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力度補齊民生短板(多棱鏡)
民生事項千頭萬(wan) 緒,補齊短板也涉及方方麵麵,要堅持科學、精準、有序,做到扶危濟困、雪中送炭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麵臨(lin) 新的挑戰,給民生領域特別是困難群眾(zhong) 造成較大壓力。越是形勢嚴(yan) 峻,越要堅定信心、果斷應對;越是困難加大,越要關(guan) 注民生,以更大力度兜牢底線、補齊短板。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正式發布,其中明確要完善社會(hui) 民生兜底保障措施。目前,中央財政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預算1546.8億(yi) 元已全部下達。部分地區基層財政比較困難,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近9.8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約1.5萬(wan) 億(yi) 元,用於(yu) 保基本民生等硬任務。困難麵前,政策舉(ju) 措加力增效、真金白銀加速直達,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民生事項千頭萬(wan) 緒,補齊短板也涉及方方麵麵,要堅持科學、精準、有序,做到扶危濟困、雪中送炭。
補民生短板,首先要兜牢底線。要強化底線思維,加大困難群眾(zhong) 救助幫扶力度,重點摸排失業(ye) 和靈活就業(ye) 人員、易返貧致貧和低保邊緣人口等,對困難人員及時救助或納入低保。各地也要因地製宜,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一次性增發生活補貼。還要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底線,一方麵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製,確保早發現、早幫扶;同時,要以更大力氣抓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等工作。
補民生短板,也要緊盯急難愁盼。急難愁盼是群眾(zhong) 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民生問題,各地可以通過“12345”市民熱線等政務服務平台問需於(yu) 民,收集群眾(zhong) 反映集中、關(guan) 注度高的問題,進一步增強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此外,針對疫情給一些重點人群造成的暫時性困難,要格外關(guan) 注,幫助他們(men) 渡過難關(guan) 。比如加強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指導,加大未參保失業(ye) 人員臨(lin) 時救助等。
補民生短板,還要著眼長遠發展。應當看到,疫情衝(chong) 擊帶來的短期變化是階段性和外在的,我們(men) 仍然要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持續將寶貴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那些固根基、管長遠的民生建設領域中去。補短板改善民生,不僅(jin) 是發展的目的,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啟動新一輪農(nong) 村公路建設和改造;指導各地在城市老舊管網改造等工作中協同推進管廊建設;用好普惠養(yang) 老等專(zhuan) 項再貸款……翻看《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不少舉(ju) 措很好地銜接了惠民生與(yu) 穩增長,既能根治長期性的民生痛點,也能有效吸引投資、拉動就業(ye) 、增加收入,促進良性經濟循環。
“老百姓的事,要實實在在幹,幹一件是一件,幹一件成一件。”迎難而上、狠抓落實,我們(men) 一定能夠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邱超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