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套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實現中交
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 (記者操秀英)記者8月16日從(cong) 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絲(si) 束碳纖維生產(chan) 線實現中交,意味著項目設備安裝全部完成,邁出試生產(chan) 關(guan) 鍵一步。上海石化是國內(nei) 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si) 束碳纖維生產(chan) 技術的企業(ye) ,此次中交的一階段工程實現全部設備國產(chan) 化。
在碳纖維行業(ye) 內(nei) ,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於(yu) 4.8萬(wan) 根(以下簡稱48K)的稱為(wei) 大絲(si) 束碳纖維。目前,國內(nei) 每束碳纖維基本處於(yu) 1000根至1.2萬(wan) 根之間,即小絲(si) 束。48K大絲(si) 束最大的優(you) 勢是在相同生產(chan) 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chan) 能和質量性能,並降低成本,打破碳纖維高昂價(jia) 格帶來的應用局限。
上海石化研發試產(chan) 的大絲(si) 束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新型纖維材料。其力學性能優(you) 異,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至9倍,且具有耐腐蝕的特性,被稱為(wei) “新材料之王”,也被稱為(wei) “黑黃金”,可廣泛應用於(yu) 飛機部件、軌道交通原材料、車身製造等,在各行各業(ye) 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碳纖維技術壁壘較高,迄今隻有日本、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擁有並掌握。上海石化聯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等,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聯合北京化工大學、複旦大學等10餘(yu) 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走出一條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產(chan) 、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之路,於(yu) 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試製出48K大絲(si) 束碳纖維,並貫通工藝全流程。目前,中國石化碳纖維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共獲得相關(guan) 專(zhuan) 利274項,授權165項,排名國內(nei) 第一、全球第三。
上海石化黨(dang) 委書(shu) 記萬(wan) 濤在中交儀(yi) 式上說,項目建成投產(chan) 後,將提高原絲(si) 及碳纖維的單線產(chan) 能,有力降低碳纖維生產(chan) 成本,改善我國大絲(si) 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麵,推動國產(chan) 碳纖維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