可以是豐(feng) 富而充滿希望的,我更加努力進取、學習(xi) ,在融特石藝廠獲得了就業(ye) 崗位,並通過實習(xi) 期考核後順利上崗。時至今日,我仍然對他們(men) 充滿感激。”福清特教學校的黃偉(wei) 說。
從(cong) 2012年6月起,這支讓特殊學生心存感激的誌願團隊已連續10年對福清市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常態化誌願幫扶。項目開展至今,累計服務特殊兒(er) 童367名,解決(jue) 了110名特殊青年的就業(ye) 問題,福清特教學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由11%增長至65%。
最初,福州大學赴福清市特教學校青年誌願服務隊隻是每年暑假到福清市特教學校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在幫扶過程中,誌願者調研發現,由於(yu) 學校隻有普通的基礎課程,沒有開設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課程,學生們(men) 普遍麵臨(lin) 著“畢業(ye) 即失業(ye) ”的窘境。
誌願隊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從(cong) 2015年開始與(yu) 政府、學校、企業(ye) 等多方合作,引入係列職業(ye) 課程,搭建殘疾人就業(ye) 基地,把特教學校的教育管理功能延伸到解決(jue) 特殊群體(ti) 的就業(ye) 問題上。
“孩子們(men) 需要課程輔導,我們(men) 就開設‘第三課堂’;需要心理輔導,我們(men) 就把學校心理學專(zhuan) 家請過去;希望有技能培訓,我們(men) 就請學校工藝美術學院最專(zhuan) 業(ye) 的教授去授課。”服務隊指導老師張炎琳說,他們(men) 每年都會(hui) 了解特殊學校的切實需求,再去尋找解決(jue) 辦法。
首先,幫助特殊學生掌握生存技能。
在授課內(nei) 容上,分階段教進行課程培訓。第一階段(1-3年級)結合大學生誌願者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開展係列職業(ye) 啟蒙課程,比如攝影課程、插花課程、機械課程等,主要帶領學生們(men) 廣泛體(ti) 驗各類職業(ye) 的工作,開闊眼界、拓展興(xing) 趣;第二階段(4-6年級)職業(ye) 性格探索課程,引入福州大學心理係的老師,為(wei) 學生們(men) 帶來相關(guan) 心理學課程;第三階段(7-9年級)職業(ye) 技能培訓課程,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石藝雕刻或者花卉設計等具體(ti) 職業(ye) ,由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的專(zhuan) 業(ye) 導師以及企業(ye) 的技術人員為(wei) 學生們(men) 提供相關(guan) 職業(ye) 技能的輔導。
在實踐課程方麵,“三下鄉(xiang) ”期間,在建黨(dang) 百年的大背景之下,以“溯源”為(wei) 主題形成一係列黨(dang) 史教育課程,從(cong) 小培養(yang) 特殊兒(er) 童愛國愛黨(dang) 的樸素情懷;帶領特殊學生一起探索科技,推廣智能建設戰略,落實數字課堂方針。實踐隊立足生活,結合理論知識,開展了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大國重器、物化實驗在內(nei) 的係列科普課程,激發孩子們(men) 的興(xing) 趣,幫助他們(men) 了解祖國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也是誌願隊開展的誌願項目之一,傳(chuan) 統武術五祖拳等以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民族文化為(wei) 主題的課程,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開啟職業(ye) 啟蒙課,帶領特殊兒(er) 童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背景下新型職業(ye) 的前景,聚焦時事熱點,介紹並展示了新型農(nong) 民、中藥醫師、金融防詐、機械製造等多個(ge) 具有適配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職業(ye) 類型。
在心理發展方麵,誌願服務隊繼承創新“一生一檔,心理檔案”,詳細記錄特殊兒(er) 童在夏令營期間的心理狀態,並及時予以輔導,精準有效地從(cong) 心理方麵給予特殊兒(er) 童幫助,並通過遊戲互動,引導孩子們(men) 勇於(yu) 表現自己,積極欣賞他人。
