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人民幸福生活)長春“百年大院”變形記:居民的幸福感“摸得著”

發布時間:2022-07-06 15: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春7月6日電 (李丹)吃過早餐,70歲的黃德富和老伴孫麗(li) 偉(wei) 像往常一樣,來到樓下的小廣場遛彎兒(er) 。漫步於(yu) 古樸自然的院落間,老兩(liang) 口的心情格外好。“在這住了45年,很有感情。如今,‘田家大院’道路寬了、景更美了,在這養(yang) 老,兒(er) 女放心,我們(men) 舒心。”

  黃德富口中的“田家大院”,位於(yu) 長春市南關(guan) 區長春大街與(yu) 大經路交匯處,是一座規模很大的院落。

  房子很有特點,曾經代表著闖關(guan) 東(dong) 文化,是長春市曆史特色建築文化的代表。“田家大院”建於(yu) 清宣統年間,相傳(chuan) 為(wei) 田姓人家所建,是舊時長春市井文化的集中展示之地。

  伴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曾經規模宏大的“田家大院”逐漸落寞。2012年,“田家大院”的棚戶區被列為(wei) 長春市舊城改造D級危房首批項目。“改造前路麵坑窪不平,汙水橫流。電線一堆亂(luan) 麻,哪家跳閘了,維修師傅都得捋半天。”這是黃德富對自家早年居住環境的深刻記憶。

  2021年,長春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加速推進,南關(guan) 區將“田家大院”作為(wei) 舊改工程中的精品小區進行改造,工程涵蓋轄區居民樓、商務樓牆體(ti) 粉刷、樓宇花園改造、公共設施修補等近百個(ge) 項目。

  “‘田家大院’屬典型的長春老式穿心院(多個(ge) 出入口)建築風格。早年間,長春市設置了兩(liang) 個(ge) 大市場,‘田家大院’為(wei) 其一,時稱常安市場。”對於(yu) 大院的曆史背景,南關(guan) 區全安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劉文波十分熟悉。

  劉文波介紹,1937年,“田家大院”是偽(wei) 滿中央銀行職員的生活住所,當時周邊金融業(ye) 、商業(ye) 鼎盛,呈現出一派繁華景象。直至解放後,仍用於(yu) 長春工商銀行的員工宿舍。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ge) 曆史人文底蘊深厚的院落,卻幾乎囊括了典型的髒、亂(luan) 、差等過度老舊化的所有特征。“我們(men) 於(yu) 2016年底就開始推動改造了。”劉文波介紹,彼時,南關(guan) 區政府聯合長春市文旅局、長春市檔案館等單位,做了大量曆史資料收集和考證工作。“首要原則是,一切改造都應以民眾(zhong) 舒適度、參與(yu) 度為(wei) 先。”

  老街改造,一頭連著民眾(zhong) 的幸福感、安全感,一頭連著城市的發展。長春市南關(guan) 區經細化工作後確定,整個(ge) “田家大院”改造規劃麵積7000餘(yu) 平方米,文化廣場以大院中街為(wei) 軸,分東(dong) 、西兩(liang) 區。東(dong) 區設大戲台和林蔭道,西區以仿古建築風格的回廊為(wei) 特色。

  昔日破舊的“田家大院”徹底變了樣:關(guan) 東(dong) 風情大院門、古裝大戲台、老長春手藝人銅塑雕像……漫步於(yu) 文化廣場,仿佛時光穿梭。

  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隨之“提檔升級”。“垃圾堆沒了,空中縱橫交錯的管線都埋到了地下,鍋爐房供水變成了自來水公司供水,家裏的水質也好了!”說起改造後的小區,57歲的大院居民王忠蘭(lan) 不由得提高了嗓門,“環境變美了,附近居民都愛來這兒(er) 溜達,既能鍛煉身體(ti) ,還能看看老長春的故事。”

  64歲的大院居民欒穎是一位攝影愛好者,自從(cong) 家門口變了模樣,她把一年四季的大院變化都定格在鏡頭之下,展示在朋友圈裏。

  全安街道長大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薑樺偉(wei) 介紹,接下來,社區打算把京劇、評劇等傳(chuan) 統文化引入到“田家大院”,每周三天定時演出,將此處打造成一個(ge) 文化味兒(er) 十足的休閑場地。

  從(cong) 澄澈晨光穿過紅牆灰瓦,到落日餘(yu) 暉灑滿石板路,再到溶溶月光映襯出的人間煙火……居民們(men) 在百年大院裏感受著文化的魅力,嚐到了幸福生活的滋味兒(er) 。(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