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技互聯網“毛細血管”助力商家複元氣

發布時間:2022-07-13 11:18:00來源: 新京報

  國內(nei) 多地疫情形勢逐步趨穩,北京經濟“馬達”加速重啟,企業(ye) 順利進入複工複產(chan) 新時期。科技互聯網企業(ye) 作為(wei) 經濟的“毛細血管”正在加速複工複產(chan) 。科技互聯網企業(ye) 因其線上化、網絡化特性,在疫情過程中受影響相對較小,但科技互聯網企業(ye) 仍在不斷創新,運用互聯網技術助力複工複產(chan) ,穩定供應鏈,保障物流流通和市民基本生活,助力中小商家“恢複元氣”。

  穩定供應鏈,實現複工複產(chan)

  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許多城市線下商業(ye) 處於(yu) 停滯狀態,部分倚重線下渠道的行業(ye) 受影響較大,比如家居建材行業(ye) 。6·18購物節期間,家具企業(ye) 顧家家居發貨網絡局部線路受阻,線上銷售額雖然恢複,但線下一百多個(ge) 訂單遲遲無法實現末端安裝履約。京東(dong) 物流相關(guan) 負責人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回憶稱,他在接到複工受阻信息後,當天就派出專(zhuan) 車提貨,並預約上門安裝時間,僅(jin) 用三天時間,完成一百多個(ge) 訂單的攬收、運輸、配送和上門安裝服務,實現100%履約。對此,京東(dong) 集團副總裁高峰表示,在具有不確定風險的疫情背景下,實現真正的複工複產(chan) ,保證履約與(yu) “多網並行”的供應鏈分不開。

  他指出,“多網並行”是企業(ye) 抵禦疫情風險、穩定供應鏈的秘訣。供應鏈鏈條涉及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等多個(ge) 環節,各個(ge) 環節又都涉及不同的“網”,利用科技將網絡更高效地結合調配,是科技公司打造智能供應鏈的主要內(nei) 容。

  “用全球供應鏈做中國市場,這種商業(ye) 模式極具震撼力。”盒馬副總裁沈麗(li) 也表示,自主研發,供應鏈倉(cang) 配一體(ti) ,是新零售的優(you) 勢,也是保障複工複產(chan) 商品流通的關(guan) 鍵。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cong) 盒馬內(nei) 部獨家了解到,目前盒馬的一級戰略就是進行數字經濟的基礎建設,未來10年,盒馬將在省會(hui) 、地級城市建立包括全程冷鏈在內(nei) 的完整物流體(ti) 係,同時會(hui) 在上海、北京構建起全國調撥網絡體(ti) 係。

  日前,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下簡稱《一攬子政策措施》),共提出6方麵33項措施,其中有7項具體(ti) 舉(ju) 措涉及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一攬子政策措施》指出,要優(you) 化企業(ye) 複工達產(chan) 政策。疫情中高風險地區要建立完善運行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重點企業(ye) 複工達產(chan) “白名單”製度,協同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企業(ye) 複工達產(chan) 。由此可見,在新發展格局下,供應鏈被擺在了中國經濟命脈的中樞位置——它不光扮演社會(hui) 基礎設施的角色,更多的是幫助企業(ye) 更快、更精準地生產(chan) 、提供商品。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成重點

  《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到,要“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政策”“統籌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ye) 的支持力度”。這些重要表述,對於(yu) 進一步穩住市場主體(ti) 、保障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積極推動企業(ye) 穩定生產(chan) 和複工複產(chan) 指明了方向。

  高峰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今年3月以來,京東(dong) 物流華東(dong) 分公司承接了超過平日數倍的訂單量,多是出現貨物滯留問題的中小客戶,“有的是上遊原材料缺貨斷貨,導致生產(chan) 暫停;有的是有貨發不出來;還有的是有訂單,但無法履約、運輸難……”據他介紹,今年4月上海疫情期間,為(wei) 了減少運輸途中的不確定性,京東(dong) 物流在上海金山區緊急落地臨(lin) 時保供專(zhuan) 倉(cang) 。為(wei) 了讓上海居民需要的米麵糧油等生活物資快速到位,京東(dong) 物流采用多式聯運,將中糧物資從(cong) 黑龍江發往昆山,再通過專(zhuan) 車運輸直接送抵臨(lin) 時保供專(zhuan) 倉(cang) ,最大程度減少了運輸時長,提高了配送效率。此外,搭建高度協同的多層級物流基礎設施和倉(cang) 配網絡,可以幫助客戶在一地倉(cang) 庫被封、發貨受限的情況下,就近啟用備用倉(cang) 庫,實現多地分倉(cang) 靈活發貨。