其次,打通就業(ye) 渠道,整合公益資源,搭建就業(ye) 平台,建立殘疾人就業(ye) 基地,帶領特殊學生深入基地體(ti) 驗各類職業(ye) 工作。
誌願隊精細劃分,整合適配不同方向的公益資源,建立起包括石雕廠、花卉基地在內(nei) 的多個(ge) 就業(ye) 平台。以石雕基地為(wei) 例,誌願隊借助高校力量邀請石雕工藝大師鍾景星進行針對性職業(ye) 培訓,與(yu) 企業(ye) 達成良好合作,建立起福清市融特石雕廠基地,開發線上線下多個(ge) 銷售渠道。
失聰男孩小偉(wei) 是最早一批接受幫扶的。在平日的課程中,老師發現他在工藝美術方麵很有天賦,石雕職業(ye) 課成績尤其突出。畢業(ye) 後,他直接在石雕基地從(cong) 事石藝雕刻工作,獨自承包了包括設計、雕刻在內(nei) 的一係列工藝流程。現在,他的妻子也在石雕基地內(nei) 工作,幫忙完成上蠟等較為(wei) 簡單的工序。小偉(wei) 成為(wei) 石雕基地的專(zhuan) 業(ye) 技術員工,月收入可以破萬(wan) 元,夫妻二人近日還討論起了在福清市買(mai) 房的計劃。
“我喜歡基地的環境,也習(xi) 慣了特殊群體(ti) 的工作氛圍。在這裏不會(hui) 受到歧視,可以找到歸屬感。”最近,在外麵工作半年的樂(le) 樂(le) 辭職了,主動向校長提出要回到學校的基地工作。
“特殊人群更敏感,精神層麵的溝通交流也是他們(men) 就業(ye) 選擇時看重的一個(ge) 重要因素,我們(men) 還在不斷探索,希望創造更多無差別對待的就業(ye) 機會(hui) ,來解決(jue) 特殊人群的就業(ye) 歧視問題。”張炎琳說。
福州大學赴福清市特教學院青年誌願服務隊隊長傅雯雯介紹說,誌願隊已經建立了融特石雕基地、創意花卉基地、天祥電子基地和融康醫療基地四個(ge) 基地,其中三個(ge) 都在福清市特教學院內(nei) ,融特石雕基地發展得最成熟。基地內(nei) 的員工全部是特殊群體(ti) ,在這裏工作可以遇到許多校內(nei) 的同學,特殊青年也更有安全感,從(cong) 而長期穩定地就業(ye) 。
同時,基地還輔助解決(jue) 了特殊群體(ti) 陪護家長的就業(ye) 問題。特殊群體(ti) 情況特殊,基本上固定需要一位家長隨時陪護,影響特殊家庭的經濟收入。在福清市特殊教育學校,陪護家長可以在基地內(nei) 就業(ye) ,一定程度緩解特殊群體(ti) 家庭的經濟壓力。
隨著相處的時間越來越久,誌願隊不僅(jin) 以高質量的教學體(ti) 係獲得了特教學校的高度認可,長期常態化幫扶也讓他們(men) 與(yu) 特教學校的學生結下深厚的情誼。每年暑期,孩子們(men) 都盼望著福州大學大哥哥大姐姐們(men) 的到來,這也為(wei) 後續職業(ye) 課程培訓等相關(guan) 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看到誌願者們(men) 對學弟學妹們(men) 如此用心,一位在基地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的聾啞大叔每年假期主動留下來,隻為(wei) 能和誌願者多相處,幫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er) ,“也算是一種回饋”。
張炎琳介紹,誌願隊持續注入新鮮血液,每年納新成員都是福州大學高素質人才,涵蓋經濟管理、機械製造、土木工程等專(zhuan) 業(ye) 。學校開展全麵培訓工作,邀請10多位專(zhuan) 家導師參與(yu) 技術支持,為(wei) 項目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指導,打造高水平誌願隊伍。
3年來,福州大學赴福清市特教學校青年誌願服務隊逐漸向常態化誌願服務方向轉變,從(cong) 暑期實踐支教隊伍向公益創業(ye) 團隊轉型,在摸索中衍生擴展出常態化回訪、公益創業(ye) 等多路徑全方位的幫扶模式,幫助特殊青年們(men) 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為(wei) 特殊孩子撐起一片天。
“我們(men) 希望用實踐為(wei) 特殊群體(ti) 發聲,呼籲社會(hui) 正視接納特殊群體(ti) ,支持特殊教育的發展,承擔起‘關(guan) 愛特殊’的社會(hui) 責任。同時,也引導特殊兒(er) 童探索職業(ye) 興(xing) 趣,幫助特殊青年學習(xi) 就業(ye) 技能,促進殘疾人就業(ye) 問題的解決(jue) ,助力扶貧扶智扶誌。”張炎琳說。
(受訪者均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璐璐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