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掃地機器人:努力從“能用”變“好用”

發布時間:2022-09-02 10:0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家養(yang) 的小狗總掉毛,買(mai) 了掃地機器人後,全家人基本從(cong) 掃地、拖地等家務中解放出來,省下不少時間。”家住北京市海澱區薊門裏社區的王先生一年前購買(mai) 了一款掃地機器人,“充電快、吸力大、清洗效果好,非常方便。”王先生告訴記者,這款機器人技術含量較高,具備自動避障、分區打掃等功能,性價(jia) 比高,維護成本低,占地空間也不大,“家務勞動實現了智能化”。

  現在,人們(men) 居家打掃衛生有了更多選擇。技術不斷進步的掃地機器人,無論是基礎的清潔工作,還是各種貼心周到的附加“服務”,都能讓用戶省心省力。掃地機器人正走入更多家庭,成為(wei) 居家清潔的“好幫手”,給家務勞動帶來新的“打開方式”。

  曆經三代實現“認路”

  啟動開關(guan) ,讓掃地機器人在家裏“轉轉”——每隔幾天,測評博主“西紅柿燉番茄”王漁斌就要重複一遍這個(ge) 操作。他既是產(chan) 品測評人,又是掃地機器人的忠實用戶,“家裏的小孩總把紙屑、橡皮屑弄到地上,而且散落範圍較大,掃地機器人能吸起這些垃圾,還能‘照顧’到房間的邊邊角角,很實用。”

  點開國產(chan) 掃地機器人購買(mai) 頁麵,在評價(jia) 區,記者看到許多用戶留言:“打掃能力杠杠的”“能提升幸福感”“給爸媽買(mai) ,值了”……這體(ti) 現出用戶對產(chan) 品的肯定,也說明了國產(chan) 掃地機器人的實力。

  然而幾年前,國產(chan) 掃地機器人相關(guan) 技術遠不及今日,產(chan) 品被視作“雞肋”,“能用”但不“好用”的情況較普遍。其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就是機器人遇到障礙物總直撞上去,用戶不得不手動搬開,才能讓它繼續工作。

  對於(yu) 這個(ge) “痛點”,石頭科技副總裁程飛介紹,主要是產(chan) 品的避障性能做得不夠好,導航能力差。換句話說,掃地機器人來到一個(ge) 房間,不能提前感知遠處的桌椅家具和牆壁,無法先行規劃前進路線。

  “事實上,掃地機器人從(cong) 誕生到成長的每個(ge) 階段,都有賴於(yu) 導航避障技術的發展,這意味著導航避障是產(chan) 品好用與(yu) 否的大前提。”程飛說,受製於(yu) 當時的技術水平,行業(ye) 內(nei) 前兩(liang) 代掃地機器人都略顯笨拙。2016年,石頭科技把算法與(yu) 激光雷達結合起來,通過激光繪製房間輪廓、生成清掃路線,掃地機器人就此進入第三代發展期——導航建圖式階段。由於(yu) 使用激光避開了障礙,哪怕在漆黑一片的屋裏,掃地機器人仍能輕鬆打掃。

  王漁斌曾購入幾款國產(chan) 品牌的掃地機進行對比。他將拖鞋、數據線、插座、筆記本及Switch遊戲手柄擺放到狹窄玄關(guan) 處的地麵上,用來測試產(chan) 品導航避障性能。測試結果是,除了偶爾的輕微碰觸,幾款掃地機器人在大多數行進狀態下都未與(yu) 障礙物接觸。

  “正是這種在環境複雜的房間裏自主清潔的能力,讓掃地機器人‘贏過’吸塵器和手持洗地機,收獲了大家認可。”王漁斌說,“清潔能力非常重要,但隻有在精準辨識障礙物的情況下,掃地機器人才能順暢發揮作用,否則就隻能在小範圍內(nei) 打轉,無法‘顧全’整間屋子。”

  自2016年起,包括激光雷達在內(nei) ,多種先進的導航方式應用於(yu) 掃地機器人,進一步提高了其判斷障礙的精度。程飛表示:“技術突破是產(chan) 業(ye) 升級的關(guan) 鍵驅動力,數據資源、計算能力和核心算法等底層技術越強大,越能加速掃地機器人行業(ye) 發展。未來,業(ye) 內(nei) 還會(hui) 開發第四代、第五代掃地機器人,產(chan) 品‘認路’的能力將更強。”

  自清潔功能受青睞

  若掃地機器人僅(jin) 能自動掃地、拖地,還不足以解放雙手。王漁斌說,完成清掃,後續還要人工頻繁介入,就應了很多人吐槽的“掃地機幹活,人清理掃地機”。“所以實現掃地拖地自動化後,大家希望它能自己清洗拖布、自動換水。”

