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評分9.3分,國產紀錄片《眾神之地》為何驚豔觀眾
■本報記者 衛中
9萬(wan) 條彈幕、5200萬(wan) 播放量、豆瓣評分9.3分——這是B站紀錄片《眾(zhong) 神之地》交出的成績單。該紀錄片共四集,總時長200分鍾,采用“全華班”拍攝團隊,曆時4年打造。觀眾(zhong) 看後好評如潮:“中華大地太美了,每一幀畫麵都可以當屏保。”“每集都被騙走眼淚,背景音樂(le) 配上旁白,感人……”
說到自然類紀錄片,許多人第一個(ge) 想到的是BBC,前有《王朝》展現隱藏在動物族群中的各種博弈,後有《史前星球》帶人們(men) 穿越回四億(yi) 年前探索不為(wei) 人知的恐龍世界。而國產(chan) 紀錄片《眾(zhong) 神之地》,又是憑借什麽(me) 驚豔觀眾(zhong) ?
拍攝獨屬於(yu) 中國本土的野生動物和民族文化
《眾(zhong) 神之地》拍攝的,是獨屬於(yu) 中國本土的野生動物和民族文化,與(yu) 華夏文明息息相關(guan) 。它挑選了“雪山使者”野犛牛、“森林之王”東(dong) 北虎、“海上精靈”白海豚、“雨林霸主”亞(ya) 洲象作為(wei) 主角,因為(wei) 這四種動物生活區域的人們(men) ,自古就流傳(chuan) 著它們(men) 與(yu) 神靈相關(guan) 的傳(chuan) 說或神話。紀錄片總導演曾海若認為(wei) ,隻有當人們(men) 覺得這些動物具有神性,才會(hui) 保持敬畏、尊重它們(men) 的領地、尊重它們(men) 的生活方式。
夏季的青藏高原被綠色覆蓋著,野犛牛“昆侖(lun) ”從(cong) 山脊上注視著山腳下的家犛牛群,此時牧民智達正在這裏進行家犛牛的買(mai) 賣,但是交易到此為(wei) 止了——有著普通家犛牛兩(liang) 倍體(ti) 型的“昆侖(lun) ”衝(chong) 下山來,四處挑釁著家犛牛,迅速成為(wei) 這群家犛牛的頭領。牧民智達此刻很無奈,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昆侖(lun) ”把自己的牛群帶到遠處的山上,不過他並不焦慮,因為(wei) 他知道當冬天來臨(lin) 後“昆侖(lun) ”就會(hui) 離開,而自己會(hui) 再次成為(wei) 牛群的主人,並且牛群中會(hui) 留下許多“昆侖(lun) ”的血脈。近些年來,以往少見的野犛牛和牧民們(men) 有了越來越多的接觸,並且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共存關(guan) 係:野生犛牛在自己的族群中爭(zheng) 奪頭領地位失敗後就會(hui) 去征服牧民的家犛牛,而牧民雖然有幾個(ge) 月的時間不能去擠牛奶了,但是野犛牛和家犛牛生出的混血小牛比普通家犛牛有更大的體(ti) 格、更好的體(ti) 質。牧民們(men) 相信在高原荒野上流傳(chuan) 久遠的《格薩爾王傳(chuan) 》裏說的:隻要對野犛牛好,野犛牛就不會(hui) 傷(shang) 害自己。
在中國的北方,古老的薩滿把老虎視作通靈的動物。在東(dong) 北虎這一集中,《眾(zhong) 神之地》講述的是一隻為(wei) 種群延續作出極大貢獻的“英雄母親(qin) ”的故事。在傣族人的傳(chuan) 說中,是大象撐起了天和地。在亞(ya) 洲象這一集中,《眾(zhong) 神之地》從(cong) 它們(men) 為(wei) 什麽(me) 會(hui) 離開自然保護區四處溜達入手,講述了象群尋找野象故土的傳(chuan) 奇故事。
提供觀察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獨特視角
相比BBC、國家地理頻道那種冷峻、客觀向觀眾(zhong) 輸出大量知識點和數據的風格,《眾(zhong) 神之地》提供了一種觀察人與(yu) 自然之間關(guan) 係的獨特視角,它不是簡單口號式地宣傳(chuan) 保護野生動物,而是讓觀眾(zhong) 學會(hui) 如何理解這些野生動物。
比如在白海豚這一集中,觀眾(zhong) 可以看到,白海豚在遊動時血管充血,會(hui) 讓它們(men) 白色的皮膚呈現出粉紅色,十分可愛。在古代,從(cong) 閩南到廣東(dong) 沿海地區的古代漁民們(men) 把白海豚稱為(wei) 媽祖魚,視其為(wei) 好運的象征。但如今由於(yu) 廣泛使用的拖網漁船造成海洋中食物的短缺,白海豚隻能冒險接近人類的漁船偷吃漁民的魚,有時候還會(hui) 咬爛漁網。為(wei) 此,有專(zhuan) 門的巡護員隊伍在救助那些被漁網勒住、被螺旋槳割傷(shang) 的白海豚。人類不理解年老的白海豚為(wei) 什麽(me) 要從(cong) 海洋遊幾十公裏,到淡水河中靜待死亡;也難以實現維持生計與(yu) 保護白海豚數量之間的平衡。這些問題在紀錄片中沒有給出答案,卻促使人們(men) 去思考和關(guan) 注。
或許有人會(hui) 說,在自然類紀錄片中夾雜太多人的情感,不夠科學嚴(yan) 謹。但這部紀錄片想要探討的恰恰就是人與(yu) 自然之間的感性聯係——自然是強大而浩瀚的,動物是人麵對自然時的一麵鏡子。正如以東(dong) 北虎為(wei) 拍攝對象的《山神歸來》這一集的導演周宇所言:當人類能拍到老虎的這一刻,老虎也許已經在暗中觀察人類一百次了。它們(men) 是這片森林真正的主人,我們(men) 才是莽撞闖入別人領地的過客。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自然類紀錄片製作難度大、拍攝周期長,卻是體(ti) 現紀錄片題材全麵性和高水平的重要標杆。《眾(zhong) 神之地》可以說是一個(ge) 不錯的開始,顯示了國內(nei) 在自然類紀錄片領域製作水準的提升,同時也表明了人們(men) 對更多高質量作品的期盼。觀眾(zhong) 期待更多平台跟上,在原創自然紀錄片方麵形成百花齊放的態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