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能源車銷量爆發式增長 多家產業鏈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喜

發布時間:2022-07-06 15:28: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記者 向炎濤

  見習(xi) 記者 許林豔

  7月5日,北汽藍穀發布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6月份產(chan) 銷量快報,汽車產(chan) 量為(wei) 1898輛,去年同期為(wei) 318輛;銷量為(wei) 3597輛,去年同期為(wei) 1585輛。今年累計產(chan) 量為(wei) 6082輛,同比增長181.97%;累計銷量為(wei) 1.70萬(wan) 輛,同比增長144.43%。

  此外,還有多家新能源上市車企6月份的交付量都實現高速增長。對此,乘聯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交付量增長,背後的支撐因素主要是車企產(chan) 業(ye) 鏈的恢複以及汽油價(jia) 格的上漲。”乘聯會(hui) 曾預計今年6月份新能源車的銷量近50萬(wan) 輛,可能會(hui) 創曆史新高。

  新能源車企6月份銷量激增

  產(chan) 銷快報顯示,北汽新能源今年6月份單月產(chan) 量同比增長近5倍,單月銷量同比增長126.94%,表現非常亮眼。對此,北汽藍穀方麵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子公司今年上半年銷量大幅增長,標誌著北汽藍穀向高端智能化轉型、向私家車市場拓展的階段性成果已經顯現。未來,北汽藍穀將立足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核心,繼續精進研發、製造、營銷和服務四大業(ye) 務支撐體(ti) 係。”截至目前,北汽藍穀旗下的極狐汽車已在全國開業(ye) 運營門店114家,今年的營銷店麵計劃達到186家。

  此外,還有多家新能源上市車企公布了6月份汽車交付量報告。當月,理想汽車交付超1.30萬(wan) 輛理想ONE,同比增長68.9%。同期,小鵬汽車交付了1.53萬(wan) 輛智能電動車,同比增長133%;上半年累計交付6.90萬(wan) 輛,同比增長124%。

  “6月份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大幅增長,表明市場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這或將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ge) 裏程碑。”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與(yu) 汽油價(jia) 格持續高位運行有關(guan) ,也與(yu) 新能源汽車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完善以及客戶體(ti) 驗提升相關(guan) ,還與(yu) 近年來政策支持和引導的力度加大密切相關(guan) ,電動汽車消費市場已被全麵激活。此次一係列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具有範圍廣、工具多、刺激力度大等特點,與(yu) 以往僅(jin) 能拉動A級及以下乘用車增長的政策有所不同,這次對汽車消費的拉動是全麵的,包括全部自主品牌車型、全部合資主流車型、部分入門級豪車市場的需求都將得到激發,且需求潛力較大。”

  多家產(chan) 業(ye) 鏈公司業(ye) 績預喜

  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上漲的同時,作為(wei)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重要一環的鋰電池企業(ye) 也表現不俗,上半年業(ye) 績普遍向好。

  7月5日,當升科技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ye) 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9億(yi) 元至10億(yi) 元,同比增長101.33%至123.70%。報告期內(nei) ,公司鋰電正極材料新一代產(chan) 品快速形成規模化應用,正極材料產(chan) 品銷量同比大幅增長,技術引領價(jia) 值凸顯,公司盈利能力持續增強。正極材料是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關(guan) 鍵材料,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倍率性能起到決(jue) 定性作用。半年度業(ye) 績預告公布單日,當升科技股價(jia) 漲超12%,收報104.96元/股。

  天華超淨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也將實現超高幅度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3.50億(yi) 元至36.50億(yi) 元,同比漲幅將達971.70%至1067.67%。天華超淨表示,業(ye) 績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受益於(yu) 新能源行業(ye) 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鋰鹽的需求強勁,公司電池級氫氧化鋰出貨數量及銷售金額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為(wei) 公司帶來了較大利潤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電池級氫氧化鋰均價(jia) 已達到47萬(wan) 元/噸,較去年出現大幅上漲。“總體(ti) 來看,目前鋰價(jia) 穩中偏強,企業(ye) 低價(jia) 售貨意願較低,加之礦石供應不足,市場產(chan) 能利用率一般,隨著需求恢複,鋰市場供需矛盾凸顯,價(jia) 格將出現上調。”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ye) 部鋰業(ye) 分析師曲音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2年鋰市場整體(ti) 走勢偏強,2023年至2024年隨著礦端開采放量,冶煉端新建項目釋放,價(jia) 格將隨供需轉變出現理性回歸。”(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