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增勢強勁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提速——
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業(ye) 績增勢強勁
本報記者 楊 然
截至8月31日,在北交所上市的106家公司已全部披露2022年半年報。麵對國際形勢多變、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等眾(zhong) 多挑戰,北交所上市公司迎難而上,發揮專(zhuan) 精特新優(you) 勢,深耕技術與(yu) 創新,折射出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韌性和活力。
九成公司實現盈利
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共計實現營業(ye) 收入441.46億(yi) 元,淨利潤42.83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33.04%、19.71%,增速與(yu) 科創板基本持平,較創業(ye) 板分別高出14.10個(ge) 和22.19個(ge) 百分點。九成公司實現盈利,平均淨利潤4040萬(wan) 元。
上市公司整體(ti) 營運資金良好,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15.32億(yi) 元,同比增長74.37%;生產(chan) 建設穩步推進,購置固定資產(chan) 等投資合計支出49.49億(yi) 元,同比增長68.92%。龍頭企業(ye) 繼續發揮“領頭雁”作用,如貝特瑞營業(ye) 收入超百億(yi) 元、淨利潤9.18億(yi) 元,穎泰生物、吉林碳穀分別實現淨利潤6.97億(yi) 元、3.35億(yi) 元,增幅超200%。新上市公司發展迅猛。上半年,北交所27家新上市公司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28.12%,淨利潤同比增長12.49%,盈利麵達100%,三成公司淨利潤增幅超過50%。
資本市場“工具箱”持續賦能企業(ye) 高質量發展。上半年,新上市27家公司累計融資49.27億(yi) 元,有效匹配了中小企業(ye) 現階段發展的資金需求。已上市公司積極籌劃發行融資、並購重組。如同享科技、微創光電等5家公司啟動再融資,為(wei) 創新研究、產(chan) 業(ye) 升級、擴大生產(chan) 持續獲取資金支持;中航泰達完成重大資產(chan) 重組,通過參與(yu) 國企混改,提高營運能力。24家公司在上市後推出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激勵對象涉及核心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其他骨幹員工近2000人,薪酬激勵和公司業(ye) 績深度綁定,有效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激發上市公司創新活力。
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已經超過513萬(wan) 戶,500餘(yu) 隻公募基金參與(yu) 投資,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和QFII/RQFII等長線資金均已入市投資。112家證券公司麵向北交所深度展業(ye) ,初步形成一批深耕中小企業(ye) 資本市場服務的特色中介。66個(ge) 省市政府與(yu) 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協同促進市場建設、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
“從(cong) 北交所上市公司業(ye) 績可以看到,北交所打造了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融資支持平台、規範引導平台和發展激勵平台。”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北交所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了規範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契機,全麵激發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動力,有效服務了實體(ti) 經濟。
彰顯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
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是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的基礎力量,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其中,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是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的排頭兵,位於(yu) 產(chan) 業(ye) 基礎核心領域和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好。“創新型中小企業(ye) 及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的發展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的關(guan) 鍵所在。隻有培育出一批細分行業(ye) 的全球領軍(jun) 企業(ye) ,才能有效應對當前產(chan) 業(ye) 鏈中存在的‘卡脖子’問題。”田利輝說。
作為(wei)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主陣地,北交所已初步聚集起一批技術先進、創新成果顯著的優(you) 質企業(ye) 。目前,北交所上市企業(ye) 中既有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也不乏具有創新特征的傳(chuan) 統行業(ye) 企業(ye) ;既包括利潤過億(yi) 元的大型成熟企業(ye) 、細分行業(ye) 龍頭,也有尚未盈利的初創企業(ye) 。其中,超八成公司屬於(yu)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覆蓋工業(ye) 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78家公司入選國家或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部分公司已成為(wei) 細分領域龍頭,在解決(jue) “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半年度經營業(ye) 績也表現亮眼,體(ti) 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和發展潛力。例如,國內(nei) 領先的金剛石微粉產(chan) 品供應商惠豐(feng) 鑽石成功研發生產(chan) 出培育鑽石產(chan) 品,加快了產(chan) 業(ye) 鏈拓展與(yu) 延伸,上半年營收、淨利潤分別增長93.84%和52.65%;高端數控感應淬火設備供應商恒進感應建立了完整的數控感應淬火機床產(chan) 業(ye) 鏈、技術鏈,與(yu) 外國廠商在中高端市場展開競爭(zheng) ,上半年營收、淨利潤分別增長45.05%和39.53%。
研發是創新型企業(ye) 發展的核心內(nei) 驅力。田利輝認為(wei) ,北交所等資本市場平台通過跨期定價(jia) ,能夠及時將科技創新資本化,為(wei) 中小企業(ye) 科技創新提供融資和激勵。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平均研發人員數量達155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0.63%,研發支出共計19.67億(yi) 元,同比增長32.77%,平均研發強度4.25%,其中77家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5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民營中小企業(ye) 抗風險能力客觀上相對較弱,在內(nei) 外部複雜環境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下更容易受到衝(chong) 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北交所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累計融資超235億(yi) 元,平均每家2.1億(yi) 元;公開發行單次融資為(wei) 0.4億(yi) 元至17億(yi) 元不等,既能滿足優(you) 質公司的大額融資需要,又能保持小額融資的靈活便捷,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ye) 現金流壓力。近八成募集資金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創新領域,重點用於(yu) 研發中心建設和產(chan) 能擴張,助力企業(ye) 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
加強投資者關(guan) 係管理
北交所定位於(yu)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申請上市公司表現出規模偏小、發展階段偏早的特征。北交所以試點注冊(ce) 製為(wei) 牽引,以信息披露為(wei) 核心,要求發行人充分披露投資者作出價(jia) 值判斷和投資決(jue) 策所必需的信息,並配合開展現場檢查、現場督導等方式,保障發行上市審核質效。同時,北交所積極暢通谘詢溝通渠道、加強政策解讀和培訓交流、提升全流程信息公開水平,初步形成了精準包容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的特色。
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續加強股東(dong) 回報,投資者關(guan) 係管理邁上新台階。截至目前,已有11家公司發布現金分紅方案,擬分紅金額達3.28億(yi) 元。公司還進一步加大了股份回購力度,上半年,17家公司披露回購方案,超過近2年數量總和,擬回購股份上限超3500萬(wan) 股,回購金額超3.5億(yi) 元,大幅提振了市場信心。2021年度報告披露後,所有公司均舉(ju) 辦了業(ye) 績說明會(hui) ,董事長、總經理等親(qin) 自上陣答疑,超八成公司回複率達100%。超600家次機構參與(yu) 35家北交所公司調研,較上年同期增長300%;公司主動適應線上交流新常態,通過多種互動形式加強與(yu) 投資者的溝通與(yu) 交流;積極參與(yu) “上市公司走近投資者”活動,增進投資者對公司的進一步了解和熟悉,提升信息透明度。
此外,作為(wei) 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生力軍(jun) ,中小企業(ye) 是我國經濟韌性、就業(ye) 韌性的重要支撐。半年報顯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促就業(ye) 、惠民生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體(ti) 現了上市公司的責任與(yu) 擔當。截至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已累計提供就業(ye) 崗位超8萬(wan) 個(ge) ,支付職工薪酬48.71億(yi) 元,同比增長17.63%。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