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少兒體育培訓火爆背後的冷思考
這個(ge) 暑假,因擔心新冠肺炎疫情反複給出行造成麻煩,原本計劃帶孩子去外地遊玩的趙女士退掉了所有已訂好的酒店、機票,取而代之的是給即將上小學三年級的兒(er) 子報了遊泳課,並增加了孩子已經學了一年的輪滑課、足球課的上課頻次。在與(yu) 其他家長的交流中,趙女士發現,與(yu) 自己做了相同選擇的家長不在少數,以至於(yu) ,這個(ge) 暑假,與(yu) 體(ti) 育活動、體(ti) 育培訓有關(guan) 的話題可能成了家長之間相互交流、分享最多的內(nei) 容之一。
趙女士的兒(er) 子在北京市東(dong) 城區一所小學就讀,外出遊玩原本是今年暑假的主要安排。趙女士說,孩子對去年暑假在寧夏看到的廣袤沙漠和滿天星光念念不忘,早早地就盼望著今年能再去沙漠裏看星星。不過,眼見疫情在各地時有反複,7月中旬,就在孩子即將開始今年暑假之際,趙女士還是退掉了所有已經訂好的酒店、機票。隨即,如何再給孩子安排一個(ge) 有意義(yi) 的暑假的命題擺在了趙女士的麵前。在與(yu) 其他家長的交流中,趙女士很快得知兒(er) 子的幾個(ge) 同學都有學遊泳的打算,於(yu) 是,她也在離家不遠的一家遊泳館給孩子報了暑期遊泳培訓班。但學遊泳還不足以撐起孩子的整個(ge) 假期,考慮到學科類培訓基本上已經消失殆盡,最後趙女士能給孩子選擇的隻有體(ti) 育、科學、藝術類的課程。“男孩子還是應該多運動運動。”趙女士說。最終,她把孩子原本就有的每周一次輪滑課和一次足球課都增加到每周兩(liang) 次,這樣,才算讓孩子每天都有事可幹。
“現在,家長們(men) 對孩子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熱情確實越來越高。”北京奧尼丁籃球俱樂(le) 部創始人兼總教練張曉妮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張曉妮是中國女籃前國手,2017年開始涉足青少年籃球培訓領域。張曉妮介紹,疫情其實給體(ti) 育培訓行業(ye) 帶來了比較大的衝(chong) 擊,“比如一直到今年暑假之前,我們(men) 都不知道能不能按照原定計劃開辦暑期籃球夏令營,因為(wei) 疫情時有反複,而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我們(men) 做籃球培訓隨時都有可能停課。”等到暑假臨(lin) 近,北京的疫情防控形勢比較穩定之後,張曉妮所在的北京奧尼丁籃球俱樂(le) 部才開始籌辦今年的暑期夏令營。張曉妮介紹,由於(yu) 準備時間倉(cang) 促,加上已經來不及做任何宣傳(chuan) 、推廣,今年暑期夏令營的報名人數其實比去年暑期人少。不過,說到家長們(men) 對孩子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支持力度,張曉妮認為(wei) ,確實是在不斷提升。
張曉妮說,家長們(men) 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身體(ti) 素質,加上“雙減”政策的出台也在引導家長們(men) 將目光轉到學科類之外的培訓活動上,這些都讓更多的家長開始給孩子選擇體(ti) 育類的培訓課程。
“疫情讓家長們(men) 更加意識到孩子有一個(ge) 健康身體(ti) 的重要性。另外,由於(yu) 電子產(chan) 品的大量使用,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視力下降、脊柱側(ce) 彎等問題。隻有積極參與(yu) 體(ti) 育運動,才能幫助孩子們(men) 克服‘現代病’,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ti) 。”北京博樂(le) 聯盟羽毛球俱樂(le) 部教練劉誌偉(wei) 認為(wei) ,沒有哪位家長不在意孩子的身體(ti) 狀況。較為(wei) 普遍存在的孩子身體(ti) 素質下滑的問題,更是督促家長們(men) 必須重視孩子的身體(ti) 鍛煉。
也是因為(wei) 不少孩子出現了身體(ti) 素質下滑的問題,而體(ti) 育中考的分值越來越高,這也讓一部分家長帶著務實的想法給孩子選擇體(ti) 育培訓。劉誌偉(wei) 介紹,在其所在的北京博樂(le) 聯盟羽毛球俱樂(le) 部,每節羽毛球課的前半程都會(hui) 有專(zhuan) 門的加強孩子體(ti) 能和身體(ti) 素質的鍛煉環節,這些鍛煉一方麵是為(wei) 孩子即將開始的羽毛球訓練做熱身準備,另一方麵也是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更好地迎接體(ti) 育中考,因此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歡迎。
今年暑假,北京博樂(le) 聯盟羽毛球俱樂(le) 部也因為(wei) 疫情原因取消了外出夏令營的安排,和北京奧尼丁籃球俱樂(le) 部一樣,疫情也對這家少兒(er) 體(ti) 育培訓機構產(chan) 生了負麵影響。但即便這樣,據劉誌偉(wei) 介紹,其所在俱樂(le) 部每年少兒(er) 羽毛球培訓業(ye) 務的增幅仍在20%至30%左右,增速還是非常明顯的。
