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國產操作係統“上車”
車用操作係統不僅(jin) 是車輛設計的基礎,也是汽車智能化的關(guan) 鍵。加快國產(chan) 操作係統“上車”,關(guan) 鍵在於(yu) 開放的應用生態建設。當前,全球車用操作係統發展還不成熟,通過3年至5年的努力,我們(men) 完全有可能打造一個(ge) 自主可控、開源開放的操作係統,形成我國引領未來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格局。
“在功能產(chan) 品向智能產(chan) 品轉換過程中,如果沒有操作係統,芯片再強,汽車做得再好,都是在沙灘上起高樓。如果‘缺芯少魂’問題不解決(jue) ,我們(men) 走不快,也走不遠。”在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yu) 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hui) 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苗圩的發言一度刷屏。
隨著新能源整車的電子電氣架構由分布式向集中式發展,汽車軟件也從(cong) 過去以嵌入式軟件開發為(wei) 主,向全棧式軟件開發演進。作為(wei) 連接和統一管理硬件、軟件及用戶的核心樞紐,車用操作係統被稱為(wei) 智能電動汽車的靈魂,重要性越發凸顯。
按照《車用操作係統標準體(ti) 係》劃分,汽車操作係統分為(wei) 兩(liang) 類,分別是車控操作係統和車載操作係統。車控操作係統主要麵向經典車輛控製領域,包括安全車控操作係統和智能駕駛操作係統;車載操作係統主要麵向信息娛樂(le) 和智能座艙領域。
車用操作係統涉及產(chan) 業(ye) 安全。用戶信息、地理位置等關(guan) 鍵信息數據可以通過後門植入等手段輕易獲取。如果我國不能實現車用操作係統的自主可控,將會(hui) 麵臨(lin) 極大的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個(ge) 人信息安全隱患,甚至威脅國家安全。而且,國產(chan) 車用操作係統缺失會(hui) 導致汽車產(chan) 業(ye) 被“卡脖子”,存在供應鏈斷供、產(chan) 業(ye) 被鎖定在低端、製約應用軟件迭代等風險。
與(yu) 此同時,通過打造自主可控的操作係統,可以實現硬件和軟件的解耦。一個(ge) 操作係統可以適配若幹異構芯片,就像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即插即用。可以說,發展好操作係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jue) 我國芯片先進製程發展受阻難題。
問題在於(yu) ,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千萬(wan) 輛,但國內(nei) 大多數車企使用的仍是安卓係統。在個(ge) 人計算機時代,操作係統被Windows壟斷;智能手機領域,則為(wei) 安卓和ioses兩(liang) 大係統。ioses由蘋果公司開發,相對封閉;安卓係統由穀歌公司開發,雖然是開源的,但在安全性、實時性和穩定性方麵仍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加快建立一套自主可控的車用操作係統已成當務之急。
車用操作係統不僅(jin) 是車輛設計的基礎,也是決(jue) 定汽車智能化的關(guan) 鍵。有能力的車企自己研發操作係統必須鼓勵,但也要看到,成功研發操作係統的難度不在於(yu) 能不能做,而是在於(yu) 能不能形成生態。由於(yu) 用戶量的關(guan) 係,車企很難形成自己的生態。即使是全球最大的車企,每年新車銷售超千萬(wan) 輛,但這個(ge) 量級對於(yu) 互聯網而言,還是小巫見大巫。如果頭部整車企業(ye) 、軟件企業(ye) 和芯片企業(ye) ,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強強聯合,或許更有利於(yu) 車用操作係統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貫通互聯和相關(guan) 行業(ye) 的協同互動,加快建設開放的應用生態。
加快國產(chan) 操作係統“上車”還需要政企協同。國產(chan) 車用操作係統發展如何邁過產(chan) 業(ye) 化門檻,關(guan) 鍵在於(yu) 加快解決(jue) “缺乏裝車機會(hui) ”問題。車企要敢於(yu) 且主動選用國產(chan) 車用操作係統,在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的同時,給國內(nei) 操作係統以技術迭代升級的機會(hui) 。政府層麵,則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ti) 製優(you) 勢,積極推動芯片和操作係統企業(ye) 深度合作、聯合攻關(guan) ,開放整合資源,優(you) 先解決(jue) 產(chan) 品有無問題。同時,應當盡快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操作係統標準體(ti) 係,建立完善操作係統檢測認證體(ti) 係,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
當前,全球車用操作係統還沒有發展成熟,沒有一個(ge) 可以直接長期應用的版本。可以說,智能汽車發展格局未定。通過3年至5年的努力,我們(men) 完全有可能打造一個(ge) 自主可控、開源開放的操作係統,形成我國引領未來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格局。畢竟,中國汽車產(chan) 銷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如此超大規模市場正是孕育創新的最佳載體(t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