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參保總人次達1.4億 “惠民保”如何持續惠民生

發布時間:2022-07-08 11:07: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日前,中國人壽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中國惠民保業(ye) 務發展與(yu) 展望係列研究報告——2022年惠民保可持續發展趨勢洞察》。中再壽險作為(wei) “惠民保”業(ye) 務再保險人,以多省份“惠民保”曆年來積累的數據和案例進行梳理分析,對該類產(chan) 品進一步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思考,提出發展建議。

  “惠民保”是城市定製型商業(ye) 醫療保險的簡稱,最早於(yu) 2015年在深圳萌發。2020年,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深化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加強建設多層次醫療保障體(ti) 係。在此背景下,“惠民保”自2020年開始快速發展,成為(wei) 各城市商業(ye) 醫療保險與(yu) 基本醫療保險銜接的重要參與(yu) 者。

  參保率持續提升

  2021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規範保險公司城市定製型商業(ye) 醫療保險業(ye) 務的通知》,從(cong) 強化依法合規、壓實主體(ti) 責任、明確監管要求、加強行業(ye) 自律等方麵對“惠民保”業(ye) 務進行規範。

  截至2021年底,已有27個(ge) 省份推出了200餘(yu) 款“惠民保”產(chan) 品,參保總人次達1.4億(yi) ,保費總收入已突破140億(yi) 元。其中僅(jin) 2021年上市的“惠民保”產(chan) 品就達94款,累計參保人數10117萬(wan) 人,較2020年參保人數增長152%。與(yu) 此同時,“惠民保”參保率持續提升。2021年上市的項目參保率為(wei) 9.1%,較2020年整體(ti) 4.2%的參保率提高了4.9個(ge) 百分點。

  中再壽險相關(guan) 研究人士表示,短期來看,“惠民保”分流了一部分健康險業(ye) 務市場份額,但在保險公眾(zhong) 教育宣傳(chuan) 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惠民保”在三四線城市下沉,公眾(zhong) 對商業(ye) 健康險的參保意願不斷提升。長期來看,“惠民保”升級使得百萬(wan) 醫療險開始重新思考定位,對商業(ye) 健康險迭代也有積極意義(yi) 。

  在此前舉(ju) 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銀保監會(hui) 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表示,這類產(chan) 品拓展了醫療保障體(ti) 係的廣度和深度,降低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在減輕政府負擔的同時,也為(wei) 保險行業(ye) 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提供了機遇、平台,是商業(ye) 健康保險服務對民生保障的一種新的探索。為(wei) 構建以基本醫保和城鄉(xiang) 居民大病保險為(wei) 主體(ti) 、商業(ye) 保險為(wei) 補充、醫療救助為(wei) 托底的多層次醫療保險體(ti) 係增添了新的內(nei) 容。

  隨著參保人數和保費規模快速增長,“惠民保”的社會(hui) 影響力和關(guan) 注度在不斷增強。由於(yu) 投保手續多在線上完成,多地的“惠民保”一度成為(wei) 當地的“網紅”。不少保險公司在產(chan) 品設計上也下足了功夫,特別是近一兩(liang) 年推出的產(chan) 品差異化較為(wei) 明顯,越來越符合城市的不同人口結構、就醫習(xi) 慣,進而為(wei) 被保險人提供不同的醫療保障和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6月初,內(nei) 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鹿城保”發布。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再壽險惠民保專(zhuan) 項工作組在鹿城保開發設計中體(ti) 現了兩(liang) 項創新:一是因城施策,提供了多達62種的腫瘤及罕見病高額藥品保障,其中包含兩(liang) 種CAR-T藥品和25種國外特藥,考慮到包頭居民在大病治療中的異地就醫習(xi) 慣,盡最大的努力讓產(chan) 品設計更貼合參保群眾(zhong) 的就醫用藥需求。二是幫扶貧困人群。中再壽險對城鄉(xiang) 特困人員、城鄉(xiang) 低保對象、農(nong) 村牧區易返貧致貧人口的參保提供支持,減輕困難對象的醫療負擔,防範因病返貧、致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商業(ye) 健康險有力補充

  在“惠民保”發展初期,最吸引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莫過於(yu) 價(jia) 格。絕大多數城市的“惠民保”價(jia) 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129元、99元、79元……低價(jia) 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參保率,但從(cong) 長遠來看,一味地壓低價(jia) 格不僅(jin) 影響產(chan) 品的賠付率和可持續性,更會(hui) 影響到投保人的理賠體(ti) 驗。

  在迭代升級的產(chan) 品中,依據被保險人不同風險敞口保障分層的趨勢逐漸顯露。以重慶“渝快保”為(wei) 例,有普惠版和升級版兩(liang) 種,其中升級版相較於(yu) 普惠版,新發病人報銷比例由55%增加至80%、既往症病人報銷比例由10%提高到30%,並且新增了腫瘤特藥和罕見病特藥,價(jia) 格也相應由每年69元提高至169元。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的“惠民保”產(chan) 品都為(wei) 老年人和帶病體(ti) 提供了亟需的保障責任。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看,“惠民保”有效突破了傳(chuan) 統商業(ye) 保險“保健康人”的承保理念,實現從(cong) “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的有益嚐試。通過對已有產(chan) 品條款的梳理可以發現,“惠民保”突破了老年客戶承保不足的瓶頸,對60歲以上老年人群的覆蓋程度超過10%,實現了對老年人群醫療保障的擴充,也是對商業(ye) 健康保險的有力補充。

