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更多中長期貸款 金融機構發力馳援基建
風勁正是揚帆時。在多地基礎設施建設提速之際,金融力量正加快集結、加快發力。多位專(zhuan) 家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ye) 銀行、股份製銀行等金融機構進一步發揮自身資源優(you) 勢,投放更多中長期限貸款,共同從(cong) 資金端支持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穩住經濟大盤。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特殊的空間資源稟賦和生態保育功能,讓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成為(wei) 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盤山縣西部地勢高,水係連通工程尚未實施,徑流隻有豐(feng) 水年份汛期來水,人工濕地地表沒有補水,導致超采地下水、濕地退化等問題嚴(yan) 重,亟須實現西部中小河流互通互聯互蓄。
國家開發銀行遼寧分行結合盤山縣域水資源稟賦和農(nong) 村水係特點,授信5.7億(yi) 元支持盤山縣西部地區繞陽河流域水係連通工程、盤山灌區江河湖庫水係連通工程及汙水處理工程的項目建設,打造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盤山模式”。
盤山縣的項目建設,隻是國家開發銀行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ge) 縮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行已累計發放水利貸款12995億(yi) 元,貸款餘(yu) 額5464億(yi) 元,其中2022年以來發放398億(yi) 元。在差異化政策方麵,該行還設立水利專(zhuan) 項貸款,配合人民銀行、水利部研究運用低成本資金政策切實降低水利項目貸款利率。同時,進一步延長貸款期限,對於(yu) 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最長貸款年限可達45年。
事實上,無論是在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中,還是在供水供電、園林綠化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的建設中,都不難看到金融機構活躍的身影。比如,一季度,民生銀行為(wei) 廣東(dong) 肇慶市四會(hui) 南江工業(ye) 園至肇慶新區一級公路新建工程PPP項目發放貸款5.4億(yi) 元,為(wei) 肇慶市政道路建設提供助力和支持。目前項目進度正常,項目難點馬房特大橋工程進度也已達97.6%,預計全工程將於(yu) 10月1日完工。
發揮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
基礎設施建設是穩投資的“壓艙石”,也是金融助力穩定經濟大盤的重要抓手。有專(zhuan) 家表示,加大金融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預期、拉動就業(ye) ,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guan) 鍵作用,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與(yu) 可持續性。
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對金融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要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yi) 元信貸額度,並建立重點項目清單對接機製。國務院印發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也強調,加大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開發性銀行要優(you) 化貸款結構,投放更多更長期限貸款;引導商業(ye) 銀行進一步增加貸款投放、延長貸款期限等。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對於(yu) 部分投資回報周期長和基礎性的重點項目,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進出口銀行近日發布的“助力穩住經濟大盤28條措施”提出,加大對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投放更多中長期限貸款,發揮好政策性銀行長周期支持作用。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日前表示,將指導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加快項目儲(chu) 備,抓好任務分解,強化考核激勵,優(you) 化貸款流程,提高基礎設施領域的貸款投放能力。在服務效能方麵,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政策性開發性銀行應加大與(yu) 商業(ye) 銀行合作,借助商業(ye) 銀行的機構網點和專(zhuan) 業(ye) 人員,通過轉貸等方式,提高服務重大基建項目的效能。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呈現企穩回升勢頭,前5個(ge) 月的投資增速比前4個(ge) 月加快0.2個(ge) 百分點,比同期全部投資增速高0.5個(ge) 百分點。得益於(yu) 金融、財政等各方力量的支持,一些機構預計,後續基建投資增速將進一步加快,更好發揮穩需求、穩經濟的作用。
優(you) 化金融資源配置
牢牢抓住資金這個(ge)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牛鼻子”,專(zhuan) 家認為(wei) ,後續金融支持基建應更加聚焦、突出重點,進一步優(you) 化金融資源配置。
在董希淼看來,當前金融機構應加大對交通、能源、水利、科技、農(nong) 業(ye) 等重點行業(ye) 和領域的支持。“金融機構應深入研究重點行業(ye) 和領域的特點和需求,加強與(yu) 重點基建項目的對接,對重大項目實現‘一對一’服務,提高金融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服務的精準性。”他建議。
在撬動商業(ye) 銀行和社會(hui) 資金加大融資支持方麵,鄒瀾表示,將發揮國有大型商業(ye) 銀行、股份製銀行等自身優(you) 勢,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加大信貸投放。支持金融機構通過購買(mai) 專(zhuan) 項債(zhai) 券、PPP模式等,與(yu) 地方政府、社會(hui) 資金協力並進,共同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站在產(chan) 品創新的角度看,由於(yu) 基建項目往往對資金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長,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提高中長期信貸和信用貸款比重。市場人士建議,針對基建項目的特點和需求,創新中長期信貸產(chan) 品,優(you) 化企業(ye) 債(zhai) 務期限結構。此外,應開發更多信用貸款產(chan) 品,更好地滿足企業(ye) 需求。
對於(yu) 金融有待發力的領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wei) ,當前國內(nei) 部分地區交通設施存在不足,仍然需要大量的“鐵公基”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投資,滿足交通強國建設的需要,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同時,在數字強國指引下,應加大對5G、“東(dong) 數西算”、智能製造、特高壓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深挖新基建領域的投資潛力。此外,可加大對城市更新領域的支持力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