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工人隊伍蓬勃發展 新時代產業工人有力量
焦點訪談丨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蓬勃發展 新時代產(chan) 業(ye) 工人有力量
不久前,全國總工會(hui) 舉(ju) 行“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五周年”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五年來的主要成效和下一步打算。自從(cong) 五年前的春天,《新時期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實施以來,我國的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紮實推進,在生產(chan) 一線、工廠車間忙碌的產(chan) 業(ye) 工人迎來了職業(ye) 發展的春天。改革致力於(yu) 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hui) 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產(chan) 業(ye) 工人的成長環境和上升路徑不斷優(you) 化,眾(zhong) 多產(chan) 業(ye) 工人進入了成長成才的“快車道”。
早上八點半,大慶油田的鑽井工人葛依凡就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次的鑽井任務是一口5000多米深的平行井,難度很大。葛依凡掌控的操作杆連接著地下幾千米深的鑽頭,操作是否精準,直接關(guan) 係到鑽井的成敗。
葛依凡是一名中級技工,也是鑽井隊裏操控機械設備的高手。不過,要成為(wei) 這樣一名高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016年,葛依凡從(cong) 技術學校畢業(ye) ,進入大慶油田鑽井隊,成為(wei) 數十萬(wan) 名石油產(chan) 業(ye) 工人的一員。
雖然在技術學校中也學了一些專(zhuan) 業(ye) 知識,但是來到生產(chan) 一線,葛依凡發現自己的知識積累還遠遠不夠。
葛依凡遇到的困難也是大慶集團許多一線工人的困境。像各生產(chan) 行業(ye) 一樣,近年來,我國石油生產(chan) 也在飛速向現代化發展,對一線工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產(chan) 業(ye) 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專(zhuan) 業(ye) 素質亟待提升,這也是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普遍存在的情況。
截至2017年,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有2億(yi) 左右,其中具有技術等級的隻有三成。而這其中,初級工、中級工占比73%,高級工非常缺乏。
全國總工會(hui) 勞動和經濟工作部部長王曉峰說:“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十分嚴(yan) 重,對於(yu) 製造強國戰略,對於(yu)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個(ge) 重要的人才瓶頸。所以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僅(jin) 僅(jin) 是一項經濟領域的改革,同時也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
為(wei) 提高產(chan) 業(ye) 工人的整體(ti) 素質,加快推動現代化建設,我國著手進行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2017年4月,《新時期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正式發布。《新時期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圍繞構建產(chan) 業(ye) 工人技能形成體(ti) 係、創新產(chan) 業(ye) 工人發展製度、強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支撐保障等方麵,提出25條改革舉(ju) 措,為(wei) 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王曉峰說:“這個(ge) 方案包括了總體(ti) 要求、主要舉(ju) 措和組織設施,要通過改革來建立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hui) 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
作為(wei) 改革試點,大慶油田根據自身需求,開始著手打造一個(ge) 完整的提高產(chan) 業(ye) 工人技能水平的成長體(ti) 係。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成長階段的產(chan) 業(ye) 工人,企業(ye) 都為(wei) 其配備了相應的培訓課程。有的是必修課,需要完成並通過考核,以達到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有的則是給想更多提升自己的工人配備選修課,比如技能骨幹培訓、創新方法學習(xi) 、各種資格考試培訓等。
葛依凡感受到了學習(xi) 給自己帶來的快速成長,因此他不斷參加企業(ye) 組織的各種學習(xi) 培訓,考取了井控證、起重指揮證和司鑽證等資格證書(shu) 。因為(wei) 表現優(you) 秀,葛依凡被聘為(wei) 鑽井隊的班組長。
現在在大慶油田,一個(ge) 從(cong) 初級工到技能大師共9級的技能等級評定體(ti) 係已經建立起來。隻要工人自己想努力、愛學習(xi) ,那麽(me) 成長的通道便一路暢通。
要打造一支符合現代化生產(chan) 要求的工人隊伍,一方麵要對一線工人加強培訓、提升素質,另一方麵,則要適應產(chan) 業(ye) 新發展,吸納更多高學曆、高技能人才加入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中來。
隨著工業(ye) 生產(chan) 的科技化、智能化發展,高技能人才已經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引進這類高端人才,有利於(yu) 加快工業(ye) 生產(chan) 中的研發、設計等核心工作的進步,推動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這也是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環節。對此,大慶油田也在不斷探索。
