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眼看中國·大美中華”國際短視頻大賽麵向全球征稿
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第三隻眼看中國·大美中華”國際短視頻大賽新聞發布會(hui) 暨啟動儀(yi) 式,16日以連線方式在北京—濟寧兩(liang) 地同時舉(ju) 行。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在致辭中指出,媒體(ti) 融合發展持續深入,國際交流方式不斷創新,充分運用新媒體(ti) 傳(chuan) 播手段,拓展文明交流空間,增強中華文明與(yu) 世界其他文明的觸達連接,具有重要意義(yi) 。山東(dong) 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聚焦文明對話與(yu) 全球合作,讓我們(men) 看到了傳(chuan) 統文化的諸多生動實踐和更多打開方式。期待以中華文化國際傳(chuan) 播為(wei) 切入點,以短視頻大賽為(wei) 載體(ti) ,推動儒家思想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形成更大的影響力,夯實共建亞(ya) 洲命運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人文基礎,助力中國文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中共山東(dong) 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魏長民在致辭中表示,山東(dong) 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近年來,我們(men) 始終把文化“兩(liang) 創”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深入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統籌推進理論研究、文化傳(chuan) 承、文明交流等各項工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和對外傳(chuan) 播貢獻山東(dong) 力量。期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專(zhuan) 家學者、行業(ye) 代表與(yu) 創作團隊,與(yu) “第三隻眼看中國·大美中華”國際短視頻大賽一起走進山東(dong) ,用鏡頭展示文化之美、齊魯之美、中國之美。
廈門大學教授William Neil Brown(潘維廉)在主題發言中表示,他在中國的36年間,在全國各地驅車行駛了20多萬(wan) 公裏,見證了這個(ge)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完全通過和平的發展手段,消除了絕對貧困,建造了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網、鐵路網和互聯網,甚至為(wei) 最偏遠地區的人民提供教育和醫療服務,解決(jue) 了一些最複雜的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保護和修複問題等。不論參與(yu) 者從(cong) 哪個(ge) 角度解讀他們(men) 的中國故事,都希望這一賽事能讓他們(men) 更好地理解以道德為(wei) 基礎的價(jia) 值觀和實踐。通過“第三隻眼看中國·大美中華”國際短視頻大賽等活動,各國可以逐漸認識到,在日益充滿挑戰的世界中,中國並不是威脅,而是不可或缺的夥(huo) 伴和朋友。
日本籍博主ACHAN(櫻井亞(ya) 裏砂)在分享創作體(ti) 會(hui) 時說,3年前她開始在網絡中上傳(chuan) 短視頻,得到了中國朋友們(men) 的大力支持。中國文化曆史悠久,有許多不同的民族和風俗習(xi) 慣,圍繞中日文化交流創作短視頻,能夠增加中國和日本民眾(zhong) 之間的相互了解,很有意義(yi) 。
英國籍博主Mcllmoyle Adam(亞(ya) 當)分享說,中國城市的發展與(yu) 繁榮讓人驚訝,雲(yun) 南、貴州、內(nei) 蒙古、海南等地方的景色神奇美妙,超過5000年的悠久曆史為(wei) 中國提供了豐(feng) 富多樣的文化積澱。這些對外國人來說都是新的、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在中國旅行、體(ti) 驗的過程中,他不斷學習(xi) 了解中國,探索每個(ge) 角落,認識新的朋友,並愛上這裏的生活。
大賽組委會(hui) 代表、煦方國際傳(chuan) 媒常務副總經理王新玲介紹,“第三隻眼看中國·大美中華”是“第三隻眼看中國”短視頻大賽品牌專(zhuan) 注於(yu) 文化領域的主題賽事活動。本屆大賽設置有“尼山聲音,山東(dong) 故事”“多維世界,文化互動”“文納百川,發現之旅”“人間至味,美食文明”四個(ge) 內(nei) 容單元,麵向中外創作者團隊與(yu) 個(ge) 人,圍繞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明、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山東(dong) 文化與(yu) 濟寧文化等內(nei) 容,征集適於(yu) 國際傳(chuan) 播的優(you) 秀短視頻。大賽共設置有20個(ge) 獎項,將與(yu) 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同期舉(ju) 行頒獎典禮活動。
“第三隻眼看中國·大美中華”國際短視頻大賽由中國外文局、山東(dong)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主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