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級“三公”經費比年初預算下降近六成
9月1日10時,北京市208家市級部門集中公開2021年度決(jue) 算,除涉密部門外全部公開。2021年,北京市級“三公”經費2.85億(yi) 元,比年初預算下降59.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首次公開了部門整體(ti) 績效評價(jia) 報告,部門績效評價(jia) 開始從(cong) “項目”走向“部門”。同時,在一級主管部門全部公開決(jue) 算的基礎上,今年將部門所屬非涉密二級單位也全部納入公開範圍,增強了政府“賬本”的透明度。
12張報表反映部門年度收支整體(ti) 情況
部門決(jue) 算情況綜合反映了各部門年度收支執行情況,2021年度部門決(jue) 算主要包括四方麵內(nei) 容,即部門決(jue) 算報表、決(jue) 算說明、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說明、部門績效評價(jia) 情況。
其中,部門決(jue) 算報表共有12張,分別反映了2021年度各部門的收支執行情況、“三公”經費支出、政府采購、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決(jue) 算情況。
部門績效評價(jia) 情況則主要體(ti) 現了“花錢問效”,通過績效評價(jia) 報告及自評表,公眾(zhong) 可以看到各部門政策資金的執行效益如何,從(cong) 而進行監督。
今年是北京市連續第十二年向社會(hui) 公開市級部門決(jue) 算。北京市財政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來的改革推進,北京市級部門決(jue) 算公開在範圍、內(nei) 容、明細程度上不斷拓展深化,公開內(nei) 容涵蓋了各部門職責、機構設置、收支決(jue) 算、“三公”經費、機關(guan) 運行經費、國有資產(chan) 占有使用、政府采購、政府購買(mai) 服務、績效評價(jia) 等方麵。
非涉密二級單位納入公開範圍
記者注意到,2021年度的市級部門決(jue) 算公開有多處明顯變化。其中,最主要的一項變化是,今年首次公開了部門整體(ti) 績效評價(jia) 報告。在此之前,績效評價(jia) 部分已公開《項目支出評價(jia) 報告》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
同時,今年在專(zhuan) 業(ye) 名詞解釋部分也增加了新內(nei) 容。記者注意到,今年新增加了對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和支出功能分類科目名詞的解釋。此前,名詞解釋主要針對“三公”經費、政府購買(mai) 服務、政府采購等。
今年還擴大了基層部門決(jue) 算公開範圍。此前,北京市已實現除涉密部門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一級主管部門全部公開部門決(jue) 算。在此基礎上,今年將部門所屬非涉密二級單位,全部納入市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及公開範圍,增強了政府“賬本”的透明度。
因公出國(境)費用壓減至18萬(wan) 元
2021年,市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2.85億(yi) 元,比年初預算下降59.7%。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18萬(wan) 元,比年初預算下降99.9%;公務接待費支出201萬(wan) 元,比年初預算下降90.5%;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2.83億(yi) 元,比年初預算下降48.2%。
北京市財政局解釋,“三公”經費下降主要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因公出國(境)活動大幅減少,相關(guan) 費用大幅壓減至18萬(wan) 元;同時,從(cong) 嚴(yan) 控製公務接待規模和接待標準,嚴(yan) 格公務用車購置,加強公務用車日常使用管理。同時,在過緊日子的要求下,2021年市級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ye) 單位)機關(guan) 運行經費支出規模也比上年略有下降,共支出42.3億(yi) 元。
■ 解讀
北京市財政局有關(guan) 負責人:
績效評價(jia) 報告實現從(cong) “項目”到“部門”的探索推進
今年市級部門決(jue) 算公開的一個(ge) 明顯變化是,首次公開市級預算部門的整體(ti) 績效評價(jia) 報告。此前,各部門已將《項目支出績效評價(jia) 報告》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進行公開。
北京市財政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從(cong) 公開項目績效自評表和項目支出績效評價(jia) 報告,到公開部門整體(ti) 績效評價(jia) 報告,績效評價(jia) 實現了從(cong) “項目”到“部門”的探索。
近年來,北京市績效公開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自2017年首次公開30個(ge) 部門的項目自評報告以來,績效公開步伐逐年加快,已經逐步實現了績效自評報告、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公開的全部門覆蓋,今年又探索公開了部門整體(ti) 績效評價(jia) 報告。
該負責人表示,決(jue) 算公開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知情權、參與(yu) 權和監督權。近年來,北京市財政局不斷暢通溝通渠道,通過政策解讀、留言答複、熱點問答等多種形式,主動回應公眾(zhong) 關(guan) 切,推動決(jue) 算公開不僅(jin) “能看到”,而且“看得懂”“能監督”。
新京報記者 薑慧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