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天賦基因+粉絲幫襯+同行襯托 新歌必火周傑倫有3大秘笈

發布時間:2022-07-15 14:36: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天賦基因+粉絲(si) 幫襯+同行襯托

  新歌必火周傑倫(lun) 有3大秘笈

  ◎愛地人

  七月最火的專(zhuan) 輯,必屬周傑倫(lun) 的《最偉(wei) 大的作品》無疑,雖然這張專(zhuan) 輯要到7月15日才正式上線,但7月8日零點預售上線後,僅(jin) 用六個(ge) 半小時就已經突破了百萬(wan) 的銷量,成為(wei) 近幾年華語樂(le) 壇最火爆的專(zhuan) 輯。

  這次的《最偉(wei) 大的作品》專(zhuan) 輯除了之前幾年陸續發表的五首作品之外,還有六首新歌和一首鋼琴演奏的專(zhuan) 輯引導曲。而7月8日預售開啟後,這幾首新作裏隻有專(zhuan) 輯同名曲上架了正式音頻版本,《還在流浪》《紅顏如霜》《錯過的煙火》《粉色海洋》和《倒影》等其他五首歌曲目前尚處於(yu) 未發布狀態,隻有等到7月15日才能聽到。

  周傑倫(lun) 是一個(ge) 歌手,周傑倫(lun) 是一個(ge) 符號,周傑倫(lun) 還承載了華語樂(le) 壇記憶坐標的某種功能。尤其是這幾年,周傑倫(lun) 每一次推新單曲,無論是曲風、旋律、造型、主題,甚至是單曲封麵都會(hui) 引來激烈的討論。這些討論,有些和音樂(le) 有關(guan) ,有些和音樂(le) 無關(guan) ,對於(yu) 周傑倫(lun) 來講,這種討論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認可。而在討論這些話題時,我們(men) 首先還是得了解周傑倫(lun) 的新作到底是一首什麽(me) 樣的作品。

  《最偉(wei) 大的作品》是炫技也是門麵

  《最偉(wei) 大的作品》這首歌對於(yu) 周傑倫(lun) 的歌迷來講,很容易激活屬於(yu) 他們(men) 各自的傑倫(lun) 記憶。有人說從(cong) 這首歌曲裏聽到了《紅模仿》,也有人說,因為(wei) 這首歌曲又想到了《以父之名》。這主要還是因為(wei) 這首歌曲在音樂(le) 製作上並沒有脫離周傑倫(lun) 音樂(le) 體(ti) 係的框架——那種以嘻哈節奏為(wei) 底的律動,再加上一些元素的拚貼與(yu) 融合,已經成了周傑倫(lun) 很多作品的標準配置,這次的新歌《最偉(wei) 大的作品》也不例外。

  所以,《最偉(wei) 大的作品》並不是一首在音樂(le) 上實現突破的作品,它不會(hui) 讓你聽到一個(ge) 全新的周傑倫(lun) 。在這首新作裏,你聽到的依然還是那種熟悉的周傑倫(lun) 味道。這種熟悉,一方麵是因為(wei) 周傑倫(lun) 的風格已經深入人心,另一方麵也是因為(wei) 他當年創立的風格確實獨一無二。

  但沒有創新並不代表《最偉(wei) 大的作品》沒有亮點。事實上,作為(wei) 一首“堆料”型作品,這首歌倒是很符合這個(ge) 階段周傑倫(lun) 的音樂(le) 身份和定位:大量藝術元素的引用,既是音樂(le) 跨界融合時代很容易被人接受的手法,也因為(wei) 高雅的藝術格調讓作品保持著足夠的體(ti) 麵。尤其是作為(wei) 新專(zhuan) 輯的同名主打曲,還很好地完成了為(wei) 專(zhuan) 輯設立品質高度的任務,看起來很炫技,但確實又在炫技的領域裏處於(yu) 第一梯隊。

