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追溯係統精準識別 讓防偽標簽“綁定”商品實物
外觀追溯係統精準識別 讓防偽(wei) 標簽“綁定”商品實物
科技日報訊 (記者金鳳 通訊員周偉(wei) )產(chan) 品外包裝上的防偽(wei) 碼能確保指向的就是包裝內(nei) 的商品嗎,如果商品和防偽(wei) 碼是“兩(liang) 張皮”怎麽(me) 辦?最近,南京工業(ye) 大學張帆教授團隊,提出一款名為(wei) “麵向生物外觀特征的鑒真溯源係統”的技術解決(jue) 方案,且部分模塊化產(chan) 品已經投入具體(ti) 應用並取得良好效益,該成果日前在計算機領域頂級的“國際聲學、語音與(yu) 信號處理會(hui) 議”上發表。
“現在市場上常見的防偽(wei) 技術有內(nei) 外碼防偽(wei) 技術、激光鐳射防偽(wei) 技術等,都是在標簽或外包裝上麵做文章,它們(men) 始終無法解決(jue) 的一個(ge) 問題是:標簽是不是對應著裏麵的實物。”張帆表示,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他們(men) 基於(yu) 生物特征的圖像鑒真溯源技術集成與(yu) 應用,利用圖像處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機器學習(xi) 訓練出卷積神經網絡鑒真防偽(wei) 模型,對商品的紋理進行模擬計算,將計算結果保存在雲(yun) 端數據中心,並通過外包裝識別算法,從(cong) 而驗證包裝內(nei) 的商品是否是生產(chan) 加工出廠的那一件商品。
張帆舉(ju) 了個(ge) 例子:“比如要驗證青藏特產(chan) 犛牛肉的真偽(wei) ,消費者購買(mai) 時隻需掃一下包裝盒上的二維碼,並按照指引拍攝商品的實物,係統便會(hui) 通過雲(yun) 端數據中心鑒真防偽(wei) 模型的計算,實時給消費者反饋當前商品是否與(yu) 外包裝是配套的商品,同時反向追溯聯盟區塊鏈上商品的生產(chan) 加工銷售信息。”
據悉,該成果通過卷積神經網絡鑒真防偽(wei) 模型,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鑒真防偽(wei) ,目前已應用於(yu) 雨花茶、黔茶、五常大米、青海犛牛肉、藏係羊肉、枸杞、藜麥、酸奶、果蔬等120多種農(nong) 產(chan) 品,識別率達到90%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