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爬坡過坎勇攻堅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跨越】
“中原糧倉(cang) ”根基牢,科技創新動力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4次赴河南考察調研,多次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zheng) 先,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的殷殷囑托,為(wei) 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了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
河南兒(er) 女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錨定“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兩(liang) 個(ge) 奮鬥目標,爬坡過坎勇攻堅,拿出甩開膀子的幹勁兒(er) ,努力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河南擘畫的宏偉(wei) 藍圖變為(wei) 美好現實。
1.多種糧、種好糧,讓“中國飯碗”多盛河南糧
“有了精氣神,日子越過越帶勁兒(er) 。”開封市通許縣練城鄉(xiang) 拐王村60多歲的王金鍾底氣十足地說,“在過去,一季農(nong) 忙半條命。如今農(nong) 機更給力,種地省心又省力。”
生機勃發的中原沃土,無論犁田翻地,還是施肥灌溉,抑或播種育秧,農(nong) 民早已解放雙手,地上跑的是拖拉機,天上飛的是無人機。從(cong) 牛耕肩挑的傳(chuan) 統勞作,到機械化、智能化的現代農(nong) 業(ye) ,解決(jue) 了種糧勞動力的問題。
河南是產(chan) 糧大省,多年來糧食產(chan) 量占全國1/10,小麥產(chan) 量占全國1/4多。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河南持續推進國家糧食生產(chan) 核心區建設,建設6163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種植1200多萬(wan) 畝(mu) 優(you) 質專(zhuan) 用小麥,訂單率90%以上,平均每畝(mu) 增收100多元。
“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ge) 空”,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河南省印發《“中原農(nong) 穀”建設方案》,成立神農(nong) 種業(ye) 實驗室,聚焦國家種業(ye) 、糧食安全重大需求,實施創新驅動、優(you) 勢再造戰略,打造要素共享、協調創新、具有獨特品牌優(you) 勢的“中原農(nong) 穀”,打造千億(yi) 級種業(ye) 和糧食產(chan) 業(ye) 集群。
目前,河南小麥年均播種麵積超過8500萬(wan) 畝(mu) 。其中,90%以上都是河南自育的品種。“百農(nong) 係列”“周麥係列”“鄭麥係列”等等,一大批小麥良種紮根沃野,為(wei) 河南夏糧連續增產(chan) 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背後,凝聚著幾代育種人的汗水和智慧。
2.中原通、天下暢,“米”字形高鐵暢行八方
濟鄭高鐵(濮陽至鄭州段)6月20日開通,鄭渝高鐵當日全線貫通,從(cong) “一”到“十”,從(cong) “十”到“米”,河南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建成米字形高鐵的省份,也是全國唯一按照時速350公裏標準達到“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2017年7月9日,“橫”貫東(dong) 西的徐蘭(lan) 高鐵全線開通運營;2019年12月1日,“捺”指東(dong) 南的鄭阜高鐵、“下撇”鄭渝高鐵鄭襄段開通運營;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實現全線貫通;2020年12月12日,“點”通西北的鄭太高鐵全線開通運營;2022年6月20日,“上撇”鄭渝高鐵全線貫通運營,標誌著河南省以鄭州為(wei) 中心,覆蓋中部、輻射全國的米字形高鐵網在全國率先建成,並實現17個(ge) 省轄市全部通高鐵。
從(cong) 無到有,由“十”到“米”,風雲(yun) 百年,鄭州不斷夯實交通區位優(you) 勢。一張四通八達的米字形高鐵網,不僅(jin) 帶來時空與(yu) 觀念的巨變,更意味著交通樞紐優(you) 勢的再造、經濟版圖的重塑。
鄭州交通樞紐地位的形成,並不單單因為(wei) 高鐵,它由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幾大樞紐共同構成,既做強節點,又暢通“毛細血管”。一個(ge) 多式聯運、一體(ti) 銜接、內(nei) 捷外暢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正在形成,助力樞紐經濟飛速發展。
過去,區域發展常受困於(yu) 地理環境;今天,困局往往因現代交通而破解。
2021年,河南省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8000億(yi) 元大關(guan) ,同比增長22.9%,高於(yu) 全國增速水平1.5個(ge) 百分點,進出口總值居中部第一、中西部第二、全國第十。
“飛機飛過頭頂,連接機場和市區的輕軌呼嘯而過,高速上滿載著貨物的車輛來來往往,非凡十年的發展變化看得見。”鄭州航空港區收費站工作人員說。
3.抓變量、放能量,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在我的印象裏,工廠就是髒亂(luan) 差的環境、機械化的工作流程,直到今天,才真實體(ti) 驗到中國智造之高端。”剛從(cong) 河南機電職業(ye) 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畢業(ye) 到鄭州宇通公司就業(ye) 的牛斌感慨道,他稍顯黝黑的臉龐顯示出曾經的磨礪,舉(ju) 手投足十分幹練。
河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積澱深厚,如何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高質量發展中脫胎換骨?鄭州宇通給出了答案:創新,激發產(chan) 業(ye) 內(nei) 生動力。
從(cong) 國內(nei) 首款高端商務客車T7問世、率先實現新能源客車銷量突破13萬(wan) 輛,再到研發出定義(yi) 行業(ye) 標準的新造型高端智能網聯公交車……河南以智能製造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
無獨有偶。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作為(wei) 一所市級心血管專(zhuan) 科醫院,卻憑借科技創新,在全省高手如林的醫院中占有一席之地:2021年共完成心髒移植手術64例,位列全國第四,河南第一。
“逆襲”的背後,是創新集聚效應。實踐證明,創新也有集聚效應,集聚要素、形成氛圍、全員創新,就可促進成果源源不斷地湧現,以高質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河南牢記囑托,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把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主攻方向。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國家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國家農(nong) 機裝備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建成投用,國家級創新載體(ti) 達到179家。
嵩山實驗室、神農(nong) 種業(ye) 實驗室、黃河實驗室掛牌運行,一批產(chan) 業(ye) 研究院和中試基地啟動建設。構建智能裝備等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河南全省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3.3%。
如今的河南,糧食生產(chan) 連年豐(feng) 收,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經濟總量接近6萬(wan) 億(yi) 元……一幅競相出彩的壯美畫卷正在古老的中原大地徐徐展開。
【2012】
●地區生產(chan) 總值29810.14億(yi) 元
●糧食產(chan) 量5638.60萬(wan) 噸
●全部工業(ye) 增加值15357.36億(yi) 元
●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51558.28億(yi) 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62元
●農(nong) 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24.94元
【2021】
●地區生產(chan) 總值58887.41億(yi) 元
●糧食產(chan) 量6544.19萬(wan) 噸
●全部工業(ye) 增加值18785.30億(yi) 元
●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54006.42億(yi) 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95元
●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3元
數據來源:河南省統計局
(本報記者 王勝昔 崔誌堅 丁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