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12名大學生球員被CBA球隊選中 當CBA選秀不再是走過場

發布時間:2022-07-27 11:07:00來源: 工人日報

  12名大學生球員被CBA球隊選中,清華大學王嵐嶔成選秀狀元

  當CBA選秀不再是走過場

  本報記者 朱亞(ya) 男《工人日報》(2022年07月27日 08版)

  “南京同曦俱樂(le) 部已經做出了選擇。”伴隨著選秀卡被交回到場地中央,2022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ye) 聯賽)選秀大會(hui) 的大幕徐徐拉開……

  7月24日,來自清華大學的後衛王嵐嶔以第一順位的身份被南京同曦隊選中,成為(wei) 本年度CBA選秀大會(hui) 的狀元。他是CBA曆史上第8位選秀狀元,也是第100位通過選秀登陸CBA的球員。

  與(yu) 此同時,在今年全部被選中的20名球員中,共有12人來自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據統計,CBA選秀8年來,共有57名CUBA球員被選中,登上職業(ye) 籃球賽場。

  相比於(yu) 國外籃球聯賽較為(wei) 成熟的上升渠道,CBA的選秀大會(hui) 剛剛走過8個(ge) 年頭。按照規定,選秀池中的球員來自CBA、NBL(中國男子籃球甲級聯賽)俱樂(le) 部推薦,省級體(ti) 育局推薦,以及CUBA的學生球員和一部分以個(ge) 人身份報名的球員。

  從(cong) 第一屆僅(jin) 有一人被選中,到2021年30人被各家俱樂(le) 部挑中,CBA選秀為(wei) 心懷職業(ye) 籃球夢想的球員帶來了更多可能。

  相較於(yu) 以往CBA選秀俱樂(le) 部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青訓體(ti) 係中培養(yang) 出來的球員,以及來自NBL俱樂(le) 部的球員,近幾年大學生球員參選和被選中的數量大大增加。許多俱樂(le) 部甚至早早就派出球探到CUBA的看台,觀察那些在大學生聯賽中大殺四方的“學生球星”。

  通過選秀走上CBA舞台的學生球員中,不乏如今已在職業(ye) 賽場打出名堂的例子。畢業(ye) 於(yu) 北京大學的郭凱,在2016年舉(ju) 行的第二屆CBA選秀大會(hui) 中,被如今的廣州隊以狀元簽選中。2021年,廣州隊為(wei) 場均10.8分7.9籃板的郭凱送上了選秀球員中的第一份頂薪合同。

  當然還有號稱“北大三傑”的王少傑、祝銘震和張寧,來自廈門大學的袁堂文和黎伊揚,以及清華大學的齊麟和鄭祺龍等人,越來越多的學生球員可以通過CUBA的曆練和CBA的選秀,叩開職業(ye) 聯賽的大門。

  回到今年的選秀舞台,出生於(yu) 1998年的王嵐嶔從(cong) 10歲開始接觸籃球,場上司職後衛。2014年山東(dong) 省運會(hui) 上,王嵐嶔與(yu) 隊友一起幫助濰坊隊獲得籃球乙組冠軍(jun) 。而他當時的隊友中,就有如今已在CBA效力的陳培東(dong) 和謝立石。

  高中二年級時,頂著“全國最強高中生”名號的他,收到了清華大學提前拋出的橄欖枝。本賽季CUBA全國賽期間,王嵐嶔場均得到9.7分3.9個(ge) 籃板5.9次助攻2.4次搶斷,帶領清華男籃奪得北區冠軍(jun) 。

  雖然有不少球員成功從(cong) 大學賽場走上職業(ye) 道路,但仍然有聲音對學生球員的職業(ye) 道路提出質疑。“大學畢業(ye) 已經24歲了,還有多少天賦可以去兌(dui) 現?”“球隊選一個(ge) 24歲的球員,不如用自己梯隊19歲的球員”“大學賽場和職業(ye) 聯賽的強度不一樣,學生球員難以適應”……

  事實上,即便是已經關(guan) 注到學生球員的CBA俱樂(le) 部,對於(yu) 這些球員的實力和適應能力仍然會(hui) 有所顧慮。在此次CBA選秀中,大多數俱樂(le) 部在第二輪選秀中紛紛舉(ju) 起“放棄”的牌子便是例證。

  雖然CBA選秀的發展曆程並非一帆風順,但這樣的嚐試本身就意義(yi) 不凡。隨著姚明在2017年當選中國籃協主席並力推一係列改革,CUBA和CBA之間的藩籬正在逐漸被打破,大學生球員通向職業(ye) 賽場的道路也在逐步明晰。

  毋庸諱言,即便能夠真正踏上CBA賽場,學生球員也要麵臨(lin) 如何向職業(ye) 球員身份轉換、更趨激烈的對抗和競爭(zheng) 等一係列挑戰,最終能否真正適應職業(ye) 賽場也需實踐檢驗。但從(cong) 校園到職業(ye) 賽場所邁出的這一步本身就彌足珍貴。大學生球員越來越受CBA球隊歡迎,這就是選秀存在的意義(yi) 。

  無論是CBA還是中國男籃,都處在新老交替的變革調整期。隻有當CBA選秀不再是走過場,當那些被選中的球員能夠真正成為(wei) 各家俱樂(le) 部的中堅力量,設立CBA選秀的初衷才不至於(yu) 被辜負。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