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東西問】劉光裕:蔡倫造紙術如何影響世界文化傳播?

發布時間:2022-08-04 16: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同期】《文史哲》原編輯部主任 劉光裕

  蔡倫(lun) 首先是用廢舊的衣服、漁網、樹皮造紙,目的就是降低成本,中國古人堅持造紙要降低成本這一點,在全世界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歐洲人在傳(chuan) 播領域,知道要媒介工具的成本要低,到17世紀以後他們(men) 才知道,所以他們(men) 17世紀以前用小羊皮書(shu) ,小羊皮書(shu) 是非常非常貴的。

  【解說】世界各國曆史上使用的紙,無不源於(yu) 約兩(liang) 千年前中國漢代的發明。蔡倫(lun) ,是漢代發明紙的代表者與(yu) 關(guan) 鍵人物,他發明的造紙技術對後世影響深遠。

  【解說】著有《蔡倫(lun) 造紙與(yu) 紙的早期應用》一書(shu) 的著名編輯學家、《文史哲》原編輯部主任劉光裕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解讀蔡倫(lun) 造紙術是如何影響世界文化傳(chuan) 播的。

  【同期】《文史哲》原編輯部主任 劉光裕

  小羊皮書(shu) 是隻有貴族,貴族裏的普通貴族都用不起,一本《聖經》要用三百張,三百張小羊皮不僅(jin) 貴,資源的耗費就非常大。歐洲人的拚音文字不適合於(yu) 雕版印刷,正像中國的方塊字不適合於(yu) 活字印刷一樣。後來到15世紀的中期以後,德國人古登堡就發明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加上紙就方便了,路德的宗教改革在歐洲、在德國的傳(chuan) 播、在西歐的傳(chuan) 播,主要依靠的造紙術和古登堡的活字印刷,那麽(me) 意大利的文藝複興(xing) 一開始也是沒工具傳(chuan) 播,有了紙和活字印刷以後,傳(chuan) 播也快了。所以中國的造紙術對歐洲的第一個(ge) 貢獻就是,宗教改革的成功和文藝複興(xing) 的成功。

  【解說】劉光裕說,中國古代像造紙這樣有益於(yu) 國計民生的應用技術,在家國觀念和“民本”政治的雙重作用下,不斷進步,持續發展,大約在17世紀以前,一直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

  【同期】《文史哲》原編輯部主任 劉光裕

  那麽(me) ,歐洲人的出版業(ye) ,大致上是從(cong) 17世紀中葉開始,現代出版業(ye) 一個(ge) 是書(shu) 籍,一個(ge) 是報業(ye) ,大致是按照世界市場的形成,麵向世界,因為(wei) 他們(men) 到全世界做生意,荷蘭(lan) 人、比利時人,特別是英國人,全世界做生意需要報業(ye) ,那麽(me) 隨著全世界的世界貿易的形成,世界範圍的報業(ye) 也形成了,報業(ye) 出版業(ye) 的形成和書(shu) 籍出版業(ye) 的形成,都是依靠造紙與(yu) 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所以歐洲的現代文明,是中國的造紙業(ye) 推動起來的,應該是這樣說。

  王峰 沙見龍 山東(dong) 濟南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