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就業新機遇,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給數字經濟再加把勁
因地製宜壯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近期,雲(yun) 南、江蘇、陝西、江西等多地出台相關(guan) 舉(ju) 措,發力數字經濟,明確未來幾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展目標,並進一步完善資金、人才等配套政策。
《雲(yun) 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較2020年翻一番,達到3160億(yi) 元。方案還圍繞應用示範效應充分釋放、數字經濟園區提質升級、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持續壯大等提出具體(ti) 目標。
江蘇提出將結合實際建立數字經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體(ti) 製機製,支持企業(ye) 、高校、科研機構聚焦重點領域,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同時,引導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數字經濟產(chan) 學研合作,共建創新平台,推動獲取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識產(chan) 權。到2025年,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能級躍升,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13.5%左右。
陝西提出“打造西部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高地”,到2023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超過8%;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超過10%,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快速增長,穩居世界第二。2012年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cong) 11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超45萬(wan) 億(yi) 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加強數字經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加快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大力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經濟建設,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專(zhuan) 家表示,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中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不同,數字產(chan) 業(ye) 基礎、技術創新能力和數據資源儲(chu) 量差別很大,發展數字經濟應因地製宜,采取差異化策略。
數字人才缺口近1100萬(wan)
中國數字經濟飛速發展,帶來數字經濟就業(ye) 規模的快速擴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去年發布的《數字經濟就業(ye) 影響研究報告》提出,中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萬(wan) ,而隨著全行業(ye) 數字化的快速推進,人才需求缺口還會(hui) 持續放大。
《數字經濟就業(ye) 影響研究報告》指出,從(cong) 總體(ti) 結構看,數字產(chan) 業(ye) 化就業(ye) 崗位占比明顯高於(yu) 同期數字產(chan) 業(ye) 化實現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占比,高端就業(ye) 吸納能力強。從(cong) 數字經濟結構看,數字產(chan) 業(ye) 化領域招聘崗位占總招聘數量的32.6%,占總招聘人數比重為(wei) 24.2%。到2025年,數字經濟帶動就業(ye) 人數將達到3.79億(yi) 。
國家和高校高度重視數字經濟人才培養(yang) ,推動就業(ye) 與(yu) 培養(yang) 有機聯動、人才供需有效對接,幫助用人單位培養(yang) 和招聘更多實用型、複合型和緊缺型人才。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向社會(hui) 公示相關(guan) 新職業(ye) 信息。其中,“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等反映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職業(ye) 受到廣泛關(guan) 注。
一些高校已經在探索與(yu) 數字經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建設工作。例如,北京交通大學新增智能運輸工程專(zhuan) 業(ye) ,哈爾濱工程大學新增智慧海洋技術專(zhuan) 業(ye)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新增智慧林業(ye) 和智慧水利專(zhuan) 業(ye) 。據悉,這些新增專(zhuan) 業(ye) 是基於(yu) 國家新業(ye) 態、新產(chan) 業(ye) 和社會(hui) 發展新形態對人才培養(yang) 的需求。新增的智慧類和智能類專(zhuan) 業(ye) ,就是將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與(yu) 計算機、通訊、互聯網等新技術進行融合,這是實現國家“智慧型”人才儲(chu) 備的教育手段,也體(ti) 現傳(chuan) 統基建向新基建轉型升級的趨勢。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要靠創新引領,而創新引領要靠人才和智力支撐,培養(yang) 數字經濟人才至關(guan) 重要。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加速、新職業(ye) 不斷湧現,對數字經濟人才培養(yang) 的量和質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正處於(yu) 快速發展的關(guan) 鍵期,但高端和技能型人才“兩(liang) 頭缺”現象明顯。建立全麵、係統、專(zhuan) 業(ye) 的數字經濟人才培養(yang) 和培訓體(ti) 係,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麵對就業(ye) 市場日益增長的數字人才需求,應麵向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推動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支持地方政府、企業(ye) 、高校、科研機構圍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需要來加強合作,打造政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數字創新人才培養(yang) 基地。
李帛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