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高校名義違規招生 必須露頭就打
近日,青島大學發布《關(guan) 於(yu) 四起冒用“青島大學”名義(yi) 進行非學曆教育培訓招生虛假宣傳(chuan) 的聲明》。青島大學表示:對於(yu) 未經學校授權,冒用青島大學或青島大學二級學院名義(yi) 進行虛假宣傳(chuan) 的機構或個(ge) 人,學校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記者搜索發現,半個(ge) 月內(nei) ,就有多所高校發布打假聲明,其中涉及本科、研究生等招生信息。
每到誌願填報季,各類虛假招生、“野雞大學”的消息就開始多起來。比如,就在最近,一所完全“虛構”的“河南傳(chuan) 媒大學”就在網上招生。目前,這所“虛假學校”已被揭穿真麵目,網站也已被下線。相比起來,包括青島大學在內(nei) 的多所高校發布的打假聲明背後,所指向的冒用高校名義(yi) 違規招生現象,則更具隱蔽性,也更顯防不勝防。
一方麵,這些冒用正規高校名義(yi) 進行的虛假宣傳(chuan) ,除了涉及本科、研究生招生這類非常嚴(yan) 肅的行為(wei) ,更多的是指向中外合作、校企合作辦學甚至學曆培訓等本身,就魚龍混雜的領域,一不留心就可能上當受騙;另一方麵,近年來為(wei) 了打擊“野雞大學”,相關(guan) 部門往往會(hui) 定期公布“野雞大學”名單。但一些個(ge) 人和機構冒用正規大學名義(yi) 招生,卻無法通過查詢“野雞大學”名單來甄別,受眾(zhong) 所麵臨(lin) 的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更高。這也是相關(guan) 現象年年討論、年年治,但卻始終禁而不絕的重要原因所在。
對此情況,高校主動“打假”,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次多所高校站出來發布聲明澄清,就是直接撕下了一些冒用者的偽(wei) 裝。同時,考慮到類似的冒用行為(wei) 幾乎成了“打不死的小強”,也提醒各高校應把防止被冒用當作一項常態化的工作來對待。比如,加強日常的信息監測,開通專(zhuan) 門的舉(ju) 報渠道,並及時向社會(hui) 予以澄清。
除此之外,對於(yu) 冒用高校名義(yi) 進行虛假宣傳(chuan) 、違規招生等行為(wei) ,還應該著力提升懲處力度。如果沒有學校的主動追責,這些“李鬼”就完全可以全身而退,可以說違規的成本非常低。這一現實狀況,顯然無助於(yu) 強化對冒用行為(wei) 的震懾力度。因此,在學校發布澄清聲明之後,對那些涉嫌冒用其他高校違規招生的個(ge) 人和機構,相關(guan) 部門也應該順藤摸瓜積極介入調查,構成違法的就應該依法追究其責任,真正實現露頭就打。
此外,隨著各類社交媒體(ti) 的普及,冒用正規高校違規招生也獲得了更多的傳(chuan) 播渠道,如其中不少就是通過短視頻等互聯網平台“招搖撞騙”。據此,多所高校都專(zhuan) 門澄清,自己在短視頻平台上的官方賬號隻有一個(ge) ,提醒家長和學生注意甄別。這一點也同時啟示平台,應該強化對於(yu) 招生類信息的把關(guan) 力度,把非大學官方賬號發布的招生類信息納入重點排查,最大程度擠壓“李鬼”在網絡上的生存空間。
當然,防止被一些冒用正規大學名義(yi) 的虛假宣傳(chuan) 所騙,家長和學生自身也需要多一些審慎。尤其是在誌願填報、選擇學校時,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同時,也要遏製“走捷徑”的心態。要知道,以為(wei) 多花點錢就可以上一個(ge) “更好的大學”,這往往會(hui) 成為(wei) 掉入“陷阱”的開始。因此,考生和家長在收到“要錢招生”的短信或電話時,應第一時間與(yu) 學校、教育部門核實,多一些防騙意識,同樣非常重要。
朱昌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