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秋季房顫不可忽視,注重診斷早治療

發布時間:2022-09-07 14:30:00來源: 新民晚報

  劉旭

  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內(nei) 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優(you) 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學領軍(jun) 人才;上海市優(you) 秀醫務工作者(2012-2014年度);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上海交大優(you) 秀博導;上海銀蛇獎提名;中國Rotor俱樂(le) 部創始人。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心房顫動診治中心主任。自1998年在國內(nei) 率先開展房顫經導管射頻消融基礎和臨(lin) 床研究,至今累計完成各種心律失常介入手術50000餘(yu) 例,房顫導管消融手術近30000例。

  今年夏季酷熱異常,終於(yu) 迎來了涼爽的秋天,為(wei) 大家的生活帶來了一絲(si) 涼意。秋天雖然體(ti) 感相對舒適,然而空氣中濕度相對增高、含氧量則會(hui) 降低,對於(yu)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會(hui) 感到不適,如果出現胸悶、氣促、頭暈等症狀,則要注意是否存在“心病”。

  自六月以來,心血管疾病患者就醫人數增多,分診數據顯示,大多數診患者為(wei) 中老年,對此劉旭教授給我們(men) 解答道:“老年人在秋天會(hui) 感覺自己心髒不舒服,出現氣短、乏力症狀,原因可能就是大家常說的心房顫動,也叫做房顫。”

  通常來講,在抵抗力較弱的群體(ti) 中,老年人是需要著重警惕房顫的發生的,尤其是當他們(men) 本身患有一些例如高血壓、高血糖或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時。高血壓是房顫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血壓每升高10mmHg,房顫風險會(hui) 增加1.21倍;而糖尿病更會(hui) 使風險增加34%,同時容易引發腦卒中及血栓栓塞。但是由於(yu) 很多房顫患者是不顯著的,發病時患者常常會(hui) 忽略,因此房顫又被稱為(wei) “隱形殺手”。

  人們(men) 對房顫的不了解,導致就診率不高,因而診斷率也不高,這對於(yu) 房顫的早期篩查和治療是不利的。房顫常常會(hui) 伴有如下三種典型特征:

  1.心悸,乏力,胸悶及運動後易疲勞;

  2.頭暈,黑朦甚至暈厥;

  3.入睡困難及心理困擾。

  一旦出現上述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盡早前往醫院進行篩查,了解原因。這樣的情況在實際的醫療實例中是常見的。有些病人,房顫病史長達數年都不自知,患病前期可以正常鍛煉,體(ti) 魄強健,所以最初房顫症狀發作時都不容易引起注意。往往類似症狀發作越發頻繁後,從(cong) 偶發漸漸到數月多次發作,甚至一周數次,持續數小時,症狀主要表現為(wei) 心慌氣短,乏力,胸悶,才會(hui) 前往醫院就診。很多病人診斷為(wei) 房顫後,會(hui) 采取藥物治療,直至房顫反複發作實施藥物複律無效後才會(hui) 考慮手術。其實治病需治本,要想治愈持續性房顫,必須要找到其異常的電活動。這往往需要通過一些精準術式在常規肺靜脈電隔離的基礎之上,對心髒的異常電活動進行標測,再由國際領先的運算方法,準確識別出每個(ge) 病人的關(guan) 鍵病灶部位,從(cong) 機製出發進行消融,以此達到治愈持續性房顫的效果。6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對於(yu) 射頻治療房顫的術式是完全耐受的,有些8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需要經過身體(ti) 狀況評估,才能確認是否可以手術。

  患者一般在術前一天進行身體(ti) 檢查,次日便可進行射頻消融手術,一般術後三個(ge) 月,患者需回院複診,檢查心電圖是否恢複為(wei) 正常竇律。隨著醫學發展,對於(yu) 房顫病人都有轉竇康複的機會(hui) !

  房顫不僅(jin) 會(hui) 危害人們(men) 的健康,降低生活質量,嚴(yan) 重者甚至會(hui) 有生命危險。當房顫持續48小時以上,就有可能導致腦卒中及血管栓塞,而房顫患者腦栓塞的風險是非房顫患者的4-5倍。同時房顫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倍。有的患者甚至因房顫導致心衰,心衰加重房顫的惡行循環。此外,房顫還會(hui) 造成認知功能下降、血管性癡呆以及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此,對於(yu) 房顫患者,早診早治具有必要性。房顫作為(wei) “緩病”,病程越長治療難度越大,早診早治對改善房顫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yi) 。一旦發現自己有類似房顫的症狀,千萬(wan) 不能掉以輕心,應及時前往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盡早避免房顫帶來的並發症風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