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瀏陽小河鄉“點石成金” 村民吃上“藝術飯”
【解說】行走在湖南瀏陽小河鄉(xiang) 烏(wu) 石村,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的創意油畫。田間的石頭、房屋的牆壁……整個(ge) 村落都變為(wei) 農(nong) 民畫師和聾啞學生的畫布,讓人仿佛置身於(yu) 畫卷中。進入集創作、展示、交易與(yu) 研學為(wei) 一體(ti) 的烏(wu) 石創意基地,隻見在輔導老師鄒金香的指導下,十幾名特殊教育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的學生和前來體(ti) 驗的遊客正捧著一塊塊石頭,在上麵認真作畫。
地處湘贛邊大山深處的湖南瀏陽小河鄉(xiang) ,曾因交通不便,發展落後。近年來,通過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和農(nong) 民畫室,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
自1993年起遠赴深圳做油畫生意的鄒金香與(yu) 丈夫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了解到此處正在打造“畫裏小河”,想到與(yu) 他們(men)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也能離老家江西更近,照顧年邁的父母,夫妻二人便來到此處,帶著聾啞學生和當地農(nong) 民畫畫。他們(men) 不僅(jin) 將烏(wu) 石村的河石“變廢為(wei) 寶”,還把泥土、樹葉、紙巾、稻草等利用起來,成了作畫的材料。
【同期】湖南瀏陽小河鄉(xiang) 烏(wu) 石村藝術品創作車間輔導老師 鄒金香
我們(men) 就是想在這裏就地取材,我們(men) 就把烏(wu) 石村河裏麵的石頭變成一種藝術;就把這種泥巴、樹葉納入到裏麵來作為(wei) 一個(ge) 題材,你看泥巴很方便,後背山上就能挖到,然後這個(ge) 樹葉,就這裏你看門口都能摘過來,然後荷葉,它這裏荷花也很多,我們(men) 都可以用。
【解說】鄒金香介紹,2017年,烏(wu) 石村開始引入畫室,培養(yang) 農(nong) 民畫師。在專(zhuan) 業(ye) 畫師的指導下,他們(men) 利用農(nong) 閑時間完成的繪畫作品每月可增加3000-6000元的收入。2019年,當地從(cong) 山水畫轉向油畫,與(yu) 多所高校和湖南青年畫家協會(hui) 聯合打造烏(wu) 石創意基地。除了教農(nong) 民畫師改畫創意油畫,許多美術專(zhuan) 業(ye) 的聾啞學生也作為(wei) 青年畫師,為(wei) 這裏提供更青春的創意。
【同期】湖南瀏陽小河鄉(xiang) 烏(wu) 石村藝術品創作車間輔導老師 鄒金香
我覺得這些孩子來了還是都蠻好,都很開朗的。(跟他們(men) 交流)我們(men) 就打字,然後我就跟他們(men) 學習(xi) 那個(ge) 手語,你看這樣就是說:明天放假休息。聾啞學生他們(men) 每一年都會(hui) 來這裏實習(xi) ,我們(men) 都希望他們(men) 實習(xi) 能夠留在這裏就業(ye) ,可以解決(jue) 更多的孩子能在這裏就業(ye) 。
【解說】鄒金香告訴記者,如今,農(nong) 民畫師和聾啞學生的作品已暢銷全國各地,他們(men) 繪製的文創產(chan) 品也備受線上市場和遊客歡迎,當地現已構建出一條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打造出了活力四射的烏(wu) 石品牌。
國家稅務總局長沙市稅務局派駐小河鄉(xiang) 烏(wu) 石村第一書(shu) 記李偉(wei) 達表示,烏(wu) 石村將繼續做強“畫”經濟,進一步豐(feng) 富產(chan) 品形態,拓寬銷售渠道,發展藝術研學,帶動村民增收和村集體(ti) 經濟發展。
【同期】國家稅務總局長沙市稅務局派駐小河鄉(xiang) 烏(wu) 石村第一書(shu) 記 李偉(wei) 達
我們(men) 搞了創意油畫基地之後,可以說是實現了多贏。在這裏實習(xi) 的也好,創業(ye) 的也好,他們(men) 已有了這樣一個(ge) 舞台了,有老師教,有了這麽(me) 一個(ge) 場地,他們(men) 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最主要的我們(men) 還有一個(ge) 擴大了我們(men) (烏(wu) 石村)的影響,經濟也有了一個(ge) 發展的條件。
關(guan) 紫文 徐誌雄 李映之 湖南瀏陽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