  目前市麵上大多數掃地機器人附帶的方形基站裏,就隱藏著品牌對這一訴求的回應。雲(yun) 鯨智能首席營銷官閻樂(le) 介紹,雲(yun) 鯨研發了會(hui) 自動清洗拖布的掃拖一體(ti) 機器人——雲(yun) 鯨J1。它的基站裏有兩(liang) 個(ge) 水箱,分別儲(chu) 存清水、收集髒水。清水通過管道噴灑到髒拖布上,拖布像被用洗衣板搓洗一樣,在基站內(nei) 由條形和點狀凸起組成的“清洗肋”旋轉清洗,接著剩餘(yu) 汙水被回收至汙水箱裏。

  雲(yun) 鯨J1讓自動清洗拖布變為(wei) 現實,可注入淨水和排出汙水仍需用戶手動操作。“我們(men) 發現有些用戶會(hui) 購買(mai) 自動換水裝置,盡管安裝起來很麻煩,而且水管外露影響美觀,但他們(men) 依然這麽(me) 做,證明這是剛需。”閻樂(le) 說。雲(yun) 鯨為(wei) 此推出二代產(chan) 品雲(yun) 鯨J2,該款產(chan) 品的自動上下水模塊由清水箱和汙水箱組成,分別連著清水進水管和汙水排水管,自動進水、排水。

  “自動上下水是掃地機器人行業(ye) 在技術維度的一個(ge) 突破方向,也是行業(ye) 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洗衣機、洗碗機等涉及水的家電產(chan) 品都具備自動進排水功能一樣,掃地機器人最終也要實現自動換水,減少人工幹預。”閻樂(le) 說。

  值得注意的是,洗淨的拖布放在基站裏不易晾幹,如果產(chan) 生黴菌,會(hui) 對拖布和拖地效果產(chan) 生影響。對此,雲(yun) 鯨的解決(jue) 方案是讓拖布自動烘幹。基站內(nei) 的風機以相當於(yu) 電腦散熱風扇的轉速吹出常溫風,再輔以45攝氏度的加熱板,便可加速烘幹拖布。經過改造,烘幹時間也從(cong) 一代產(chan) 品的6小時縮短至二代產(chan) 品的4小時內(nei) 。

  行業(ye)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不具備自動清洗拖布、自動烘幹等自清潔功能的掃地機器人市場占比高達63.5%。而到今年上半年,這類產(chan) 品僅(jin) 占16.2%,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印證了用戶對自清潔功能的青睞。

  正深度融入家庭物聯網

  如果說之前,各大品牌瞄準的是完善清潔、導航避障、自清潔功能,那麽(me) 如今,大家比拚的就是誰的產(chan) 品功能更豐(feng) 富、更細化。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指出,得益於(yu) 人工智能、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日漸成熟,掃地機器人行業(ye) 進入蓬勃發展期。產(chan) 品在傳(chuan) 統家電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附加功能,並且愈發多樣化、個(ge) 性化,讓廣大用戶驚喜連連。

  近些年,不少用戶有了邊拖地、邊給地麵消毒的需求。各大掃地機品牌或研發除菌拖布,或在清水箱中放置清潔片。有的用戶希望掃地機更智能、好玩,各品牌又在人機交互上下功夫。“去沙發下麵掃掃”“吸力調到最大”“切換安靜模式”,點開手機APP,僅(jin) 憑語音就能指揮掃地機;“今天天氣如何”“現在幾點了”,一問一答,掃地機器人化身“生活小助手”……越來越多新花樣豐(feng) 富了用戶體(ti) 驗。

  掃地機器人是小家電,同時也是服務機器人的一個(ge) 品類,未來將走向何方?程飛表示,隨著服務機器人逐漸成為(wei) 5G技術應用的最佳載體(ti) 之一,掃地機也將在現有基礎上集成更多智能功能,深度融入家庭物聯網,為(wei) 用戶生活增添更多科技色彩。目前,石頭科技已實現手機與(yu) 掃地機器人的智能聯接,將來還會(hui) 努力打通不同智能家電間的“隔斷”,實現更深度的智能互聯,打造“全屋智能”。

  閻樂(le) 認為(wei) ,無論附加功能如何豐(feng) 富,智能化程度和清潔力始終是掃地機器人的核心能力。雲(yun) 鯨最新產(chan) 品J3小鯨靈搭載了自主研發的汙水識別係統,能在拖地過程中判斷地麵和拖布髒汙程度,並根據工作環境主動調節清洗拖布時長,在拖地上實現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自動化。

  “接下來,我們(men) 會(hui) 繼續在智能化、自動化上深耕細作,持續解決(jue) 用戶清潔痛點,讓產(chan) 品更‘聰明’,幫助大家實現‘家務自由’。”閻樂(le) 說。

  王晶玥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