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學應對洪水 減輕災害損失

發布時間:2022-07-05 14:56:00來源: 人民日報

  記者 史一棋

  眼下正處汛期,一些地方的河湖水位明顯上升,發生洪澇災害。遭遇洪水應當如何應對自救?記者采訪了多名專(zhuan) 家和讀者。

  “在雨季要注意收聽洪水預報預警,及時了解水麵可能上漲到的高度和可能影響的區域,做好必要的物資準備,盡可能提高避險成功率。”廣東(dong) 省珠海市讀者李邈說,城市低層住宅居民麵對汛情,首先應在門檻外壘起一道防水牆,如預料洪水會(hui) 漲得很高,還應在底層窗檻外壘防水牆,“最好是用麻袋、塑料編織袋或米袋、麵袋等,裝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再用舊地毯、舊毛毯、舊棉被等塞堵門窗縫隙。”

  “根據以往經驗,在洪水到來之前,有關(guan) 部門能及時預報預警。預警‘最後一公裏’通暢順利,人員轉移及時果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防災減災的效果。”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唐鈞說,尤其是洪澇災害高風險區域,洪水發生前有關(guan) 部門除了做好預報預警,還應及時提醒群眾(zhong) 做好應對準備。

  “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台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等高的地方暫避。”唐鈞表示,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難以自保,須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

  “遇到險情,一定要保持鎮定。稍微大一些的移動水流足以絆倒一個(ge) 成年人,所以應盡量避免在洪水中步行或遊泳。水在流動的過程中能量極大,且水中可能有物體(ti) 漂浮,容易導致人溺水和受外傷(shang) 。”李邈表示,如果處於(yu) 不得不涉水的情境,應小心腳下是否有坑。水流倒灌可能衝(chong) 走井蓋,此時涉水可以借助拐杖、樹枝等物品來探明腳下。為(wei) 預防觸電,要遠離電線杆。

  被洪水困住的群眾(zhong) 應設法盡快與(yu) 防汛部門取得聯係,積極尋求救援。唐鈞建議,在山區,突遭洪水圍困在基礎較牢固的高崗台地或磚混結構的住宅樓房時,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漲陡落的山洪消退後即可解圍。如遭洪水圍困於(yu) 低窪處或木結構的房屋內(nei) ,有通信條件的,可利用通信工具向防汛部門報告洪水態勢和受困情況,尋求救援;無通信條件的,可製造煙火,或來回揮動顏色鮮豔的衣物,或集體(ti) 同聲呼救,不斷向外界發出緊急求助信號。同時要尋找體(ti) 積較大的漂浮物,主動采取自救措施。

  “洪水往往還有大量致病微生物滋生,因為(wei) 水質不僅(jin) 僅(jin) 是被垃圾汙染,還有化糞池和下水道的水混合進去,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喝不幹淨的水。”福建省南平市讀者王海說,“洪水後的疾病預防同樣重要。”

  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外科醫生姚楠提醒,離開洪水區域後要馬上清洗全身、更換衣物,用盡可能高的水溫和洗滌劑洗滌被汙染的衣物。對於(yu) 被洪水浸泡過的物品表麵,應先用清潔濕巾或清潔劑清潔,再用酒精消毒。

  “傷(shang) 口暴露於(yu) 洪水中,很有可能發生感染。如果傷(shang) 口有嚴(yan) 重出血,應先嚐試通過壓迫止血。如有開放性傷(shang) 口但出血較少,應首先用大量清潔的水充分清洗傷(shang) 口;如有條件,使用聚維酮碘、碘伏或苯紮氯銨等消毒劑清洗傷(shang) 口。”姚楠說。

  唐鈞建議,洪水發生後,相關(guan) 防疫部門應建立災後疫情監測和疫情報告製度,開展飲用水消毒和飲食衛生管理,防止水源性、食源性疾患發生。搞好環境清理和消殺,宣傳(chuan) 災後易發生疾病的預防知識,提高群眾(zhong) 自我防病能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