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價值687億元的蘋果是如何“種”出來的?
從(cong) “柴棒棒”到“搖錢樹”,陝西洛川將小蘋果做成了大產(chan) 業(ye)
品牌價(jia) 值687億(yi) 元的蘋果是如何“種”出來的?
本報記者 毛濃曦 本報通訊員 祝盼 《工人日報》(2022年08月10日 03版)
“我是一個(ge) 蘋果,我的名字叫洛川……”近日,在2022洛川蘋果廈門推介會(hui) 上,宣傳(chuan) 視頻裏蘋果的自述吸引了眾(zhong) 人目光,洛川蘋果再次“火出圈”。
1947年,延安洛川農(nong) 民李新安從(cong) 外地引進200株蘋果苗,成為(wei) 第一隻“扇動翅膀的蝴蝶”。70多年後,洛川縣80%以上的耕地種植蘋果,95%以上的居民主要收入與(yu) 蘋果有關(guan) 。2019年,在全國水果類品牌價(jia) 值評估中,洛川蘋果更是以687.27億(yi) 元的品牌估值,上升到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類第二、水果類第一。
這樣一個(ge) 品牌價(jia) 值數百億(yi) 的蘋果是如何“種”出來的?
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
洛川果農(nong) 馮(feng) 保民剛參加完拓肥、園藝培訓課,便急著趕往自家果園。之前,他拍照在微信群裏上傳(chuan) 了果樹的一些問題,專(zhuan) 家團隊看到後,第一時間來“上門服務”。
原來,馮(feng) 保民加入了陝西頂端果業(ye) 科技公司的成品園托管項目,不僅(jin) 有專(zhuan) 家教授的定期培訓,而且果園有任何問題,專(zhuan) 家都會(hui) 上門指導、解決(jue) 問題。用哪種肥料?什麽(me) 時候用肥、用藥?蘋果培育的全過程都有專(zhuan) 家團隊嚴(yan) 格把控和監督提醒。
“這種托管模式實行的第一年,我抱著觀望的態度沒有加入。第二年我也加入了,之後每畝(mu) 地能多收入3000元。”馮(feng) 保民說。
洛川是完全符合蘋果生長7項氣象指標的最佳優(you) 生區之一。但長期以來,果農(nong) 中盲目管理、盲目投資、盲目銷售問題突出。經過探索,洛川縣找到了一條由龍頭企業(ye) 牽頭,科技嚴(yan) 密把控,與(yu) 果農(nong) 互利共贏的托管模式。
該縣還聯合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建成西農(nong) 延安洛川蘋果試驗站,又在全市率先成立3個(ge) 院士工作站、1個(ge) 專(zhuan) 家工作站,組建苗木組培中心、繁育基地等,培育優(you) 係技術,從(cong) 而為(wei) 洛川蘋果插上了翅膀。
為(wei) 規範技術標準,洛川縣邀請專(zhuan) 家、學者和果農(nong) 等組成的團隊,製定了《延安·洛川蘋果技術規範》,洛川成為(wei) 全國首家整縣通過國家認證的綠色食品(蘋果)原料生產(chan) 示範基地。同時,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提倡企業(ye) 使用包含蘋果生產(chan) 和質量安全信息的二維碼,從(cong) 而建立了行業(ye) 領先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ti) 係。
全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變革升級
受疫情影響,傷(shang) 殘複員軍(jun) 人宗栓龍做起了臨(lin) 時的蘋果分揀、裝箱倉(cang) 庫,雇了13個(ge) 殘疾人,有的質檢監督,有的分揀、封箱。2012年,趁著洛川蘋果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第一股春風,宗栓龍試著在網上開了家淘寶店。第一年,他的淘寶店就賣了1萬(wan) 單洛川蘋果,純收入3萬(wan) 元。
這讓宗栓龍信心倍增。第二年,他借錢開了一家“堯壩天貓旗艦店”,去年成交額4700多萬(wan) 元,共賣出400萬(wan) 公斤蘋果。“現在,我每年大約可以做到4000萬(wan) 元的成交額。”宗栓龍說,如今,他與(yu) 洛川150戶果農(nong) 簽了訂單種植協議,擁有3個(ge) 冷庫房可存放100萬(wan) 公斤的蘋果,並提供了上百個(ge) 工作崗位。