趙宇就是大慶油田引進的高技能人才之一。2015年,趙宇從(cong) 東(dong) 北石油大學石油與(yu) 天然氣工程專(zhuan) 業(ye) 博士畢業(ye) ,成為(wei) 大慶油田的一名職工。
趙宇所在的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承擔著油氣勘探開發中的科研設計工作,這也是石油生產(chan) 中的關(guan) 鍵環節。在大慶油田構建的人才隊伍體(ti) 係中,像趙宇這樣的高端人才是重點培養(yang) 的對象,企業(ye) 在各方麵都給予大力支持。
不過趙宇剛入職時,也遇到了一些理論與(yu) 實踐脫節,以及不熟悉一線生產(chan) 的情況,讓他感到有些吃力。
為(wei) 了讓趙宇更好適應工作,研究院為(wei) 他配備了一名經驗豐(feng) 富的師傅,帶他一起深入到各個(ge) 生產(chan) 崗位,從(cong) 最基礎的技術操作、計算分析等工作入手,迅速提升了業(ye) 務能力。
另外,為(wei) 了讓這些高技能人才始終保持行業(ye) 領先水平,大慶油田為(wei) 他們(men) 搭建了個(ge) 性化的培訓體(ti) 係,他們(men) 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需求,企業(ye) 為(wei) 他們(men) 精準匹配導師進行指導。
經過幾年努力,現在大慶油田的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中,高技能人才已經有九千多人,占技能型員工的8.5%,並且還在快速增長。他們(men) 已經成為(wei) 引領企業(ye) 現代化發展的強大動力。
像大慶油田一樣,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五年來,在全國不少地方,提升工人技能水平、打造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的工作已經有序展開,並取得初步成效。
進行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除了要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素質,同時也要拓展產(chan) 業(ye) 工人的晉升發展通道,讓有能力、付出多的工人擁有更多權益和回報,讓他們(men) 真正成為(wei) 企業(ye) 的主人。
在甘肅金川集團,楊秉鬆正在和團隊成員討論研究項目。金川集團是一家特大型的礦業(ye) 開采加工企業(ye) ,有產(chan) 業(ye) 工人3萬(wan) 多人,其中一線工人有2萬(wan) 多。多年來,一線工人和公司其他員工之間界限分明,一線工人幾乎沒有職業(ye) 上升的空間。
楊秉鬆1988年從(cong) 技術學校畢業(ye) ,成為(wei) 金川集團冶煉廠的一名儀(yi) 表工人。雖然學曆不高,但楊秉鬆一直勤奮鑽研和自學,逐步成長為(wei) 國內(nei) 儀(yi) 表領域的發明家。20多年間,他開發出有色冶金特種儀(yi) 器儀(yi) 表80多種,填補了多項國內(nei) 技術空白。但即便如此,楊秉鬆的發展也受到很大限製。
發明成果轉化難、待遇和付出不成正比。在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職業(ye) 發展的通道狹窄,已經成為(wei) 製約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的一個(ge) 瓶頸。
情況隨著國家推動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而有了改變。在改革中,創新產(chan) 業(ye) 工人發展製度是一項重要內(nei) 容,為(wei) 此相關(guan) 部門出台了一係列措施,比如拓寬產(chan) 業(ye) 工人發展空間、暢通產(chan) 業(ye) 工人流動渠道等。
金川集團作為(wei) 改革試點,則進行了更細化的製度建設,暢通一線工人晉升通道,為(wei) 優(you) 秀的一線工人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台。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黨(dang) 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崇慶說:“暢通產(chan) 業(ye) 工人的職業(ye) 晉升通道,選拔技術好、解決(jue) 現場問題能力強的優(you) 秀產(chan) 業(ye) 工人擔任現場主管工程師;第二方麵,完善技能評價(jia) 體(ti) 係,破除學曆、專(zhuan) 業(ye) 、論文等條件限製,打通產(chan) 業(ye) 工人向技術工程序列的發展通路,也就是說優(you) 秀的產(chan) 業(ye) 工人,完全可以發展成長為(wei) 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技術序列。”
在政策支持下,楊秉鬆進入金川鎳鈷研究設計院工作,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技術團隊。
同時,為(wei) 鼓勵工人進行創新,金川集團與(yu) 民營企業(ye) 合作成立公司,加快發明成果的市場轉化,並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入股機製。楊秉鬆的團隊以知識產(chan) 權和科技成果入股,楊秉鬆擔任公司副董事長和技術總監。
幾年來,金川集團先後有5名產(chan) 業(ye) 工人成為(wei) 企業(ye) 管理人員,43名一線工人被聘為(wei) 主管或首席工程師,享受專(zhuan) 項津貼和其他補助,產(chan) 業(ye) 工人的晉升發展體(ti) 係正在不斷完善。
金川集團是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一個(ge) 縮影。五年來,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有序全麵推進,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改革啟動五年來,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蓬勃發展。產(chan) 業(ye) 工人紮根一線、不棄微末,精進技能、創造價(jia) 值,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成為(wei) 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
製片人丨李作詩
主編丨龐小薇
編輯丨李靜
攝像丨呂少波
策劃丨崔辛雨 餘(yu) 仁山
責編丨劉小萍 陳忠元
剪輯丨張文慶 趙雲(yun) 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