  在《最偉(wei) 大的作品》MV裏,出現了大量美術作品的元素,其中包括達利的《記憶的永恒》,馬格利特的《人類之子》《戴圓頂硬禮帽的男子》,常玉的《聚瑞盈馨》,馬蒂斯的《埃特勒塔的小船》《開著的窗戶》,梵高的《星空》,蒙克的《呐喊》,莫奈的《自畫像》《日出·印象》《睡蓮》,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名作。同時還出現了徐誌摩、魔術表演以及郎朗的鋼琴演奏,雖然手法不算別出心裁,但融合得恰到好處,而且因為(wei) 這些元素本身的格調,也讓這首作品有了巴洛克的華麗(li) 氣質。這些元素的出現,也很好地解讀了《最偉(wei) 大的作品》這首歌名的本意,它指的其實是周傑倫(lun) 對於(yu) 曆史上那些“最偉(wei) 大的作品”的致敬,而非是他對於(yu) 自己創作的自吹自擂。

  《最偉(wei) 大的作品》和上張專(zhuan) 輯裏的《土耳其冰淇淋》有點類似,都是用更複雜的方式為(wei) 專(zhuan) 輯樹立某個(ge) 技術標杆。隻不過《最偉(wei) 大的作品》著重的是元素拚貼,而《土耳其冰淇淋》則更像是編曲技術展現。這樣的歌在周傑倫(lun) 的專(zhuan) 輯體(ti) 係裏並不是用來主打傳(chuan) 唱的,卻是每個(ge) 階段必須有的技術門麵,證明他一定高度的音樂(le) 屬性和藝術屬性。

  至於(yu) 傳(chuan) 唱型作品,很有可能就出現在還沒亮相的五首作品中,那些作品不會(hui) 像《最偉(wei) 大的作品》那麽(me) 複雜,但旋律卻肯定會(hui) 更簡潔流暢。

  周傑倫(lun) 已將自己的風格做到閉環

  《最偉(wei) 大的作品》之所以聽來很熟悉、很親(qin) 切,還是因為(wei) 周傑倫(lun) 的風格實在太過鮮明。當年創造風格時候的與(yu) 眾(zhong) 不同,在形成體(ti) 係後,對自我超越又構成了另一種障礙。

  說到周傑倫(lun) 的音樂(le) 風格,他前四張專(zhuan) 輯中的三張:《Jay》《範特西》和《葉惠美》,無疑定義(yi) 了周傑倫(lun) 音樂(le) 世界的創作體(ti) 係。用著名樂(le) 評人李皖的話來說,那個(ge) 階段的周傑倫(lun) 不是在跑,而是在飛。

  《可愛女人》和《龍卷風》,顯然就是對周傑倫(lun) 式節奏藍調的奠基,直到今天,周傑倫(lun) 類似風格的作品裏依然可以聽到這兩(liang) 首歌的許多痕跡。而《印第安老斑鳩》和《威廉古堡》裏對於(yu) 異域元素的運用以及魔幻主義(yi) 的歌詞,也成了後來周傑倫(lun) 每一張專(zhuan) 輯的常客。

  至於(yu) 《東(dong) 風破》,不僅(jin) 衍生了“中國風”這個(ge) 名詞,影響了汪蘇瀧、徐良、許嵩等年輕的音樂(le) 人,甚至就連同時期的林俊傑、王力宏、吳克群等歌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中國風”的五聲音階與(yu) 節奏藍調的融合,再加上古典詩詞的運用,更是定義(yi) 了“中國風”到“古風”的音樂(le) 創作模式,甚至間接促成了如今非常專(zhuan) 業(ye) 和垂直的“古風”圈。

