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際著名氣候學家羅京佳:追“厄爾尼諾”的人

發布時間:2022-09-16 11:13:00來源: 揚子晚報

  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夏天,國際著名氣候學家、南信大氣候與(yu) 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無比忙碌。因為(wei) 史無前例的爆表氣溫,他頻繁在媒體(ti) 亮相,為(wei) 大眾(zhong) 解讀高溫成因,一遍又一遍地呼籲著給地球“降降溫”。追蹤了二十多年的“厄爾尼諾”,羅京佳無疑是最熟悉它的科研工作者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羅京佳的科研人生,是從(cong) “放牛娃”的逆襲開始的。

  文 | 實習(xi) 生 周宏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圖片由南信大提供

  羅京佳非常“凍齡”。已經50歲的他,穿著格子T恤和牛仔褲,戴著斯文的金絲(si) 眼鏡,走在南信大校園裏,偶爾還會(hui) 被路過的學生誤認,喊上一聲 “師兄”。

  這一聲“師兄”,讓羅京佳想起了1993年被南京氣象學院(南信大的前身)破格錄取時青春勃發的自己。

  羅京佳的老家在浙江的天目山上,小時候他還在生產(chan) 隊放過牛。中考時,他和那時大多數成績優(you) 秀的農(nong) 村孩子一樣,選擇報考中專(zhuan) 。從(cong) 南昌氣象學校畢業(ye) 後,羅京佳被西安市氣象局看中招走,成為(wei) 一名地麵氣象觀測員。

  端起了大城市裏的“鐵飯碗”,羅京佳卻並不滿足,“一輩子就這樣周而複始做著觀測,總覺得缺點勁呀!”在得知中專(zhuan) 生也能以同等學力報考碩士研究生後,羅京佳燃起了深造的願望。“我成了陝西氣象學校函授課程的常客。”羅京佳回憶,自己曆經了3年的複習(xi) ,終於(yu) 在1993年,以第一名的成績、同等學力的身份被南京氣象學院破格錄取為(wei) 天氣動力學專(zhuan) 業(ye) 的碩士研究生,師從(cong) 何金海教授學習(xi) 東(dong) 亞(ya) 季風。“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轉變。”羅京佳說。

  “南氣院幫我打下了紮實的數理基礎,又引導我走上了氣象研究之路。”作為(wei) 班上唯一一個(ge) 中專(zhuan) 生,羅京佳確實收到同學們(men) 不一樣的眼光——大家欽佩地送他“科學家”的雅號。留校任教一年後,“不安分”的基因又在羅京佳的血液裏鼓動,“世界那麽(me) 大,出去看看吧!”當時,全校隻有一台電腦可以聯網接收電子郵件。他至今猶記無數次在黃昏時分跑到老行政樓,在老師們(men) 的推薦下填寫(xie) 材料,一封封發出留學申請,一次次盼望回複。最終,羅京佳獲得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資助,於(yu) 1997年赴日本東(dong) 京大學攻讀物理海洋博士學位,師從(cong) 國際著名的海洋與(yu) 氣候學家山形俊男教授,開啟了他20多年的海外旅居生活。

  在國外,羅京佳屢獲殊榮。旅日的十多年間,羅京佳心無旁騖、潛心不倦,科研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為(wei) 了能夠使用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地球模擬器”,博士畢業(ye) 後,羅京佳放棄了美國伍茲(zi) 霍爾海洋研究所的邀請,選擇繼續留在日本做博士後。他敏銳地感知到,模式研究將是未來大氣-海洋科學界的重要前沿領域。“別人說我沒有做模式的基礎,做起來會(hui) 很難,但我想試試看。”羅京佳說。

  在海外多年後,羅京佳選擇了回國。他和母校簽下了19年長約,將在南信大工作到65歲。

  2001年到2003年,羅京佳不分晝夜地泡在實驗室,就隻專(zhuan) 心完成一件事——研發他的全球氣候模式。這段“頭懸梁錐刺股”的科研生活,帶給他最大的變化是學術地位的飛升:憑借著自己研發的兩(liang) 代具有良好國際聲譽的全球氣候模式,和獨特有效的氣候預測係統,羅京佳成為(wei) 了全球氣候學界年輕有為(wei) 的領軍(jun) 人才。

  科研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hui) ,羅京佳研發的全球氣候模式,針對的正是時下讓全球都頭疼的氣候難題“厄爾尼諾”。它和妹妹“拉尼娜”一道,組成了極端氣候產(chan) 生的“主要幕後元凶”。要是能提前預測到夏天溫度會(hui) 不會(hui) 爆表,冬天會(hui) 不會(hui) 凍手凍腳,一些自然災害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發生了呢?利用自己研發的全球氣候預測模式,羅京佳在全球首次提前一年成功實時預報出2006年印度洋特殊氣候現象“偶極子事件”,並連續成功預報了此後三年的印度洋偶極子事件,在國際社會(hui) 引起轟動。預測結果被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用作國際培訓材料。

  2008年,羅京佳研發的氣候模式首次將“厄爾尼諾”及其全球氣候異常的預測提前到2年,而當時的氣候模式大多隻能提供6個(ge) 月左右的預報。即使是10多年後的今天,國際上也隻有羅京佳的氣候模式,每月能提供兩(liang) 年的“厄爾尼諾”實時預測結果。

  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xiang) ,2018年,羅京佳放棄澳大利亞(ya) 的終身職位,回到中國,和母校南信大一口氣簽下了19年長約,並組建氣候與(yu) 應用前沿研究院,擔任院長。此時的羅京佳,已經在《自然》《科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等國際一流科學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百餘(yu) 篇,文章被國際期刊雜誌總引用數超過7400次,全球媒體(ti) 對其研究成果的報道多達百餘(yu) 次。以他的科學成就,本可以在澳洲過上輕鬆舒適的生活,為(wei) 何還要回國選擇重新開始?

