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將滿三周年 券商跟投浮盈超百億元
本報記者 周尚伃
科創板跟投是對券商投行實力的考驗之一。
從(cong) 2019年7月22日至今,科創板開市即將滿三周年。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1日,券商跟投的120隻科創板個(ge) 股股份已解禁(跟投股份鎖定期為(wei) 24個(ge) 月),40家券商旗下另類投資子公司在鎖定終止日合計浮盈為(wei) 100.5億(yi) 元。
因頭部券商具備資本金的規模優(you) 勢,其另類投資子公司成為(wei) 市場中主流的股權投資機構。近3年來,“券商一哥”中信證券旗下的中信證券投資跟投實現的浮盈最高,達14.14億(yi) 元;目前,中信證券投資跟投的9隻科創板個(ge) 股股份已“解鎖”,截至鎖定終止日已全部實現浮盈,其中,柏楚電子帶來的浮盈最高,為(wei) 3.5億(yi) 元。中金公司旗下的中金財富緊隨其後,跟投的15隻科創板個(ge) 股股份已“解鎖”,跟投浮盈達11.8億(yi) 元;其中,金山辦公為(wei) 該公司帶來的浮盈最高,為(wei) 5.03億(yi) 元。國泰君安旗下的證裕投資位列第三,跟投的6隻科創板個(ge) 股股份已“解鎖”,跟投浮盈9.72億(yi) 元,海爾生物為(wei) 之帶來的浮盈最高,為(wei) 2.73億(yi) 元。
近3年來,截至鎖定終止日,券商子公司跟投科創板上市公司浮盈超過5億(yi) 元的還有5家,包括華泰證券旗下的華泰創新投資、海通證券旗下的海通創新、國信證券旗下的國信資本、廣發證券旗下的廣發乾和、中信建投旗下的中信建投投資,跟投浮盈分別為(wei) 8.94億(yi) 元、8.76億(yi) 元、6.96億(yi) 元、6.74億(yi) 元、5.08億(yi) 元。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2021年券商年報時發現,有4家券商旗下另類投資子公司的淨利潤已均超10億(yi) 元。而在2021年券商“拚子”大戰中,中信證券投資表現突出,成為(wei) 中信證券最賺錢的子公司。
跟投製度作為(wei) 科創板的一項製度創新,券商需要使用自有資金跟投。目前,約8家券商另類投資子公司跟投項目在鎖定終止日為(wei) 浮虧(kui) 狀態。今年以來,已“解鎖”的科創板個(ge) 股為(wei) 券商另類投資子公司帶來30.03億(yi) 元的浮盈。
在科創板開市將滿三周年之際,部分限售股的解禁,或將對換手率等造成一定影響。7月12日起至本月底,又將有20隻科創板個(ge) 股的券商跟投股份迎來解禁。中金公司表示,7月份科創板將迎來今年解禁高峰,約占全年科創板解禁規模的四分之一。
5月13日,證監會(hui) 發布《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ye) 務試點規定》,引入做市商機製,由做市商向市場持續地同時報出買(mai) 賣價(jia) ,有利於(yu) 提高市場流動性、平抑市場波動、增加市場活躍度。
為(wei) 此,不少符合“硬指標”的券商正積極籌備拿下首批試點資格。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包括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等在內(nei) 的13家券商公開表示擬申請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ye) 務。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yu) 券商而言,科創板做市商業(ye) 務是其增量收入,但是也更加考驗其專(zhuan) 業(ye) 的定價(jia) 能力和交易能力,是一柄“雙刃劍”。這項業(ye) 務對市場和公司價(jia) 值判斷投研能力高的券商將會(hui) 顯著受益。”(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