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看待公募基金規模重回26萬億元
原標題:今日視點:辯證看待公募基金規模重回26萬(wan) 億(yi) 元
昌校宇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達26.26萬(wan) 億(yi) 元,僅(jin) 次於(yu) 今年2月末曆史最高規模的26.34萬(wan) 億(yi) 元。
重回26萬(wan) 億(yi) 元規模體(ti) 現了基金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彰顯出市場韌性,也預示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繼續壯大的“後勁”。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募基金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仍需完善相關(guan) 措施,補上相關(guan) 治理短板。
一是短期利益誘惑或致基金投資“跑偏”,與(yu) 長期價(jia) 值投資相匹配的考核機製尚待完善。
就市場情況來看,基金行業(ye) 更注重事後考核而非過程管理,部分基金公司過度看重短期業(ye) 績、規模排名、收入利潤等指標,甚至有公司將自身資源向流量基金經理不合理傾(qing) 斜,忽略長期收益考核。
二是“盲盒基金”問題頻出。
或因市場環境和熱點切換,主題基金名不副實、量化基金“偽(wei) ”量化等基金投資風格漂移現象時有發生,這違背投資契約,產(chan) 生信任危機的同時,也不利於(yu) 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三是因投資者教育不到位,導致申贖資金大進大出。
個(ge) 人投資者在認知偏差和焦慮情緒下,容易出現頻繁申贖、追漲殺跌等非理性行為(wei) ,而申贖波動則會(hui) 導致基金倉(cang) 位被動變化,同時大額申贖也會(hui) 對基金淨值造成衝(chong) 擊。
事實上,監管層已注意到上述問題,並於(yu) 今年4月份至5月份密集出台相關(guan) “硬舉(ju) 措”。一方麵,對既有規定進行完善和細化;另一方麵,製定新規則,多維度夯實公募基金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製度基礎。例如,“引導投資者關(guan) 注長期投資業(ye) 績、價(jia) 值投資、理性投資,避免‘盲目跟風追熱點’”“采取有效監管措施限製‘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wei) ”“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嚴(yan) 禁短期考核與(yu) 過度激勵”等。
監管層已做出明確指示,後續效果需要看基金公司自身的行動力,以及市場各方的默契配合等。“重回26萬(wan) 億(yi) 元”,是經過沉澱且更具價(jia) 值,也是未來公募基金行業(ye) 再創新高的堅實根基。(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