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

發布時間:2022-06-17 11:13:00來源: 科技日報

  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

  今年6月17日是第28個(ge)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yu) 幹旱日,國際主題是“攜手抗旱 共同成長”,我國主題是“攜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運共同體(ti) ”。

  敢把沙漠變綠洲。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堅持依法防治、科學防治,目前已成功遏製荒漠化擴展態勢,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麵積分別以年均2424平方公裏、1980平方公裏、3860平方公裏的速度持續縮減,實現了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

  砥礪治沙,築牢綠色屏障

  2000年春天的北京,浮塵遮天蔽日,短短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遭受8次強沙塵暴和4次揚沙天氣,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的沿河兩(liang) 岸和南口、康莊地區,號稱“5大風沙危害區”,成為(wei) 北京主要的風沙源。

  以綠擋沙,刻不容緩。北京市林業(ye) 工作總站站長杜建軍(jun) 告訴記者,北京從(cong) 2000年開始試點,2002年正式啟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通過植樹種草、退耕還林、小流域及草地治理、生態移民等措施,恢複植被,涵養(yang) 保護飲用水源。

  20年綠進沙退。今天的北京,樹更綠、天更藍,那些遭遇沙塵暴襲擾的春天已成往昔回憶。據統計,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已完成營林造林921.9萬(wan) 畝(mu) ,北京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8.8%,比2000年增加19個(ge) 百分點,該工程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

  在庫布其沙漠和騰格裏沙漠腹地,植樹擴綠正隨著光伏治沙降碳而延伸,描繪著藍綠交織、水沙和諧的工筆畫。穀雨時節正逢第18屆庫布其植樹節,庫布其“十四五”1億(yi) 棵碳匯林工程第二期種植正式啟動。

  難以相信,30多年前,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的沙塵暴一夜之間就可以吹到北京,曾被稱作“首都上空的一盆沙”。在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內(nei) 蒙古自治區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下,億(yi) 利堅持市場化、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科學治沙,34年來治理綠化庫布其沙漠超過6000多平方公裏,植被覆蓋度達由20世紀80年代不足3%提升到53%。

  科學綠化,貫穿防治全程

  科學治沙、久久為(wei) 功。“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97.8萬(wan) 公頃、石漠化治理麵積160萬(wan) 公頃,建成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46個(ge) ,新增封禁麵積50萬(wan) 公頃、國家沙漠(石漠)公園50個(ge) ,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麵積分別達0.8億(yi) 公頃、1.73億(yi) 公頃。

  “十四五”期間,我國荒漠化防治工作將如何發力?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孫國吉表示,“十四五”時期,將按照“全麵保護、重點修複與(yu) 治理”的原則,堅持因地製宜、適地適綠,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全麵保護原生荒漠生態係統和沙區現有林草植被,加大對幹旱綠洲區、重要沙塵源區、嚴(yan) 重沙化草原區、嚴(yan) 重水土流失區的生態修複和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將科學綠化要求貫穿防治、監管全過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

  “同時,加強科技創新,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途徑和機製,完善科技推廣服務體(ti) 係,大力推廣成熟適用的治理技術和模式,加強對科學防治重難點問題的研究。繼續深化履約和國際合作,積極參與(yu) 全球荒漠生態治理,引導《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良性發展,加強與(yu) 周邊及‘一帶一路’重點國家的荒漠化防治合作,向全球分享中國經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孫國吉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