  與(yu) 此同時,“惠民保”在承保環節涵蓋了重大疾病人群。例如,2021年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線,對既往症患者在保障上實現了可保可賠。來自北京銀保監局的數據顯示,北京普惠健康保2022年度總承保人數307.34 萬(wan) 人。截至6月30日,提供增值服務1015人次,賠付521件。其中,醫保外責任463件,特藥責任58件。同時,北京普惠保動態調整特藥保障範圍,不斷優(you) 化保障水平,於(yu) 3月28日在原有25種國內(nei) 特藥和75種海外藥品責任基礎上,增加9款北京地產(chan) 特藥和3款海外特藥,進一步降低患者非住院治療的高額藥品費用負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特藥保障幾乎成為(wei) 標配的同時,一些新的治療方法也通過“惠民保”渠道逐漸引入治療,讓更多患者有機會(hui) 使用更前沿的創新療法。例如,在“滬惠保”被保險人中,一位29歲被保險人確診患腦惡性腫瘤,申請使用特定高額藥械愛普盾(用於(yu) 腫瘤電場治療的新型抗癌療法),一個(ge) 月需花費13萬(wan) 元,通過“滬惠保”每月可獲賠9萬(wan) 多元。

  中再壽險的《報告》提出,“惠民保”從(cong) 一出現就體(ti) 現了與(yu) 醫療服務更緊密的銜接,未來如何圍繞公立醫院打造更有感知的服務以提升客戶黏性,通過全流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降低大病發生或者進展,進而減少賠付支出將成為(wei) “惠民保”升級的重要方向。

  聚焦可持續發展

  7月1日,2022年度上海市“滬惠保”保障正式生效。新版“滬惠保”新增多種醫保範圍外的國內(nei) 特藥,延續“低門檻、高保障、廣覆蓋”的產(chan) 品特性,保障責任相比首年產(chan) 品實現了“兩(liang) 增一擴”,投保人數已經突破500萬(wan) 人。

  截至6月15日,“滬惠保”理賠共服務17.5萬(wan) 人次,平均結案率98%,平均結案時間2.4個(ge) 工作日。截至6月27日,“滬惠保”累計賠付金額達7億(yi) 元,賠付率超過80%。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滬惠保”首次開放新市民參保,在上海部分大型企業(ye) (試點物流配送、外賣快遞等保供平台企業(ye) )工作並參加當地基本醫療保險的務工人群也可參保。無獨有偶,廣州“穗康保”“杭州市民保2022”也將參保人群擴展至新市民群體(ti)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這既擴大了“惠民保”的參保人群,又改善了“風險池”人群分布,還增強了產(chan) 品的普惠性,可謂一舉(ju) 多得。

  《報告》建議,“惠民保”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著力:一是保障籌資可持續性,主要通過產(chan) 品合理定價(jia) 、多維度提升客戶體(ti) 驗、爭(zheng) 取政府參與(yu) 開放醫保個(ge) 賬、專(zhuan) 業(ye) 化的城市營銷策略提升老百姓商保意識等方麵提升參保率。二是強化支付可持續性,主要從(cong) 自費保障責任的精細化設計劃定賠付範圍,探索產(chan) 業(ye) 融合創新支付模式降低賠付成本等提升基金支付效率。三是實現醫保局、監管機構、保險機構等多主體(ti) 間的數據互通互聯,提升惠民保產(chan) 品創新、精準定價(jia) 、規範高效運營能力。

  還是以2022版“滬惠保”為(wei) 例,保費由去年的115元/年調整為(wei) 129元/年。保費微調主要是考慮到賠付壓力、費用增長和責任拓展三方麵原因,其保障責任也進行了同步升級。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惠民保”終究是商業(ye) 保險,在惠民之餘(yu) 也有成本和可持續的考量,而且體(ti) 現了對“好事辦好、更要辦久”理念的遵循。

  《報告》認為(wei) “惠民保”持續經營要關(guan) 注四方麵風險:一是均一保費難題——年齡結構偏差風險。對於(yu) 自願參加、商業(ye) 化運作的“惠民保”,如果整體(ti) 參保年齡出現偏差,可能導致總保費不足以覆蓋賠款而引發虧(kui) 損。二是患者保障難題——帶病體(ti) 認定偏差風險。與(yu) 納入高年齡人群類似的是,既往症人群占比較難確定,實際承保與(yu) 假設偏差較大,由此產(chan) 生的經營風險更大。三是賠付預估難題——長尾和長期理賠風險。目前大部分產(chan) 品的披露賠付數據並非為(wei) 終極賠付率,隨著時間進度的加深,賠付率可能呈現惡化趨勢。四是保費維穩難題——參保死亡螺旋風險。當參保率足夠高,可以分攤既往症人群醫療成本的健康人群足夠多時,“惠民保”低保費高杠杆的邏輯才能成立,如果未來沒有強政策持續刺激,參保率是否能維持高位值得商榷。

  葉燕斐表示,銀保監會(hui) 將繼續支持商業(ye) 保險機構通過多樣化的產(chan) 品服務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個(ge) 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嚴(yan) 格督促保險機構科學製定保障方案,科學測定費率水平,加強業(ye) 務回溯,發揮自身業(ye) 務和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確保惠民、可持續。同時也持續關(guan) 注各地項目和經營情況,強化科學審慎、依法合規,加強監管,對盲目搶占市場、擾亂(luan) 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wei) 采取堅決(jue) 的監管措施。

  於(yu) 泳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