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舉辦百年文物保護成果展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精心修複的庚兒(er) 鼎等青銅重器亮相,每一件都藏著文物修複師的巧思;透過大盂鼎、四羊方尊等重器的仿製品,聆聽文保人員的匠心;“後母戊鼎器形花紋拓片”等珍貴拓本,秀出了幾代巧匠的金石傳(chuan) 拓技藝……昨天,“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開幕,全麵展示國博百餘(yu) 年來文物保護成果。
國博文物數量龐大,類型多樣,曆經110年的發展,這裏的文物醫院——國博文保院已成為(wei) 集文物檢測、研究、保護、修複和複製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化文物保護機構。此次是國博首次舉(ju) 辦全麵展示文物保護成果的展覽。展廳裏,一幅幅曆史圖片、一件件修複工具,還有文物和仿製品,按“業(ye) 界先聲”“巧技天工”“斐然成章”“敏行致遠”“觀往知來”五個(ge) 部分,係統梳理了國博百餘(yu) 年來在文物保護方麵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文保理念、技術的發展與(yu) 進步。
中國傳(chuan) 統青銅器修複、複製技術源遠流長,多年來大量珍貴青銅器經國博專(zhuan) 家之手重獲新生。展廳裏,精心修複過的庚兒(er) 鼎等一級文物,大盂鼎、四羊方尊等重器的仿製品悉數亮相。專(zhuan) 家揭秘,上世紀文保人員對後母戊鼎進行保護處理,完成清除有害鏽、科學檢測、測定重量和原樣複製等一係列工作。此次展示的“後母戊鼎器形花紋拓片”等珍貴拓本,反映了國博傳(chuan) 承至今的金石傳(chuan) 拓技藝。
一件西漢錯金銀雲(yun) 紋犀尊仿製品前,不少觀眾(zhong) 駐足細讀它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的仿製品,其實是修複師用現代科學技術3D打印與(yu) 傳(chuan) 統工藝相結合仿製而成的。此舉(ju) 拓寬了文物複製的途徑和方法。近年來,國博開展了文物三維數字化項目,利用高精度的數據采集設備,精準的紋理映射算法,全方位留存了文物的三維數據,為(wei) 文物複製、數字化保護與(yu) 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此次展覽還通過營建修複、複製場景還原傳(chuan) 統文物保護技藝,觀眾(zhong) 可以在互動區體(ti) 驗文物保護過程,了解文物保護知識。多組實驗專(zhuan) 用儀(yi) 器展出,通過新舊儀(yi) 器的對比,展現國博文物保護實驗室的發展曆程,以及國內(nei) 文物保護設備發展進步的縮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