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規模最大煤基乙醇工業化項目在陝正式建成
全球規模最大的年產(chan) 50萬(wan) 噸煤基乙醇工業(ye) 化項目在陝西榆林正式建成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視點)
乙醇作為(wei) 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e) 上可以通過糧食發酵或源於(yu) 石油的乙烯進行水合反應來製取。然而這兩(liang) 種方法都不完美:前者“與(yu) 人爭(zheng) 糧”,後者成本較高且依賴石油資源。除了這兩(liang) 種方法,還有沒有其他途徑規模化製造乙醇?2010年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團隊在煤製乙醇領域開辟新路線,經過多年技術攻關(guan) 和放大驗證,為(wei) 技術的大規模工業(ye) 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日前,在陝西榆林榆神工業(ye) 園,基於(yu) 劉中民團隊研究成果的全球規模最大的50萬(wan) 噸/年煤基乙醇工業(ye) 化項目正式建成。這一項目有哪些重大意義(yi) ?記者進行了采訪。
利用化石能源生產(chan) 乙醇,符合實現“雙碳”目標的客觀要求
乙醇,不僅(jin) 是重要的基礎化學品,也與(yu) 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an) ,可用於(yu) 製造飲料、香精、消毒劑等。無水乙醇可以作為(wei) 汽油添加劑即燃料乙醇來使用,能夠有效改善汽油品質,大幅減少車輛汙染物排放。
“傳(chuan) 統乙醇生產(chan) 技術主要以糧食為(wei) 原料進行發酵。”劉中民介紹,“目前,全世界乙醇產(chan) 量約1億(yi) 噸,主要利用糧食和甘蔗等生物原料生產(chan) 。2020年,我國乙醇產(chan) 量為(wei) 987萬(wan) 噸,其中燃料乙醇約274萬(wan) 噸,主要利用陳糧進行生產(chan) 。”
據悉,當前我國燃料乙醇產(chan) 量無法滿足需求。劉中民算了筆賬:“2021年,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為(wei) 1.4億(yi) 噸,需燃料乙醇1400萬(wan) 噸。因此,提高燃料乙醇產(chan) 量,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
與(yu) 此同時,我國地少人多,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以糧食為(wei) 原料製備燃料乙醇,並不適合大範圍推廣。劉中民認為(wei) ,從(cong) 生物質發展的角度來看,用秸稈纖維素製乙醇是一個(ge) 研究方向,盡管該技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由於(yu) 經濟性問題,目前還處於(yu) 研發階段。
而利用化石能源生產(chan) 乙醇,是科學家們(men) 努力的目標。我國能源資源的特點為(wei) “富煤、貧油、少氣”,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我國煤炭資源量占化石能源的比例達到95%,因此,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煤基乙醇成套技術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劉中民帶領團隊開始了新的嚐試。
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以煤基合成氣為(wei) 原料,經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氫合成乙醇
煤製乙醇,方向明確,做起來卻非常艱難。傳(chuan) 統煤製乙醇的路線一般有兩(liang) 條:一是煤經合成氣直接製乙醇,二是煤經乙酸製乙醇。
長期以來,煤經合成氣直接製乙醇是個(ge) 世界性難題,主要是因為(wei) 它需要用貴金屬做催化劑,效率低、腐蝕嚴(yan) 重、設備成本高,一直停留在研究開發階段。“這條路線的催化劑要用到貴金屬銠,它比鉑金還貴幾倍,不利於(yu) 推廣,難以實現工業(ye) 化。”劉中民說。
而煤經乙酸製乙醇是基於(yu) 乙酸產(chan) 能過剩的背景,因乙酸存在腐蝕性,需采用耐腐蝕的設備,裝置投資大、成本較高,也沒有大規模應用。
經過多年努力,大連化物所提出了全新的技術路線:以煤基合成氣為(wei) 原料,經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氫合成乙醇。該路線采用非貴金屬催化劑,可以直接生產(chan) 無水乙醇,是一條環境友好型技術路線。
這條技術路線並不好走。“二甲醚轉化反應非常複雜,用不同的催化劑有完全不同的反應,生成完全不同的產(chan) 物。”劉中民說,為(wei) 了找出合適的有工業(ye) 應用價(jia) 值的技術路徑,僅(jin) 二甲醚羰基化催化劑的研究和篩選,就曆經多年艱辛探索。
“前期小試階段要篩選大批催化劑,每種至少做10個(ge) 試驗,不同的溫度、配比、壓力等條件下,需要一個(ge) 個(ge) 試。”大連化物所合成氣轉化研究組組長朱文良說。
在最初研究階段的2010年至2012年,催化劑壽命一直停留在幾十個(ge) 小時,距離工業(ye) 化應用目標很遠。經過近三年反複的試驗、攻關(guan) ,終於(yu) 在2012年底出現曙光。
“開發出具有較好穩定性的催化劑,壽命達到了900小時。”朱文良說,當時大家很興(xing) 奮,已經到了技術突破的臨(lin) 界點。
接下來,催化劑壽命不斷被延長:1150小時,6400小時,16000小時……一次次試驗、改進,具有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二甲醚分子篩羰基化催化劑終於(yu) 被研製出來,為(wei) 項目工業(ye) 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年時間完成實驗室研究到工廠生產(chan) ,煤基乙醇生產(chan) 邁入工業(ye) 化時代
研發的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應用,這在項目研發之初就已成為(wei) 共識。2012年,大連化物所和陝西延長石油集團聯合開展“合成氣製乙醇整套工藝技術”項目研發工作;2013年完成了項目中試研究工作;2017年1月11日,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an) 權技術的全球首套10萬(wan) 噸/年煤基乙醇工業(ye) 示範項目打通全流程,生產(chan) 出合格無水乙醇。
劉中民說:“從(cong) 實驗室研究到工廠生產(chan) ,我們(men) 前後隻用了6年時間,速度算是非常快的。”
與(yu) 傳(chuan) 統的乙醇合成技術相比,煤基乙醇工藝過程中無水或極少量水,分離所得產(chan) 品直接為(wei) 無水乙醇,降低了產(chan) 品的分離能耗,節省了生產(chan) 成本。工藝過程中采用的催化劑為(wei) 常規的分子篩催化劑和銅基催化劑,成本也較低。同時工藝中無需添加碘甲烷等鹵化物助劑,避免了抗腐蝕特殊材料鋯材或哈氏合金的使用,減少了設備投資。
“中間產(chan) 物乙酸甲酯也是大宗化學品,可以按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產(chan) 品結構。”劉中民說。在10萬(wan) 噸示範項目的基礎上,技術升級不斷迭代,50萬(wan) 噸/年煤基乙醇項目已於(yu) 2020年6月奠基動工。經過2年多建設,預計今年9月該項目將投料試車。這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項目,標誌著乙醇生產(chan) 邁入大規模工業(ye) 化時代,奠定了我國煤製乙醇技術的國際領先地位。
陝西延長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尊禮說:“項目用低階煤代替糧食製取乙醇,按照3噸糧食生產(chan) 1噸乙醇測算,榆神50萬(wan) 噸/年煤基乙醇項目建成投產(chan) 後,每年可節約生物乙醇原料糧150萬(wan) 噸,相當於(yu) 榆林市全年糧食產(chan) 量的65%。”
劉中民告訴記者,煤基乙醇技術不但可以以煤為(wei) 原料,也能以天然氣、生物質、鋼廠煤氣為(wei) 原料生產(chan) 乙醇,為(wei) 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低碳利用和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本報記者 吳月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