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地區銀行經營貸利率和“門檻”同時下調 年化利率低至3%左右

發布時間:2022-07-06 15:26: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記者 彭 妍

  近日,央行再次強調金融機構精準發力,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穩定就業(ye) 。事實上,今年以來,隨著LPR降低以及一係列監管政策落地,多家銀行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ye) 信貸供給力度,采取多項措施減費讓利。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北京地區已有多家銀行下調經營貸利率,目前有銀行利率最低達3%左右。另外,銀行對小微企業(ye) 的貸款審核條件也有所調整。部分銀行的個(ge) 貸經理表示,銀行除了下調經營貸利率外,還降低了經營貸的準入門檻。

  不少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今年以來,銀行在小微企業(ye) 紓困方麵的舉(ju) 措不斷加碼,但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目前部分小微企業(ye) 對於(yu) 貸款的有效需求不足。下半年,銀行仍需持續發力信貸增量供給,同時借助金融科技進一步提升小微金融的服務質效。

  北京地區多家銀行

  下調經營貸利率

  近年來,國家在金融層麵注重對中小微企業(ye) 的經營幫扶,支持發展包括個(ge) 體(ti) 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ye) 主經營性貸款等的普惠貸款業(ye) 務。近期,一係列金融紓困政策漸次落地。例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hui) 召開2022年第二季度例會(hui) 提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積極做好“加法”,精準發力,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穩定就業(ye) ,用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yang) 老、交通物流專(zhuan) 項再貸款和碳減排支持工具,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記者采訪了解到,北京地區多家銀行近期下調了經營貸利率,其中抵押類的經營貸產(chan) 品利率從(cong) 之前4%以上逐漸下調至3%以上。例如,某股份製銀行的個(ge) 貸經理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該行多次下調了經營貸利率,目前1年—5年期貸款利率為(wei) 3.85%,5年期以上的貸款利率為(wei) 4.5%,這一利率在下調之前分別為(wei) 4.15%和5.15%。

  一家國有銀行工作人員在向記者介紹經營貸時表示,貸款利率目前比較低,主要根據企業(ye) 經營情況以及客戶的資質分別確定不同的利率,該行經營貸的利率為(wei) 3.85%-4.35%。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e) 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小微貸款降低利率以及放鬆審核條件等背後存在一係列原因,一方麵,上半年疫情反複給宏觀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多地紛紛出台相應的紓困政策以支持金融扶持實體(ti) 經濟,並提出了小微貸相關(guan) 的首貸戶、業(ye) 務規模等增長目標;另一方麵,宏觀資金麵企穩為(wei) 小微貸的利率下降提供了支持條件。此外,一些金融機構深耕小微貸時間已久,風控水平的提升也構成了其中的支持條件。

  除了對貸款利率進行下調外,銀行也逐漸降低經營貸準入門檻。以某股份製銀行為(wei) 例,據該行個(ge) 貸經理介紹,相較於(yu) 此前,目前申請經營性貸款不僅(jin) 取消了公司股東(dong) 入股時間的限製,同時對企業(ye) 設立時間的要求也進行了縮短。

  今年以來,監管層頻頻下發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下調中長期貸款的利率,降低資金成本以促進企業(ye) 信貸資金的需求,支持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21年12月份以來,一年期LPR利率兩(liang) 次下調共計15個(ge) BP,帶動銀行業(ye) 平均貸款利率下調約32個(ge) BP,小微貸款利率也隨之下降。就量和價(jia) 兩(liang) 方麵看,量的因素即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小微金融發展的主要製約條件,因此下一階段的重心是提高風控能力和審批效率,在量增上多發力,繼續調降貸款利率的空間和概率都不大。

  小微企業(ye)

  有效信貸需求仍不足

  隨著各項政策的相繼落地,銀行在小微企業(ye) 紓困方麵的舉(ju) 措也在加碼,比如創新信貸服務模式、持續優(you) 化線上審批通道、延期還本付息、減費讓利等。但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目前部分小微企業(ye) 對於(yu) 貸款的有效需求仍不足。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小微企業(ye) 由於(yu) 成本上升、訂單減少等原因,導致供需不匹配問題凸顯,加之其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信貸違約風險依然值得關(guan) 注。

  某國有銀行個(ge) 貸經理也對記者表示,目前銀行有效信貸投放不足主要是受市場需求端的影響。今年以來,全國疫情多點散發,小微企業(ye) 經營麵臨(lin) 訂單減少、效益下降、成本上升等問題,企業(ye) 盈利能力進一步被削弱。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6月29日在該行股東(dong) 大會(hui) 上表示,今年以來,由於(yu) 信貸有效需求不足,各家銀行為(wei) 了加大信貸投放,都采取了“降價(jia) 保量”的策略,進一步加劇了利率下行的態勢。

  展望下半年,銀行如何持續發力信貸增量供給,確保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兩(liang) 增”目標實現?薛洪言認為(wei) ,獲客難的另一麵是風控能力有限,難以在有效風控的前提下推動貸款業(ye) 務下沉,因此,量增的重點是在貸款結構優(you) 化和業(ye) 務下沉上多做文章。如在貸款結構上,積極優(you) 化風控模型提高信用貸款占比,擴大貸款業(ye) 務邊界;在客戶結構上,繼續提升對新市民、個(ge) 體(ti) 工商戶等弱資信群體(ti) 的支持力度;在區域結構上,適當加大對疫情影響嚴(yan) 重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傾(qing) 斜力度;在業(ye) 務流程上,針對當前企業(ye) 普遍經營壓力較大的情況,在還款安排、續貸及時性等方麵給予企業(ye) 更多關(guan) 照等。

  “在穩增長的逆周期調節環境下,小微貸款的增速可能在短期內(nei) 會(hui) 有明顯的增長。”薛洪言表示,擴量之後短期內(nei) 帶來新的風控挑戰,促使銀行風控能力逐步提升,而銀行風控能力的提升,又為(wei) 貸款規模的新一輪擴張提供支撐,如此實現風控和擴量之間的動態平衡。

  蘇筱芮建議,支持小微企業(ye) 的工作落實到位,首先是科技助力,當前,金融科技的發展方興(xing) 未艾,可以探索通過科技驅動的方式來破題融資難、融資貴:一是通過自動化建模、智能審核等方式提升小微金融的效率,以此節約融資成本;二是通過清單式管理、白名單等機製,深度挖掘小微金融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小微金融的服務質效。其次是信用助力,近年來,我國社會(hui) 信用環境持續完善,信用建設對實體(ti) 經濟的正向賦能作用不斷凸顯,以持牌金融機構、大型互聯網公司為(wei) 代表的主體(ti) 持續深耕小微企業(ye) 領域。(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