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服務聯合國的這個國際研究中心一歲了 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發布時間:2022-09-09 11:1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2年9月,依托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建設和運行的、全球首個(ge) 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專(zhuan) 業(ye) 科技機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迎來成立一周年。一年來,這個(ge) 設在中國的國際研究機構建設進展如何、交出怎樣的“成績單”、未來有什麽(me) 規劃等,在海內(nei) 外廣受關(guan) 注。

  9月6日至8日,2022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在北京舉(ju) 行,中外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及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學者、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和行業(ye) 產(chan) 業(ye) 等代表相聚“雲(yun) 端”,共同為(wei) SDG中心一周歲生日“慶生”,共商“數字技術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大計。

  中科院院士、SDG中心主任、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大會(hui) 主席郭華東(dong) 在論壇上做主旨報告及接受采訪時表示,SDG中心成立以來,在中國有關(guan) 政府部門支持下,由中科院統一部署,充分集聚創新資源、發揮體(ti) 係化建製化優(you) 勢,加強與(yu) 國際組織、科研機構的協同合作,努力構建大數據研究的國際化平台和國際科技交流平台,為(wei) 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不斷提出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中國方案。

  郭華東(dong) 梳理介紹說,SDG中心成立一年來,包括研發和建設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平台、開展可持續發展指標監測與(yu) 評估科學研究、研製和運行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建設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智庫、提供麵向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和培訓等五大任務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成績單”上的收獲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成功發射並正式交付使用、發布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平台係統、發布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係列報告、推進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領域科技創新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參與(yu) 全球發展倡議整體(ti) 推進工作等諸多方麵。

  其中,“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為(wei) 全球首顆專(zhuan) 門服務聯合國2030議程的衛星,設計和搭載的微光成像儀(yi) 是國際首個(ge) 彩色高分辨率微光探測載荷。該星於(yu) 2021年11月成功發射,在軌1個(ge) 月後正式發布首批影像,包括中國長三角、山東(dong) 半島、西藏納木錯、新疆阿克蘇、北京、上海及法國巴黎等多個(ge) 地區和城市的微光、多譜段與(yu) 熱紅外成像儀(yi) 影像。2022年7月,“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圓滿完成半年期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使用,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2022年4月,SDG中心研發並發布“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平台係統”,截至目前已匯聚地球科學數據數據約14PB,已有超過174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用戶訪問,為(wei)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防治荒漠化公約等多個(ge) 機構和組織提供可持續發展大數據綜合服務。

  SDG中心編製完成的《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1)》,在聯合國2021年第76屆大會(hui) 期間發布,列入中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活動國家成果清單。該中心編製發布的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係列報告,3年累積貢獻64個(ge) 典型案例,包括53套空間數據產(chan) 品、33個(ge) 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監測模型和42項決(jue) 策建議,有效填補相關(guan) 數據和方法論空白,為(wei) 國際社會(hui) 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2030議程提供有益借鑒。

  在推進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領域科技創新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方麵,SDG中心2022年4月承辦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大數據論壇,發布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數據產(chan) 品,為(wei) 國際社會(hui) 開展可持續發展目標科學研究提供科學示範。6月,中國科學院、南非科學院、巴西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和印度國家科學院共同簽署《金磚國家科學院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北京聯合聲明》。

  SDG中心還積極參與(yu) 全球發展倡議整體(ti) 推進工作。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hui) 發表主席聲明,圍繞全球發展倡議重點領域,提出32項務實合作舉(ju) 措,其中第28項為(wei) “中國將開展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計劃,研製並分享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數據及信息”,這方麵內(nei) 容和SDG中心密切相關(guan) 。

  郭華東(dong) 指出,這份“成績單”雖然亮眼,但已經成為(wei) 過去。數字技術具有強大賦能力量,是未來科技創新的核心方向,SDG中心將繼續秉承創新驅動和技術促進理念,與(yu) 國際社會(hui) 一道促進聯合國2030議程實施,為(wei) 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落地落實,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他透露,開展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計劃方麵,將在“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基礎上,麵向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觀測需求,SDG中心正在規劃和論證可持續發展係列科學衛星,在充分利用現有衛星係統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多類型載荷協同、不同軌道配置和多種組網等構建形成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為(wei) 聯合國2030議程和全球發展倡議實施提供建製化、體(ti) 係化數據支撐服務。

  分享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數據和信息方麵,目前,麵向公眾(zhong) 、科研人員和決(jue) 策者三類典型用戶,SDG中心已研製並公開共享多個(ge) 針對社會(hui) 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環境與(yu) 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專(zhuan) 題數據集,包括麵向生態環境評估等需求的“全球精細地表覆蓋產(chan) 品”、麵向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災情動態預警需求的“亞(ya) 非沙漠蝗蟲災情監測與(yu) 評估產(chan) 品”、麵向全球重點區域城市經濟發展與(yu) 人居生態環境變化的“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數據產(chan) 品”等。未來,SDG中心將先後發布全球耕地空間分布、全球通電建築區分布、全球紅樹林分布、全球土地退化與(yu) 分布等多項數據產(chan) 品。此外,SDG中心還將針對用戶需求,提供在地理空間上更清晰、豐(feng) 富的定製化產(chan) 品,用於(yu) 複雜決(jue) 策分析和支持,服務於(yu) 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的分析、評估和監測工作,為(wei) 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提供數據支撐。

  同時,SDG中心將在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平台基礎上,進一步研製並部署支持全球用戶在線開展多學科交叉分析的虛擬研究環境和協同工作平台,並持續提升數據管理與(yu) 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安全高速的專(zhuan) 用網絡實現全國分布式平台間的互聯與(yu) 協同服務,確保核心數據安全。依托此平台,可麵向聯合國機構及成員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可持續發展指標監測和評估的信息服務,提升全球可持續發展數據的互聯互通能力,促進數字技術惠及所有人。

  郭華東(dong) 強調,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SDG中心將進一步圍繞“減貧”“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等重點合作領域,以數字技術為(wei) 核心,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創新方法,從(cong) 全球、區域、國家、地區等四個(ge) 空間尺度開展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構建全球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空間評估指標體(ti) 係,動態評估相關(guan)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球和國別進展,發布《地球大數據支撐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分享利用大數據技術支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前沿方法和實踐,為(wei) 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議程和全球發展倡議,提供強有力的科學依據和決(jue) 策支持。(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