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5家上市公司宣布重大事項 湖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將收官
記者 何文英
3天5家湖南上市公司相繼宣布重大事項,意味著湖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官階段。
7月4日,金健米業(ye) 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dong) 湖南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湖南糧食集團”)擬籌劃戰略重組事宜。新五豐(feng) 也發布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dong) 湖南省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湖南農(nong) 業(ye) 集團”)擬籌劃戰略重組事宜。華升股份在同日宣布,其間接控股股東(dong) 湖南省國有資產(chan) 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湖南國資集團”)擬籌劃戰略重組事宜。此外,湖南黃金、華天酒店在7月2日同時披露控股股東(dong) 相關(guan) 重組事宜。
中國CFO百人論壇理事、高級經濟師鄧之東(dong) 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到收尾階段,各地都在加快進度完成改革目標,湖南也推出了國企資本運作、資產(chan) 重組等一係列舉(ju) 措,發起了省屬國企改革的最後衝(chong) 刺。”
湖南國企改革積極推進
綜合金健米業(ye) 、新五豐(feng) 、華升股份、湖南黃金、華天酒店的公告信息,湖南省國資委旗下的湖南糧食集團、湖南農(nong) 業(ye) 集團、湖南國資集團、湖南黃金集團、湖南省酒店旅遊發展集團均是此次湖南省國企改革的參與(yu) 對象。
雖然上述公司的具體(ti) 重組方案尚未披露,但據接近湖南省國資委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根據湖南省國資委的相關(guan) 要求,湖南省國企三年改革行動的收尾工作要求在6月底完成,省國資委向國務院國資委層麵做出的改革行動收尾計劃預計是在7月份。因此,近期很多公司推出相關(guan) 行動方案,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省屬國有企業(ye) 經濟布局的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致力於(yu) 產(chan) 業(ye) 歸集和產(chan) 業(ye) 協同。”
“實際上,近年來湖南省國資委一直在梳理省屬國有企業(ye) 和平台。與(yu) 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相比,湖南省國資的資產(chan) 證券化率處於(yu) 中下水平。因此,湖南省國資委提出了進一步提升國資資產(chan) 證券化率、推動符合條件的國資企業(ye) 單獨上市等意見。”上述人士補充稱,“興(xing) 湘集團就是為(wei) 此目的而成立的。”
資料顯示,2017年9月份,中共湖南省委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明確,以湖南興(xing) 湘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興(xing) 湘集團”)為(wei) 主體(ti) 改組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堅持“三個(ge) 不動搖”,逐步探索形成具有興(xing) 湘特色的國有資本運營模式。
自明確定位以來,興(xing) 湘集團主要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推進資本與(yu) 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設立運營了15隻基金,基金總規模達300億(yi) 元,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助力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國有資本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截至2021年底,興(xing) 湘集團總資產(chan) 732億(yi) 元,控股博雲(yun) 新材,是中聯重科單一第一大股東(dong) ,還是湘電股份的第一大股東(dong) 。
鄧之東(dong) 認為(wei) ,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和落地,湖南省國有上市公司的運營效率、市場資源配置、企業(ye) 治理水平、經營水平和市場競爭(zheng) 力等都將進一步提升。
湖南國企改革成果亮眼
湖南省國企改革進程加速有跡可循。據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信息顯示,6月17日上午,湖南召開省屬國企改革領導小組2022年第一次會(hui) 議。
會(hui) 上強調,湖南要全麵落實國企改革發展重點工作,聚焦現代企業(ye) 製度、資本布局結構、市場化經營機製等難點,做精做深“雙百行動”“科改示範行動”等專(zhuan) 項工程,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各項任務“務期必成”。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際,回顧湖南國企改革的成績單,可謂頗具亮點。
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全國所有國企必須在2021年年底完成整個(ge) 行動70%的目標任務,湖南已完成85%。截至2022年3月份,20戶湖南省屬監管企業(ye) 工作台賬明確的改革任務總數共計1561項,已完成1464項,整體(ti) 完成率為(wei) 93.79%。其中,軌道集團、黃金集團、興(xing) 湘集團完成進度較快。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委副秘書(shu) 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wei) :“雖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官階段,但未來涉及國企的並購重組可能會(hui) 趨於(yu) 常態化,市場需求變化、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地方國資委發展戰略改變、企業(ye) 發展能力轉變,都可能導致企業(ye) 並購重組事件的發生。改革成功後,國企的估值有望得到重塑。”(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