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增市場主體和利用外資規模跑出自貿港速度
中新網海口7月12日電 (記者 尹海明)“營商環境實實在在的優(you) 化,使新增市場主體(ti) 和利用外資規模跑出了自貿港速度。”海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沈丹陽11日在中共海南省委“中國這十年·海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說。
他介紹說,海南全省2012年底注冊(ce) 登記的各類市場主體(ti) 42萬(wan) 戶左右,截至2022年6月底已經增長到198萬(wan) 戶。根據市場監管局的統計,海南新增市場主體(ti) 增速已經連續28個(ge) 月保持全國第一,說明島內(nei) 外企業(ye) 對投資海南自由貿易港熱情高漲。
另外,2018年至2020年,海南全省累計實際使用外資52.7億(yi) 美元,超過了海南建省前30年實際使用外資總量(96億(yi) 美元)的一半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利用外資仍然保持高速增長,1-5月同比增長超過80%。
沈丹陽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海南省通過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率先探索實施“多規合一”、極簡審批等措施,大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特別是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優(you) 化營商環境貫穿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全過程,努力使營商環境成為(wei)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突出優(you) 勢。
他說,海南專(zhuan) 門成立了省優(you) 化營商環境工作專(zhuan) 班,建立了營商環境的評價(jia) 體(ti) 係,形成了高位推動、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出台了一係列推進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有力措施,近幾年營商環境明顯優(you) 化。
——政府辦事效率更高。海南持續深化“極簡審批”,在全省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改革,努力做到“一個(ge) 大廳辦事、一個(ge) 部門審批、一枚印章出件”,在全國率先探索“承諾即入製”和“準入即準營”改革,在全省範圍內(nei) 實施開辦企業(ye) “全省一網通辦”等措施,這些措施都取得了明顯的實效。比如,現在全省政務服務事項的網辦率已經超過90%,所保留審批事項的審批流程和時限壓減約70%,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已經比兩(liang) 年前壓縮了50%左右。
——要素供給速度更快。為(wei) 解決(jue) “項目等土地”問題,海南建立了“機器管規劃”和“土地超市”等製度,最近上線了“土地超市”平台,首批上線土地共168宗、麵積達到7000畝(mu) 。原來是“項目等土地”,現在倒過來是“土地等項目”。為(wei) 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的問題,海南推動相關(guan) 機構建立了智慧金融服務平台,推出了“瓊科貸”“海知貸”“雛鷹保”等一係列很有特色的金融服務,使中小微企業(ye) 獲得融資貸款更簡便、更快捷,成本更低、實惠更多。
——法治保障能力更強。海南大力推進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出台海南自貿港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以及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一批法規。設立了兩(liang) 個(ge) 涉外民商事法庭,在海口和三亞(ya) 分別建立了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海南還建立了企業(ye)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製度,試行包容審慎的監管機製。這些法治保障措施有力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