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信用卡亂象也是敦促金融機構“守信用”
據7月10日《中國經營報》報道,為(wei) 規範信用卡業(ye) 務,近日,中國銀保監會(hui)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ye) 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明示銀行長期睡眠信用卡率超過20%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不得新增發卡、信用卡分期餘(yu) 額不得再分期等。
由於(yu) 信用卡具有諸多優(you) 點,加之商業(ye) 銀行積極推廣,近年來信用卡業(ye) 務在我國飛速發展。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共8億(yi) 張,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7張。2008年到2021年,信用卡授信總額從(cong) 9804億(yi) 元增加到21.02萬(wan) 億(yi) 元。
信用卡快速發展,在為(wei) 持卡人、發卡行以及消費增長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亂(luan) 象,比如息費不透明導致亂(luan) 收費,濫發信用卡造成大量“睡眠卡”,過度授信造成經營風險增大等。這些亂(luan) 象不僅(jin) 損害了持卡人的合法權益,也給發卡行帶來不小的壓力,甚至影響到信用卡業(ye) 務的健康發展,消減了其對消費的推動作用。
不久前,有報道顯示,國內(nei) 某商業(ye) 銀行大量持卡人在網絡平台上投訴自己在該行開辦的信用卡被擅自開通收費項目,每個(ge) 項目每月收費8元~20元不等,一些人發現時已被收取兩(liang) 三年甚至更久。而據銀保監會(hui) 數據顯示,僅(jin) 2021年第四季度,涉及信用卡業(ye) 務投訴就高達44968件,環比增長1.3%,占投訴總量的49.6%,可見信用卡亂(luan) 象已然十分嚴(yan) 峻。
此番通知正是在去年廣泛征求社會(hui) 意見、吸收采納合理建議基礎上形成的正式文件,就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群眾(zhong) 反映集中的諸多問題製定了較具針對性的監管規定。比如,針對息費亂(luan) 象,通知要求金融機構切實提高息費管理的規範性和透明度,在合同中嚴(yan) 格履行息費說明義(yi) 務,以明顯方式展示最高年化利率水平。如果相關(guan) 方麵能有效促進這類合同規範擬定,將有望遏製亂(luan) 收費和低息陷阱。
比如,針對濫發卡、重複發卡亂(luan) 象,通知規定長期睡眠信用卡比率不得超過20%,超過該比例的銀行不得新增發卡,同時要求銀行不得以發卡量、客戶數量等作為(wei) 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這些都可謂擊中要害。再如,針對過度授信亂(luan) 象及風險,通知要求金融機構應當合理設置單一客戶的信用卡總授信額度上限。
從(cong) 理論上來說,金融機構是根據持卡人的信用情況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管理,但從(cong) 現實來看,無論是侵害用戶權益,還是違反相關(guan) 規定造成浪費和風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銀行自身可能存在“信用”問題。上述通知提出的監管新要求,是整治信用卡亂(luan) 象的一把利器,有望倒逼金融機構信用卡業(ye) 務回歸“守信用”狀態,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保障持卡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於(yu) 提升金融機構的信用意識、規則意識,進而促使信用卡供需兩(liang) 端實現雙贏。
接下來,期待職能部門的金融監管、銀行的信用卡服務及持卡人對信用卡的使用與(yu) 維權,都能以上述通知要求為(wei) 藍本,讓相關(guan) 亂(luan) 象早日得到遏製,讓相關(guan) 金融業(ye) 務的秩序得到更好維護。
(馮(feng) 海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