  不僅(jin) 長距離物流,科技公司也在即時物流中發揮效力。作為(wei) 民生保供企業(ye) ,超市發遭遇了疫情期間部分門店大量員工居家隔離、人手不足等突發情況,與(yu) 此同時,線上訂單激增,給門店運營造成很大壓力。北京超市發線上業(ye) 務負責人連玉穎表示:“5月中旬受嶽各莊關(guan) 聯疫情影響,超市發玉泉路店、永定路店等線上訂單量激增,門店大量員工無法出勤,配送運力也出現缺口,最開始僅(jin) 能完成顧客6成左右訂單。”達達方麵表示在即時物流方麵給予線下商超揀貨支持、運力保障、運營支持,線下商超能快速複工複產(chan) ,訂單完成率很快恢複到日常水平。連玉穎稱,“恢複正常線上運營後,超市發的訂單和銷售額均有翻倍以上增長。”

  ■ 專(zhuan) 家支招

  疫情刷新企業(ye) 認知,從(cong) 不斷變化的形勢中尋找商機

  高峰表示,疫情讓很多企業(ye) 對於(yu) 物流服務產(chan) 生了新的要求,企業(ye) 更加看重供應鏈的穩定性,其中超45%的企業(ye) 表示,疫情後對物流服務商物流的時效性,運營的穩定性,風險應對能力以及社會(hui) 責任感等,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從(cong) 企業(ye) 內(nei) 部來看,過去供應鏈和物流部門都是成本部門,他們(men) 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控製成本,提高效率,並沒有太多的風險意識。”高峰稱,經過兩(liang) 年多的疫情影響,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其實成為(wei) 了企業(ye) 發展的重要因素。

  盒馬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全麵複工複產(chan) 後,將繼續加大北京的全產(chan) 業(ye) 鏈投資,尤其是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和現代化冷鏈加工中心建設。發揮數字經濟優(you) 勢,在訂單農(nong) 業(ye) 、數字農(nong) 業(ye) 方麵,加強與(yu) 北京農(nong) 業(ye) 企業(ye) 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合作,滿足北京市民不同層麵的需求,助力首都經濟發展。

  在國務院出台了六方麵33項措施後,北京市也細化提出了六方麵45項措施。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振興(xing) 國際智庫理事長李誌起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反複導致線下業(ye) 務進一步受阻,消費者的消費習(xi) 慣改變,老年消費人群慢慢走到線上,線上是企業(ye) 重要增長點,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同時,線上消費逐漸成為(wei) 新產(chan) 品測試的第一戰場,尤其是以年輕消費群體(ti) 為(wei) 主要訴求對象的產(chan) 品,通過線上新品發布,收集和分析數據,指導企業(ye) 經營決(jue) 策,形成新的決(jue) 策閉環,讓企業(ye) 觸及消費者的成本變得更低,產(chan) 品服務更加精準。他還稱,企業(ye) 麵臨(lin) 生存壓力,也不應該放棄思考的主動性,而更多應該從(cong) 不斷變化的形勢中尋找商機。

  北京企業(ye) 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北京市企業(ye) 家協會(hui) 會(hui) 長黃建華指出,在全麵複工複產(chan) 背景下,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紓困需要減壓和賦能。首先是政策支持,財政對相關(guan) 的中小微企業(ye) 進行直接補助,降低企業(ye) 成本,包括對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加大對中小微企業(ye) 的資金支持政策等。同時,相關(guan) 方要按照政府倡導給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降租金,並為(wei) 其創造條件,使他們(men) 在市場、銷售、資源上得到支持。最重要的是,企業(ye) 按照政府的要求,配合防疫、抗疫,疫情穩定後恢複市場流動,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要素轉動起來,市場才能恢複運轉。

  針對全新社會(hui) 轉型期和商業(ye) 環境,企業(ye) 該如何謀變?對此,黃建華強調,如果企業(ye) 還停留在傳(chuan) 統的經營方式,遇到疫情這種特殊情況,可能會(hui) 存在較大風險。“疫情是一場危機,危中有機,如何化危為(wei) 機是重點,越在這種情況之下,行業(ye) 越有可能洗牌。”在他看來,目前旅遊業(ye) 受疫情影響較大,但部分旅遊企業(ye) 積極謀變,把原來的素材拿出來剪成短視頻做抖音號,吸引粉絲(si) ,部分直接變現,有些流量就算現在不能變現,將來一旦恢複出行,也會(hui) 給這些企業(ye) 帶來收益。“現在不管是哪個(ge) 行業(ye) ,無論是傳(chuan) 統還是新興(xing) ,都一定要跟數字化結合。”黃建華指出,企業(ye) 要主動調整業(ye) 務方向、業(ye) 務形態甚至是商業(ye) 模式,跟上時代步伐。“企業(ye) 主要發揮企業(ye) 家精神,主動創新,不能循著過去的思路,眼下要維持生存,但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布局後疫情時代的企業(ye) 發展。”

  線上消費逐漸成為(wei) 新產(chan) 品測試的第一戰場,尤其是以年輕消費群體(ti) 為(wei) 主要訴求對象的產(chan) 品,通過線上新品發布,收集和分析數據,指導企業(ye) 經營決(jue) 策,形成新的決(jue) 策閉環,讓企業(ye) 觸及消費者的成本變得更低,產(chan) 品服務更加精準。

  本版采寫(xie)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子姣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