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村裏考出去的10個大學生 都聽過他的“壩壩英語”

發布時間:2022-08-16 09:46:00來源: 重慶晨報

  貴州小山村裏,來避暑的重慶退休教授免費教孩子學英語,壩壩英語班開了10年

  村裏考出去的10個(ge) 大學生 都聽過他的“壩壩英語”

  貴州鄉(xiang) 村的夏天涼爽愜意。午後,貓兒(er) 狗兒(er) 懶洋洋躺在陰涼地裏。桐梓縣海校街道水井村的一塊空壩上,整齊的英文朗讀聲,讓這個(ge) 村子顯得格外不同。

  “唰唰唰……”一位長者在黑板上書(shu) 寫(xie) 著他這堂課要講的重點。十裏八村耳熟能詳的“壩壩英語班”一晃已開班10年,他叫劉曉生,今年73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陸軍(jun) 軍(jun) 醫大學退休教授,也是“壩壩英語班”的創辦者。

  這10年裏,每年暑假,孩子們(men) 都會(hui) 期待“教授爺爺”的到來,劉曉生也會(hui) 如期而至。村裏考出去的10個(ge) 大學生,都曾聽過他的“壩壩英語”。

  從(cong) 1個(ge) 到60個(ge)

  今年暑假,是劉曉生給山裏孩子輔導英語的第十年,“壩壩英語”也迎來了人數上的“巔峰”,足足有60個(ge) 學生來上課。娃娃們(men) 每天準時來到壩壩,自覺地擺好桌椅板凳,掏出書(shu) 本筆記,一個(ge) 個(ge) 聽得特別認真。

  十裏八村遠近馳名的“壩壩英語”就起源於(yu) 這個(ge) 院子,也一直在這個(ge) 院子裏。

  2012年,剛退休沒多久的劉曉生和老伴來到桐梓縣水井村爛壩子組避暑,恰好碰到鄰居家讀初中的孩子正在學英語,作為(wei) 曾經的大學外語教學組組長劉曉生來了興(xing) 致,想看看山裏的孩子英語學得怎麽(me) 樣。

  孩子讀完,劉曉生卻皺起了眉頭。“相當差勁……”劉曉生心裏想,不過有著46年教齡的他嘴上卻說:“你重新讀一下,我給你講講。”就這樣,這個(ge) 娃娃成了他的第一個(ge) 學生,如今這個(ge) 娃娃已經研究生畢業(ye) 。

  英語是不是大多數鄉(xiang) 村孩子的共同難題?他萌生了免費教課的念頭。最開始,劉曉生的“小課堂”在壩子上講、在家裏麵講。後來學生多了,家裏擺不下,遇上刮風下雨壩子上又擺不了,學生家長就你10元我20元湊了400多元,湊出了一間教室。

  具體(ti) 來說,就是隔壁鄰居周婆婆把放打米機的房間騰出來,家長湊錢買(mai) 黑板、桌椅,大夥(huo) 一起打掃院壩,折騰出了一間教室,英語班正式開課。不過,後來教室也坐不下,“壩壩英語”最終又回到了壩子上。

  從(cong) 1個(ge) 到10個(ge) ,學生越來越多,水井村的孩子暑假有了好去處,甚至其他村的家長也帶著孩子慕名而來。今年暑假,學生人數達到60個(ge) ,這是10年來人數最多的一年。

  每年8月初來貴州,9月初開學回重慶,每天免費教學4個(ge) 小時,風雨無阻從(cong) 未缺席。

  為(wei) 了方便教學,今年劉曉生還為(wei) 學生們(men) 統一了學習(xi) 教材。他說:“我能得到鄉(xiang) 親(qin) 的認可,跟他們(men) 相處得跟一家人一樣,這大概就是我目前最大的快樂(le) ,我願意看這些孩子一步一步成長!”

  “撐著傘(san) 也要把課上完”

  在山東(dong) 念大學的駱禮杭是英語班首批學生之一,她眼裏的“劉爺爺”很“倔”。也正是劉爺爺,讓她第一次發現學英語原來是一件這麽(me) 有趣的事情。

  她回憶起去年,有一次下大雨,所有小朋友都坐在屋簷下避雨,“劉爺爺一個(ge) 人撐著傘(san) ,站在雨裏,堅持上完了那堂課。隻要爺爺在上課,我從(cong) 未缺席過。”即便上了大學,暑假回家,她依然要去聽課。

  “壩壩英語班”帶給她的幫助,不僅(jin) 體(ti) 現在分數上,更影響著她的人生態度。從(cong) 前聽著“劉爺爺”講書(shu) 本外的知識,夢想的種子便在她心裏埋下,指引著她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上大學後,每次遇到難過的事,她都會(hui) 打電話給劉爺爺,“他說的話總是讓我很寬心!”