  《雙刀》和《雙截棍》,則通過武術、說唱、搖滾等元素的融合,創造了另一種東(dong) 方傳(chuan) 統和現代潮流元素的結合體(ti) 。而《以父之名》的出現,更是周傑倫(lun) 歐洲古典巴洛克與(yu) 現代流行音樂(le) 的一種完美融合,這種融合的體(ti) 係與(yu) 結構同樣出現在很多作品裏。比如這次這首《最偉(wei) 大的作品》,就是這種風格的延續。

  會(hui) 寫(xie) 旋律才能持續成為(wei) 樂(le) 壇現象

  這幾年,周傑倫(lun) 雖然已經放慢了音樂(le) 創作的腳步,但他的每一首新作都堪稱是現象級的作品,一經發布就不斷被討論,也形成了華語樂(le) 壇一道獨特的風景。

  周傑倫(lun) 現象還有一個(ge) 更奇特的現象,就是一邊是他的新歌不斷被批評沒有創意,另一邊卻是他的新歌總是能形成傳(chuan) 唱效應。比起同時代的唱作音樂(le) 人,現階段的作品幾乎都是技術大於(yu) 旋律,如《告白氣球》《算什麽(me) 男人》《愛情廢柴》等依然可以達到神曲級的傳(chuan) 播,甚至在如今更為(wei) 主流的短視頻平台同樣可以做到全渠道覆蓋。

  上一張專(zhuan) 輯中的新歌《Mojito》,更因為(wei) 新穎的古巴音樂(le) 風格以及雞尾酒主題的話題延伸,讓這首歌曲不僅(jin) 在很多線下場景被應用,而且還衍生出許多創意短視頻。即使周傑倫(lun) 來自傳(chuan) 統唱片時代,但他卻似乎在這樣一個(ge) 短視頻音樂(le) 時代同樣成了主流的寵兒(er) 。

  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麵是因為(wei) 周傑倫(lun) 的音樂(le) 風格足夠鮮明,無論是旋律線還是和弦的走向,或者律動的選擇和製作,以及他獨一無二的咬字和切分、斷句處理,都有著強烈的辨識度。另一方麵就是周傑倫(lun) 的旋律敏感始終在線,即使像寫(xie) 《Mojito》這種好玩的作品,其旋律線始終是充滿魔性和傳(chuan) 播性的,讓人聽一遍很快就會(hui) 記住。在流行音樂(le) 的世界裏,音樂(le) 作品的廣泛傳(chuan) 播始終是維持歌手熱度唯一有效的方式。

  試想一下,周傑倫(lun) 即使再怎麽(me) 會(hui) 玩梗,他的團隊再怎麽(me) 會(hui) 營銷,如果這五六年沒有一首歌曲能夠達到傳(chuan) 唱的程度,那周傑倫(lun) 也隻能是活在歌迷記憶裏的偶像,而無法保持全民現象級的高位。與(yu) 此同時,也正是周傑倫(lun) 這幾年以來一直都保持著始終有傳(chuan) 唱曲,才讓歌迷群體(ti) 的年齡一直不斷在更新,而不是像有些同齡歌手那樣,歌迷主要集中在歌手巔峰期那幾年,漸漸變成情懷的化身。周傑倫(lun) 二十多年的音樂(le) 生涯,既讓他擁有足夠的情懷型歌迷,又因為(wei) 新作的不斷流傳(chuan) 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歌迷接力,保證了他的音樂(le) 熱度始終不減。

  最後,之所以會(hui) 出現周傑倫(lun) 現象,從(cong) 大環境來講還有一個(ge) 原因,就是在周傑倫(lun) 之後,華語樂(le) 壇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個(ge) 級別的全民偶像。也正是因為(wei) 如此,讓很多人更珍惜周傑倫(lun) ,即使他的某些作品並不像巔峰期那樣優(you) 秀,但每隔幾年周傑倫(lun) 推出新作的日子,還是成了歌迷聚集日,他們(men) 彼此間可以通過歌曲的熱度、話題完成一次華語樂(le) 壇層麵參與(yu) 人數最多的音樂(le) 社交,也算是過大節了。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