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定地震災區72小時救援掃描
新華社成都9月8日電 題:四川瀘定地震災區72小時救援掃描
新華社記者
在懸崖絕壁上修路,在激流上攀繩救援……四川瀘定地震發生後,各路救援力量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搶抓“黃金救援72小時”。
地震後,甘孜州瀘定縣、雅安市石棉縣等多座村落成為(wei) “孤島”。到搶險救援的第三天,一個(ge) 個(ge) “孤島”的生命通道被打通,傷(shang) 員和被困群眾(zhong) 陸續安全轉移。
9月8日上午,武警四川省總隊官兵和四川消防救援人員從(cong) 瀘定縣磨西鎮出發,分批次通過便道向受災的龍壩尾村、青崗坪村群眾(zhong) 送去飲用水、食物、藥品等物資,緩解被困群眾(zhong) 的生活困難。
在石棉縣的臨(lin) 時起降點,一架直升機往返起落,將方便麵和帳篷等救災物資運進草科鄉(xiang) ,返程時再把傷(shang) 員轉運出來送上5G急救車。醫護人員利用遠程超聲等車內(nei) 設施,並啟動四川省人民醫院及石棉縣人民醫院多方會(hui) 診,對傷(shang) 者進行救治。
記者從(cong) 四川省“9·5”瀘定地震抗震救災省市(州)縣前線聯合指揮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截至8日12時,地震已造成86人死亡、35人失聯、400餘(yu) 人受傷(shang) ,目前在院治療250餘(yu) 人。
經過70多個(ge) 小時的緊急救援,截至8日8時,各類救援力量采用空中投送、水路轉運、徒步突進等方式,冒著滑坡、滾石、激流的風險,分區組織多輪次排查搜救。其中,消防隊伍累計營救遇險被困人員286人,疏散轉移群眾(zhong) 4866人;駐川部隊官兵累計協助轉移受災群眾(zhong) 5995人。
隨著各項救援工作的推進,受災群眾(zhong) 在各安置點裏得到妥善安置。目前,災區共設置安置點131個(ge) ,集中安置2.3萬(wan) 餘(yu) 人。中央和省級共緊急向災區調撥救災物資11萬(wan) 件,已全部運抵災區,正在有序發放中。
地處災區的甘孜、雅安公安機關(guan) 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性聯合指揮部,部署警力上街,參與(yu) 抗震救援,全力維護治安秩序,提升群眾(zhong) 安全感。
在石棉縣王崗坪鄉(xiang) 挖角村村委會(hui) 臨(lin) 時安置點,石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全程參與(yu) 臨(lin) 時“夥(huo) 食團”供應點建設及運行,對供應點清洗消毒、食品製作、人員管理等各項工作進行規範指導,並對食材食物開展檢驗檢測,讓群眾(zhong) 住得踏實、吃得放心,切實保障受災群眾(zhong) 飲食安全。
在瀘定縣磨西鎮貢嘎廣場上的集中安置點的“青青兒(er) 童樂(le) 園”裏,三年級學生陳雅熙正在誌願者和老師們(men) 的陪伴下畫畫。截至8日上午,磨西鎮已經分別在4個(ge) 安置點設立了“青青兒(er) 童樂(le) 園”,在這個(ge) 特殊時期安撫和陪伴孩子們(men) 。
越來越多的誌願者為(wei) 抗震救災貢獻著力量。
地震後,石棉縣草科鄉(xiang) 大田灣村村民李有琴在鎮上經營的餐館在地震中受損,已經兩(liang) 晚沒合眼的她安頓好家人後,就和幾個(ge) 年輕人在鄉(xiang) 政府支起了大鍋,為(wei) 前來救援的隊伍燒飯。
康定一飯店老板張奴合及員工等6人開車3個(ge) 多小時,帶著價(jia) 值上萬(wan) 元的麵粉、牛肉等來到磨西鎮,免費為(wei) 安置群眾(zhong) 和誌願者、救援人員等做牛肉麵。
8日晚,瀘定和石棉地震災區的天空中下起了雨,各安置點逐漸靜了下來。前線指揮部裏依然燈火通明,各項搶險救援工作仍在繼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