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白“水東芥”:粵港兩地人煮清水硬米粥的最愛
中新社茂名8月17日電 題:廣東(dong) 電白“水東(dong) 芥”:粵港兩(liang) 地人煮清水硬米粥的最愛
作者 梁盛 梁晶晶
廣東(dong) 僑(qiao) 鄉(xiang) 茂名市電白區有一種以產(chan) 地賦名的地方特色蔬菜叫“水東(dong) 芥”,吃起來清甜無渣,口感爽脆,同時還具有一種特殊的鮮香氣味,成為(wei) 粵港兩(liang) 地人用來煮清水硬米粥的至愛。
17日,茂名市電白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對記者介紹說,“水東(dong) 芥”是中國地理標誌產(chan) 品,起源於(yu) 電白水東(dong) 彭村,故以該地域而命名。水東(dong) 彭村臨(lin) 近水東(dong) 灣,有海的水、汽、霧環繞,當地常年種植普通芥菜。
當地菜農(nong) 和農(nong) 科人員嚐試改良,減少普通芥菜葉多莖少、纖維多、莖葉青綠並帶有苦味等缺點。經過多次的反複選育,結合彭村特有的沙質土壤,加上菜農(nong) 長期以井水和有機肥澆灌的傳(chuan) 統種植手法。“水東(dong) 芥”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銷路通達中國各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區。
電白籍港胞馮(feng) 柏喬(qiao) 告訴記者,“水東(dong) 芥”因其鮮甜美味的口感頗受香港市民青睞,當地最流行的吃法多以白灼為(wei) 主。也因為(wei) “水東(dong) 芥”是來自家鄉(xiang) 的口味,他自己公司的飯堂會(hui) 不定期煮一道名為(wei) “豬肉芥菜湯”的菜式,既可向員工及來訪者宣傳(chuan) 家鄉(xiang) 的美食,也可慰藉自己心間揮之不去的鄉(xiang) 愁。
在粵西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經營蔬菜的何姓老板對記者說,“水東(dong) 芥”卷心、莖多葉少,且莖呈現乳白色,爽脆易斷,是農(nong) 批市場裏最受歡迎的蔬菜。
正是由於(yu) “水東(dong) 芥”自身的鮮甜,所以做法越簡單越好,主要有白灼、蒜蓉炒以及醬油撈三種方式。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大型酒樓、食肆,不時可見用以招徠顧客的“水東(dong) 芥”宣傳(chuan) 海報。而喜歡粥食的港澳食客,加入“水東(dong) 芥”煮一鍋清水硬米粥,更是他們(men) 的最愛。
何老板還說,電白水東(dong) 彭村周邊的地理環境,為(wei) “水東(dong) 芥”的生長提供了非常好的微酸性黃土壤,營造了產(chan) 地的不可複製性,成就了“寶藏級”蔬菜,正宗的“水東(dong) 芥”,其莖部生吃起來都是甘甜的。
據了解,從(cong) 21世紀初開始,隨著“水東(dong) 芥”銷量節節上升,甚至供不應求,“水東(dong) 芥”生產(chan) 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也大幅提高,逐步由傳(chuan) 統的千家萬(wan) 戶的小農(nong) 經濟,向產(chan) 業(ye) 化、集約化、規模化轉變。
目前,電白已有多家規模企業(ye) 投資開發種植“水東(dong) 芥”,主要分布在水東(dong) 、旦場、林頭等三個(ge) 鎮,種植麵積達到5萬(wan) 畝(mu) ,每年平均種植四造,每造水東(dong) 芥菜平均畝(mu) 產(chan) 1.5噸,年產(chan) 量達到30萬(wan) 噸,年產(chan) 值9億(yi) 元人民幣,成為(wei) 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chan) 業(ye)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