  “能夠被祖國所需要,我的內(nei) 心是很受鼓舞的”,羅京佳說,自己在回國前,在澳大利亞(ya) 國家氣象局擔任高級研究員,按照普通的合約簽訂習(xi) 慣,多半是五年一簽。“我們(men) 搞科研,五年做完就走,能出什麽(me) 成果?科研要的是不斷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要有一定的持續性。”

  如今的羅京佳,已是國家特聘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他的氣候模式預測係統,還成功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提供了氣象保障。

  在羅京佳的努力下,研究院已經組建了一支超過30人的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氣候預測係統1.0版也已成功在南信大超算機上建立並穩定運行,從(cong) 2019年1月起開始提供長達兩(liang) 年的“厄爾尼諾”和印度洋偶極子氣候預測信息,可提供全球月-季平均氣溫和降水異常等預測信息。研究院的國際影響力也在逐漸顯現,與(yu)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科學研究最終一定要落地,一定要造福社會(hui) ,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科學本身的發展。”這是羅京佳的科學觀。他的研究結果曾應用於(yu) 日本的船運公司、南非的農(nong) 業(ye) 水文部門以及澳大利亞(ya) 的漁業(ye) 養(yang) 殖、台風預測、大堡礁保護等,對經濟社會(hui) 產(chan) 生了直接價(jia) 值。在國內(nei) ,羅京佳的逐月實時預測係統多次預測了極端氣候事件,深度參與(yu) 了國家和地方業(ye) 務預測服務。今年年初,這套氣候預測係統還成功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提供了氣象保障。

  “要做就做到最好,我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連學生都感受到他破釜沉舟的決(jue) 心。“老師每天9點前到辦公室,晚上11點之後才離開,從(cong) 沒見他休息過一天。”羅京佳帶的直博學生伍繼業(ye) 說。

  但羅京佳對學生卻不像對自己這樣嚴(yan) 苛。有次伍繼業(ye) 因為(wei) 打籃球“翹了班”,回來途中碰到了羅京佳,已做好挨罵準備的他卻被羅京佳表揚“多鍛煉身體(ti) 是好事”。“老師不要求我們(men) 時刻悶在實驗室裏,他希望我們(men) 平衡科研和生活,多出門看看,多接受不同的觀點,將科研當做一件快樂(le) 的事情。”

  在今年6月底南信大的畢業(ye) 典禮上,羅京佳作為(wei) 教師代表發言,無比淡定地分享了自己“螺旋式自我提升”的人生過往:“今天我和在座同學分享自己過去的經曆,是因為(wei) 你們(men) 和我當年一樣有著夢想,即將走上社會(hui) 、結婚生子,獨立肩負起你們(men) 的責任。人生的起點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什麽(me) 樣的道路,是否能持之以恒堅定你的選擇。”羅京佳用自己不懈拚搏的經曆鼓勵畢業(ye) 生,不論人生遇到高潮或低穀,都能勤奮、自信、堅強、有毅力,熱愛家人、熱愛工作、熱愛國家。

  快問快答

  Y=楊甜子

  L=羅京佳

  Y:介意學生們(men) 提到您曾經的那段“放牛娃”的經曆嗎?

  L:新聞報道以後他們(men) 才知道的,以前我沒說過。

  Y:長久的氣象研究和數據分析,您覺得枯燥嗎?

  L:要對科研感興(xing) 趣就不會(hui) 覺得枯燥。我經常跟學生講,作為(wei) 研究生,首先要對科研感興(xing) 趣,感興(xing) 趣以後你喜歡上它了,經曆多了,就會(hui) 有一種收獲和快樂(le) 。

  Y:如果不研究氣象,您會(hui) 選擇學什麽(me) 專(zhuan) 業(ye) ?

  L:呃……這個(ge) 還真沒想過呢。

  Y:現在的學生都擔心做科研會(hui) 禿頭,您的發際線是怎樣保持的?

  L:哈哈哈哈,這個(ge) 不好說。也許生活簡單一些,就不太容易老吧。還有就是家族基因。嗯……還有你的生活態度,要開朗一些。

  Y:氣象很多人會(hui) 概括為(wei) “觀雲(yun) 識天”,看了這麽(me) 多的雲(yun) ,您最喜歡什麽(me) 形狀的?

  L:比如夏天季雨來了,很強很強的對流雲(yun) ,烏(wu) 雲(yun) 滾滾。有的時候是天上這種鉤卷雲(yun) ,看上去挺漂亮的。

  Y:不做研究的時候都會(hui) 做些什麽(me) ?比如,做飯嗎?

  L:以前會(hui) 去踢足球、打乒乓球。現在的話,看書(shu) 或者上網,還有和家人的溝通。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