在洛川蘋果進行全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變革升級中,像宗栓龍一樣的人還有很多。近幾年,洛川縣累計組織開展電商人才培訓約5000人次,培育電商企業(ye) 729家,建立網上銷售店3600餘(yu) 家,微店5000多家。
10年來,數字化升級的探索中,洛川政府和淘寶天貓一起,走出了一條蘋果產(chan) 業(ye) 數字化路徑,摸索出了“洛川蘋果模式”,即消費側(ce) 反推——標準化生產(chan) 、品種改良——冷藏冷鏈——分級分選——建立銷售標準——建設直管倉(cang) ——組合營銷、培育品牌——培養(yang) 電商人才等,這些都不斷提升著洛川蘋果的品牌價(jia) 值和影響力。
“洛川作為(wei) 全國蘋果產(chan) 業(ye) 強縣,始終把發展數字經濟、智慧農(nong) 業(ye)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的重要內(nei) 容,在與(yu) 阿裏巴巴農(nong) 村淘寶簽訂合作協議後,洛川蘋果更是搭上了電商快車,擁有了大量喜愛洛川蘋果的‘果粉’,數字化變革升級帶來了供應鏈和價(jia) 值鏈的聚焦、滲透,使得洛川蘋果的區位優(you) 勢更加突出,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流通更順暢,帶來了洛川蘋果產(chan) 業(ye) 的螺旋式提升。”洛川縣縣長張晶說。
黃金十年過後,何去何從(cong) ?
2021年底,洛川蘋果總產(chan) 量98.5萬(wan) 噸,蘋果產(chan) 業(ye) 綜合產(chan) 值達到110億(yi) 元,果農(nong) 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0元,年度收入10萬(wan) 元以上的蘋果種植家庭戶占到總戶數的75%。
“一縣一品”,讓洛川縣成為(wei) 陝西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從(cong) “柴棒棒”到“搖錢樹”,從(cong) 80年代群眾(zhong) 不願意放棄耕地,到今天“黃土高原的綠色奇跡”,洛川縣委書(shu) 記張繼東(dong) 感歎道:“對於(yu) 洛川蘋果,我們(men) 是一任接著一任幹,久久為(wei) 功,硬是將小蘋果做成了大產(chan) 業(ye) 。”
走過洛川蘋果全麵轉型發展的黃金十年,麵對“樹種老化、果農(nong) 老齡、蘋果老化”等一係列問題,洛川縣未雨綢繆,先後編製了《洛川蘋果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洛川蘋果“百億(yi) 元”現代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等,按照“圍繞蘋果,延伸鏈條,園區承載,集約發展”的思路,全縣引進36條配套智能選果線,引導果農(nong) 分級分價(jia) 銷售,並不斷發展關(guan) 聯加工業(ye) ,延長產(chan) 業(ye) 鏈,走上了一條前生產(chan) 與(yu) 後整理協同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道路。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教授馬鋒旺認為(wei) ,在全國蘋果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洛川蘋果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可以在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和品牌塑造上繼續開拓和深耕。
麵對洛川蘋果的未來,張繼東(dong) 表示,到2025年,洛川蘋果產(chan) 業(ye) 現代化水平將全國領先,管理技術集成應用全麵普及,高端銷售率將達到90%,蘋果產(chan) 業(ye) 綜合產(chan) 值達到200億(yi) 元。“培育價(jia) 值突破千億(yi) 元的民族品牌一直是我們(men) 的追求和目標。”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