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革命後代守護“紅色貨幣”40載:冀完整呈現中國紅色金融貨幣史

發布時間:2022-08-01 11: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昌7月31日電 題:革命後代守護“紅色貨幣”40載:冀完整呈現中國紅色金融貨幣史

  記者 李韻涵 薑濤 劉力鑫

  “貨幣是一種能夠反映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曆史物證,這些‘紅色貨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紅色金融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的曆史進程。”年餘(yu) 七旬的金家棟已經醉心收藏“紅色貨幣”40載,在他看來,守護這些文物就是守護曆史。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95周年紀念日前夕,中新社記者走訪位於(yu) “英雄城”江西南昌的百年紅色金融貨幣館,了解從(cong) 大革命時期至新中國誕生期間,中國革命先輩如何一步步完善金融體(ti) 係。

  百年紅色金融貨幣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南昌金九福錢幣博物館的主題教育館,館藏紅色貨幣500餘(yu) 件。從(cong)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各時期到新中國誕生,館內(nei) 藏品涵蓋了不同時期的珍貴紅色貨幣。

  “在南昌起義(yi) 前夕,為(wei) 確保起義(yi) 軍(jun) 的供給,中共前敵委員會(hui) 派出重要幹部接管江西省銀行,以保證後續的軍(jun) 隊運轉。”金家棟的女兒(er) 金花接過了父親(qin) 的曆史接力棒,成了百年紅色金融貨幣館的負責人。她表示,在南昌起義(yi) 之時,中國革命先輩就意識到了“錢袋子”和“槍杆子”同樣重要。

  走進百年紅色金融貨幣館,便看見在館內(nei) 的顯眼位置擺放著一枚“工”字銀元,這是中國土地革命時期最早發行的鑄幣,現在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這裏的“鎮館之寶”。

  “在南昌起義(yi) 和秋收起義(yi) 之後,工農(nong) 革命軍(jun) 在井岡(gang) 山上創辦了造幣廠,‘工’字銀元含銀量很高,深受蘇區民眾(zhong) 歡迎,從(cong) 而打破了國民黨(dang) 對蘇區的經濟封鎖。”金花指著“工”字銀元對記者解釋,為(wei) 了體(ti) 現與(yu) 當時市麵上流通的各種墨版鷹洋銀元的區別,紅軍(jun) 造幣廠在鑄好的墨版鷹洋銀元上鑿下“工”字印跡。

  談及創辦百年紅色金融貨幣館的初衷時,金家棟回憶起了先輩經曆過的革命歲月。他回憶稱,1928年,在“將軍(jun) 縣”江西永新,自己的兩(liang) 位伯父金時榜、金三榜加入紅軍(jun) ,並在井岡(gang) 山龍源口戰役中先後犧牲。

  1953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二版人民幣中的一張三元麵值的紙幣正麵圖案裏有一座拱橋,這是永新縣的龍源口橋,也正是金家棟的伯父金三榜加入紅軍(jun) 參加龍源口戰役並犧牲的地方。

  金家棟表示,在工作中偶然收藏到了這枚錢幣,便總能想起那段曆史,自己收藏的每一枚錢幣的背後都反映了一段曆史,希望通過不斷收集“紅色貨幣”以完整呈現中國紅色金融貨幣史。

  “在外人看來做這樣一件事‘吃力不討好’,早年間我也不理解家父為(wei) 什麽(me) 執著於(yu) 收藏紅色貨幣,而現在我想繼續完成父親(qin) 的事業(ye) 。”金花表示,自己和父親(qin) 作為(wei) 一個(ge) 民間收藏家,博物館展示的藏品已經備案給國家文物局,這些文物可以警醒後人,也是曆史見證物。

  如今,守護“紅色貨幣”這件事成了金家三代人的使命。金花的14歲的女兒(er) 黃若蘭(lan) 也時常來館內(nei) 參與(yu) 講解工作,並為(wei) 這些藏品錄製宣傳(chuan) 視頻。黃若蘭(lan) 表示:“自己時常在曆史書(shu) 上讀到和紅色貨幣有關(guan) 的曆史,作為(wei) ‘00後’,自己也將力所能及向周圍人講述那段紅色曆史。”(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