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談如何縮小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

發布時間:2022-06-29 10:28: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9日訊 “要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包容性增長,必須縮小農(nong) 村居民與(yu) 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6月28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yu) 中金研究院聯合舉(ju) 辦的“新發展階段包容性增長論壇”上表示,這可能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均衡發展所需要思考的最大問題。

  據劉俏預測,到2035年,農(nong) 業(ye) 在GDP的占比或下降至3%左右,而就業(ye) 人口則下降到6%。這意味著有18%的人口將需要跨行業(ye) 轉移,以當前7.5億(yi) 就業(ye) 人口計算,未來十幾年時間裏,要有1.35億(yi) 農(nong) 業(ye) 就業(ye) 人口需要實現跨行業(ye) 、跨區域的轉移。

  那麽(me) ,該如何縮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就業(ye) 人口和城鎮就業(ye) 人口的差距?劉俏認為(wei) ,首先要通過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加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人口的投入,大力提升第一產(chan) 業(ye) 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水平,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工業(ye) 化。同時,讓農(nong) 村用地能夠真正流轉,提升農(nong) 村人口的財產(chan) 性收入,有利於(yu) 消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

  劉俏指出,要通過戶籍製度改革、公積金製度改革、租賃住房和長租公寓等建設,真正推行農(nong) 業(ye) 人口市民化,提升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水平和程度。

  “如果能讓農(nong) 民工、城市靈活就業(ye) 人員中的很大一部分能真正變成新市民,是解決(jue) 中國城鄉(xiang) 二元結構,縮小農(nong) 村居民與(yu)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最重要的一個(ge) 環節,也是一個(ge) 可行的政策路徑。”劉俏說。

  談及具體(ti) 的政策,劉俏表示,可以啟動“住房公積金製度改革、租賃住房改革和REITs建設三位一體(ti) ”的新一輪改革。

  此外,劉俏還提出,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在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包容性增長方麵有很大的作用,當前財政政策還有巨大的實施空間,可以采取更為(wei) 積極的政策。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