還有一部分家長本身就是體(ti) 育愛好者,他們(men) 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養(yang) 成運動習(xi) 慣。
在北京某大型商場,各類少兒(er) 培訓機構幾乎占據了商場的整整兩(liang) 層。帶著孩子在這裏參加一家平衡車俱樂(le) 部培訓的劉女士發現,近一年來,商場裏的體(ti) 育類培訓機構的比重明顯上升,“少兒(er) 籃球、足球、輪滑培訓,差不多都是在近一年裏新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體(ti) 育培訓機構開業(ye) ,商場裏的運動氣息漸濃,這是身為(wei) 運動愛好者的劉女士非常喜歡的氛圍。劉女士說,自己熱愛騎行,她認為(wei) 騎行是一項非常容易參與(yu) 並且能夠親(qin) 近自然的運動。去年,她帶著4歲的女兒(er) 開始學習(xi) 平衡車,期待著女兒(er) 早日能與(yu) 她一起踏上騎行的道路。“教練說我女兒(er) 有運動天賦,但我從(cong) 來沒有在孩子的運動特長方麵有太多想法,我認為(wei) 運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與(yu) 一個(ge) 人是不是具備運動天賦無關(guan) 。”
不過,隨著少兒(er) 運動群體(ti) 的擴大,肯定會(hui) 有更多的運動人才湧現。張曉妮說,以她所在的籃球俱樂(le) 部為(wei) 例,參加基礎籃球訓練的孩子大約占60%,具有籃球興(xing) 趣並有一定運動能力的孩子占30%,另有10%的孩子具備較高的運動天賦,並且有意不斷提升籃球技能。最後這10%的人群,應該也是未來中國籃球競技人才的一個(ge) 重要來源,他們(men) 以後可能會(hui) 以體(ti) 育特長生身份報考大學,或成為(wei) 職業(ye) 籃球運動員。
少兒(er) 體(ti) 育培訓如火如荼,但業(ye) 內(nei) 人士也冷靜地看到整個(ge) 行業(ye) 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
張曉妮表示,少兒(er) 體(ti) 育培訓的教練資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運動啟蒙這一塊。很多孩子接觸某一項運動就是由少兒(er) 體(ti) 育培訓機構的教練領進門的,如果教練水平不高或是資質存在問題,可能不是讓一個(ge) 孩子受到良好的運動啟蒙教育,而是很可能導致一個(ge) 孩子就此離開這項運動。
北京遠景浩泰體(ti) 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遠認為(wei) ,在國內(nei) 少兒(er) 體(ti) 育培訓市場火爆的背後,應該看到中國的青少年、兒(er) 童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比例還是偏低的。“我們(men) 有多少孩子真正擁有至少一項喜歡並保持習(xi) 慣的運動?相比起體(ti) 育發達國家,我們(men) 在這一塊還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麵,我們(men) 也要避免國內(nei) 少兒(er) 體(ti) 育培訓走上學科類培訓曾經走過的彎路。”張遠表示,少兒(er) 體(ti) 育培訓應該有一個(ge) 更加貼近普通家庭的消費與(yu) 精力投入標準,要盡可能讓廣大孩子都可以公平地選擇和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當然,這也凸顯出公益性質的少兒(er) 體(ti) 育培訓還很不夠。張遠表示,可以看出,現在國內(nei) 大多數家庭在給孩子選擇體(ti) 育培訓時,都主要依賴商業(ye) 機構提供的服務,而商業(ye) 機構提供的服務勢必價(jia) 格更高。良好的體(ti) 育運動環境和為(wei) 孩子提供學習(xi) 、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完備條件,是一個(ge) 社會(hui) 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我們(men) 現在在這一領域所能提供的公益性服務還遠遠不夠。
”至於(yu) 如何降低少兒(er) 體(ti) 育培訓的費用,張遠認為(wei) ,從(cong) 家長來說,切莫盲目追求一對一的訓練方式。中國家長往往偏愛“一對一”的訓練方式,認為(wei) 這樣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指導。但很多時候, “一對一”對於(yu) 少兒(er) 體(ti) 育訓練來說未必是效果最好的。此外,在吸引更多的孩子喜歡體(ti) 育、參與(yu) 運動上,我們(men) 還有很多工作可做。規模效應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式,如果少兒(er) 體(ti) 育培訓機構擁有更大的客戶量,進而可以更加高效的使用場地和師資,少兒(er) 體(ti) 育培訓費用就會(hui) 有較大的降價(jia) 空間,有助於(yu) 減輕廣大家庭的子女教育負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