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 讓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質城市生活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質城市生活
“我們(men) 村好多人都在縣城買(mai) 了房子,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隨遷子女上學有了保障,咱們(men) 外來人口的工作生活壓力一下子就小多了”“家門口就有醫院,還能線上問診,老百姓看病越來越方便”……一幅幅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浙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縣城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載體(ti) 作用進一步提升。2020年中國百強縣中,浙江占24席。
在福建,城市宜居水平穩步提升,教育、醫療、文體(ti) 、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配套加快完善,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
在海南,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持續優(you) 化,實現全省“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全覆蓋,覆蓋城鄉(xiang) 居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建成。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城鎮化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6.7%,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穩步下降,城鎮化紅利惠及廣大城鄉(xiang) 居民,為(wei) 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堅實支撐。
1.3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5年前,來自安徽農(nong) 村的小夥(huo) 子王洪濤懷揣夢想,前往福建泉州打工。這幾年,他走遍了泉州的大街小巷,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如今,他已成家立業(ye) 、生兒(er) 育女,並把父母也接到了泉州。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le) 融融。
“泉州比老家就業(ye) 機會(hui) 多,父母也在這邊找到了工作,能賺點錢補貼家用,家人都很喜歡這裏的生活。我女兒(er) 今年2歲多了,經常跟著我到處逛,愛吃當地的特色小吃,眼看著女兒(er) 就要上幼兒(er) 園了,我現在渾身都充滿了幹勁兒(er) ,相信以後的生活會(hui) 越來越幸福。”王洪濤說。
像王洪濤一樣,不少來自農(nong) 村的年輕人在城裏買(mai) 了房、安了家。近年來,各地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
記者了解到,湖北武漢將隨遷子女人數納入適齡中小學生基數,按相同標準開展招生、教育經費劃撥、基礎教育設施建設等安排;將隨遷子女列入財政經費保障範圍,按戶籍子女標準提供財政經費保障等。2020年,武漢市隨遷子女接受義(yi) 務教育人數近14萬(wan) 人,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超過97%。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十年來,1.3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卓著。戶籍製度改革取得曆史性突破,城鄉(xiang) 統一的戶口登記製度全麵建立,大量在城鎮穩定就業(ye) 居住的農(nong) 民工及其隨遷家屬在城鎮落戶。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範圍顯著擴大,向非戶籍常住人口發放居住證超過1.2億(yi) 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公辦學校或政府購買(mai) 學位接受義(yi) 務教育的比例達到90.9%,農(nong) 民工接受政府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接近8000萬(wan) 人次。
該負責人表示,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十年來,市民化配套政策體(ti) 係建立起效,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1650億(yi) 元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修訂後的《農(nong) 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wei) 農(nong) 戶進城落戶的條件”,為(wei) 維護好進城落戶農(nong) 民的農(nong) 村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兩(liang) 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30歲出頭的張女士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大學畢業(ye) 後留在成都工作,她親(qin) 眼見證了成渝地區交通的發展變化。“以前從(cong) 成都坐火車回重慶探親(qin) ,路上要花好幾個(ge) 小時,現在坐上高鐵,隻需要1個(ge) 多小時就到了。”張女士說。
不隻是交通。近年來,成渝地區在戶籍遷移便利化和居住證互認互通、社會(hui) 保險協同認證、養(yang) 老保險關(guan) 係無障礙轉移、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方麵有了實質性進展。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如火如荼、全麵提速。
這是一個(ge) 縮影。如今,以城市群為(wei) 主體(ti) 的城鎮化格局不斷優(you) 化,各大城市群建設穩步推進,城市間的聯係日益緊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更加協調。
將時間指針撥到2013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一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提出了“兩(liang) 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
所謂“兩(liang) 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是指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wei) 兩(liang) 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為(wei) 三條縱軸,以軸線上城市群和節點城市為(wei) 依托、其他城鎮化地區為(wei) 重要組成部分的城鎮化戰略格局。
該負責人表示,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十年來,“19+2”城市群主體(ti) 形態更加定型,“兩(liang) 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的國際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勢頭強勁,長江中遊、北部灣等城市群加快一體(ti) 化發展。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逐步增強,都市圈加快發展。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八縱八橫”高鐵網對50萬(wan) 人口以上城市的覆蓋率達到89.9%,全國鐵路網對20萬(wan) 人口以上城市的覆蓋率達到99.1%。
城市綜合承載力顯著提高
“看,這是我們(men) 小區的小花園,亭子周圍都是花草樹木,綠油油的。夏天晚上坐在這裏乘涼、聊天,真是愜意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大關(guan) 街道居民周學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他們(men) 住的是老舊小區,以前每到夏天,蚊子嗡嗡飛,雜草、垃圾到處都是,簡直沒法在外麵坐下來。
周學明介紹,2020年,他所在的小區進行改造後,麵貌煥然一新,垃圾、雜草不見了,路麵全部鋪成了柏油路。晚上,經常會(hui) 有小區居民約上幾個(ge) 老鄰居、老夥(huo) 計,在小區廣場上健健身、跳跳廣場舞,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近年來,各地多措並舉(ju) ,城市綜合承載力顯著提高,城市功能品質不斷完善。
比如,“十三五”期間,江蘇省累計改造城鎮棚戶區129.9萬(wan) 套,近400萬(wan) 居民實現出棚入樓;城市宜居環境大幅改善,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提升到81%;社會(hui) 治理係統化、精細化、法治化、智慧化水平明顯提升。
山東(dong) 省深入開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完善基礎設施,優(you) 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彌補發展短板,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通車裏程339公裏,遠程醫學中心省內(nei) 聯網實現縣級以上醫院全覆蓋……
該負責人表示,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以來,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3961萬(wan) 套,惠及9000多萬(wan) 居民,老舊小區改造惠及2000多萬(wan) 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超過7000公裏,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和汙水處理率均超過9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9%。公共服務提標擴麵,普惠托育服務體(ti) 係加快建設,養(yang) 老服務床位數達到813.5萬(wan) 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實現街道全覆蓋。綠色、智慧、人文等新型城市建設成效初顯。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基本建立
該負責人介紹,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十年來,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基本建立,以城帶鄉(xiang) 效應持續顯現。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的意見》,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普惠共享的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製有序建立,城鄉(xiang) 統一的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製度基本建立,鄉(xiang) 村兩(liang) 級醫療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基本消除。
同時,城鄉(xiang) 基礎設施一體(ti) 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超過90%,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超過438萬(wan) 公裏。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加快融合發展,城鄉(xiang) 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認為(wei) ,縣城是我國推進工業(ye) 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ti) 係的重要一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紐帶,對吸納農(nong) 民進城就業(ye) 安家、促進城鄉(xiang) 要素跨界配置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縣城數量大、類型多,發展定位各具特色,發展路徑各不相同。”高國力說,《意見》明確提出“科學把握功能定位,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並作了具體(ti) 分類指引,為(wei) 今後一段時期不同類型縣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我國城鎮化已經處於(yu) 快速發展的中後期,正在轉向全麵提升質量的新階段,城鎮化動力仍然強勁,蘊含著巨大內(nei) 需潛力和強大發展動能。今後一個(ge) 時期,要堅持以人為(wei) 核心,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穩步提升城鎮化質量,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升城市宜居宜業(ye) 水平,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有力支撐。
(本報記者 劉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