  教出10個(ge) 大學生

  來自桐梓縣容光鎮的學生遠闖,讓劉曉生印象深刻。遠闖前幾年以優(you) 異的成績被桐梓某重點中學錄取,但英語卻隻考了58分。後來,當劉曉生聽到遠闖朗讀英語,才明白他的英語成績為(wei) 何拖了後腿。

  原來,遠闖因為(wei) 發音有問題不敢讀,也記不住。

  找到根源後,劉曉生引導他誦讀和背讀,講解發音部位和要領,以初三年級課文為(wei) 例,同時搭建起了孩子英語語法的整體(ti) 框架。如今,遠闖已經在讀大三。

  “桐梓的這些孩子很棒!”劉曉生介紹,雖然每年麵對麵上課的時間不長,但是教給他們(men) 學英語的方法卻很有用。孩子們(men) 分成兩(liang) 個(ge) 班,小班初中以下,大班初中至高中。小班一天一節課,大班一天兩(liang) 節課。小學側(ce) 重讀寫(xie) 記,中學則側(ce) 重語法。

  10年裏,村裏考出的10來個(ge) 大學生,都曾是劉曉生“壩壩英語班”的學生。“在我這兒(er) 學習(xi) 的孩子,高考時幾乎都考出了自己的曆史最高分。”劉曉生很自豪。

  “不拿群眾(zhong) 一分一毫”

  來學“壩壩英語”有一個(ge) 條件:學費分文不收。這是水井村公開的秘密。當地人尊重劉老師的意思,一同默守這份情意。

  “飯不吃,水不喝。”“硬是丟(diu) 禮物給他,他也要想辦法還回來。”村裏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家長,都想多少掏點學費表心意。可每次這事一提,劉曉生就要冒火。

  劉曉生說,他是軍(jun) 人家庭的孩子,自己也是一名軍(jun) 人,從(cong) 小的理念就是“不拿群眾(zhong) 一分一毫”。

  為(wei) 拒絕村民們(men) 給他送東(dong) 西,他還專(zhuan) 門挑選了三戶村民,每戶支付100元,定時到他們(men) 的菜地裏采摘新鮮蔬菜。“又新鮮又方便,還能現摘現吃,特別安逸。”劉曉生說,這樣村民們(men) 有錢收,他和老伴也能吃到原生態的蔬菜,一舉(ju) 兩(liang) 得。

  後來,遇到村民送來的菜實在退不回去時,劉曉生的老伴李婆婆就網購一些書(shu) 、筆等送給孩子們(men) 。

  “不拿群眾(zhong) 一分一毫。”劉曉生說,“雖然沒有物質收入,但我收獲了超越物質和虛名的滿足感。”

  桃李滿天下

  在重慶外國語學校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唐剛把劉曉生的故事講給孩子們(men) 聽,他對孩子們(men) 說:“一個(ge) 人可以平凡,但絕不可以平庸;一個(ge) 人未必光芒萬(wan) 丈,但絕不能黯淡無光。”

  劉曉生正是重慶外國語學校招收的第一屆學生。1963年,重慶外國語學校創立,成為(wei) 全國僅(jin) 有的7所外語學校之一。當年麵向全市招生80名學生(英語、俄語各40名),劉曉生就是其中的一員。

  後來,他上山下鄉(xiang) ,入伍,由部隊送往四川大學外文係學習(xi) ……退休前是原第三軍(jun) 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陸軍(jun) 軍(jun) 醫大學)外語教研室教授,曾任該校碩士博士外語教學組組長。

  前幾天,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陸軍(jun) 軍(jun) 醫大學也在學校官方多個(ge) 渠道的賬號轉發了劉曉生的事跡,執教30多年的劉曉生,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在他的學生中,有中科院院士,也有知名專(zhuan) 家,還有許許多多教授和講師。

  劉曉生曾經講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去灌滿一瓶水,而是去點燃一盆火。”他至今追求“一個(ge) 好的教師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這個(ge) 理想。

  “明年你還會(hui) 來嗎?”麵對這個(ge) 問題,劉曉生笑著說:“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我一定會(hui) 再來。”

  綜合上遊新聞、華龍網、人民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