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櫥窗基金”真的稀缺嗎

發布時間:2022-09-02 09:48:00來源: 經濟日報

  最近,基金領域有一個(ge) 新詞火了。一些業(ye) 績特別好、特購條件嚴(yan) 苛的基金產(chan) 品被投資者戲稱為(wei) “櫥窗基金”,單日單戶限購金額一般在100元、50元以下,有的甚至在10元以下。這些基金產(chan) 品好像是展示在櫥窗裏的商品,有吸引力但數量有限,想買(mai) 又買(mai) 不到,其在市場上的稀缺表現值得關(guan) 注。

  有數據統計,目前單日限購100元及以下的公募“櫥窗基金”已有近40隻。對於(yu) “櫥窗基金”,一些投資者抱著物以稀為(wei) 貴的態度,不管產(chan) 品投資的主題是啥,都一味追著買(mai) 。還有些投資者認為(wei) ,基金公司有“饑餓營銷”之嫌,好產(chan) 品不讓買(mai) ,壓根不為(wei) 投資者利益著想。

  通常來說,由於(yu) 產(chan) 品規模與(yu) 基金管理收入直接掛鉤,做大產(chan) 品規模是基金公司的共同願望。對“吸金”潛力巨大的產(chan) 品進行限購,到底是迫不得已,還是主動為(wei) 之,基金公司“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me) 藥”,還應客觀全麵看待。

  從(cong) 基金產(chan) 品類型看,“櫥窗基金”大多數為(wei) 債(zhai) 券基金和QDII基金,主要是客觀因素導致了限購。對於(yu) QDII基金而言,其限購多是受外匯額度限製導致,在今年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加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明顯的背景下,投資者紛紛進場“抄底”,但基金公司外匯額度是有限的,產(chan) 品到達一定規模後,錢來了之後也無法兌(dui) 換成外匯,也就沒法投向相應標的,基金公司隻能進行限購。

  考慮到“櫥窗基金”的業(ye) 績一般好於(yu) 市場平均水平,也不排除一些基金公司采取“饑餓營銷”的方式來進一步擴大產(chan) 品的管理規模。作為(wei) 控製產(chan) 品規模的一種手段,“櫥窗基金”的出現或許有其內(nei) 在邏輯。比如,基金限購的內(nei) 在動機,如果是從(cong) 保護基金投資者角度出發的,那麽(me) ,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是可以理解的。反之,若單純以“饑餓營銷”的方式吸引投資者,那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對於(yu) 那些想入手“櫥窗基金”的投資者而言,判斷一隻基金產(chan) 品的好壞、值不值得購買(mai) ,還是要對擬投資產(chan) 品進行充分了解,搞清楚限購的原因,並要對產(chan) 品的具體(ti) 投向、風格特點有清晰的認識,不能因為(wei) “櫥窗基金”較好的業(ye) 績就選擇盲投。曆史收益不代表未來收益。同時,投資者也應當逐步樹立成熟的資產(chan) 配置理念,評估好持續的低額投資對自己投資組合的影響,選擇與(yu) 自身風險收益特征相匹配的產(chan) 品,因為(wei) 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馬春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