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後疫情時代 高職用誠意打通人才對接“最後一公裏”

發布時間:2022-09-19 11:2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後疫情時代“一把手”工程“訪企拓崗”

  高職用誠意打通人才對接“最後一公裏”

  怎樣在“後疫情時代”,拓寬學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渠道,這是浙江旅遊職業(ye) 學院院長杜蘭(lan) 曉一直掛心的事兒(er) 。

  因疫情影響,這三年來全國的酒店業(ye) 和旅行社行業(ye) 都遭受重創,尤其是旅行社行業(ye) ,幾乎全麵進入“冰封期”。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浙江省唯一一所旅遊類高職院校、所有專(zhuan) 業(ye) 都是圍繞旅遊全產(chan) 業(ye) 鏈設置的浙江旅遊職業(ye) 學院,麵臨(lin) 著就業(ye) 工作上的巨大挑戰。

  今年開年,杜蘭(lan) 曉和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韋國潭一起,帶頭開展了“訪企拓崗”專(zhuan) 項行動。兩(liang) 人陸續與(yu) 酒店管理集團、科技企業(ye) 、民宿企業(ye) 、旅遊公司、旅行社等企業(ye) 負責人開展座談,推薦畢業(ye) 生就業(ye) 。

  與(yu) 此同時,教育部今年3月開始組織實施“高校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ye) ”專(zhuan) 項行動。教育部副部長、黨(dang) 組成員孫堯對高職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工作也作出批示,教育部職成司始終在推進高職院校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ye) 專(zhuan) 項行動。各地也將“訪企拓崗”作為(wei) “一把手”工程,堅持“請進來”與(yu) “走出去”相結合、線上與(yu) 線下相互促進,多措並舉(ju) 開拓就業(ye) 渠道和崗位。

  至此,這一專(zhuan) 項行動取得了很大成績。記者獲悉的《高職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專(zhuan) 項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8月25日,全國1388所高職院校2773名書(shu) 記校長,共走訪用人單位超過12萬(wan) 次,校均拜訪企業(ye) 82.2家,書(shu) 記校長人均走訪企業(ye) 超過41家。有16所高職院校拜訪企業(ye) 數量超過150家,7所高職院校走訪企業(ye) 總量超過200家。高職院校實地走訪比例達到40.43%,山東(dong) 、廣東(dong) 、江蘇等教育大省,總拜訪次數領先全國。

  報告執筆負責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ye) 與(yu) 繼續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宗誠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雲(yun) 宣講”“雲(yun) 招聘”“直播帶崗”,從(cong) 高校到企業(ye) ,人才對接服務的“最後一公裏”,正在被校長書(shu) 記們(men) 用腳丈量,用誠意打通。

  “走出去一定比不走強”

  從(cong) 學校的校長書(shu) 記“訪企拓崗”行動一開始,很多學生便成為(wei) 直接受益者。

  6月21日,浙江旅遊職業(ye) 學院藝術學院2019級空乘4班潘美琪入黨(dang) 轉正。這一天也是她在高鐵實習(xi) 滿一年的日子,她將正式入職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成為(wei) 杭州客運段高鐵一隊的一名列車員,從(cong) “空姐”變成“動姐”。

  “雖然在校學習(xi) 的是空乘專(zhuan) 業(ye) ,但我所掌握的專(zhuan) 業(ye) 技能、職業(ye) 素養(yang) 與(yu) 服務水準,同樣也適用於(yu) 鐵路列車員的崗位要求。”潘美琪說。

  浙江旅遊職業(ye) 學院招就處處長楊京豔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像潘美琪這樣留在高鐵就業(ye) 的畢業(ye) 生還有42位,同時受益於(yu) 實習(xi) 就業(ye) 一體(ti) 化政策的畢業(ye) 生共有110人。截至目前,浙江旅遊職業(ye) 學院校已經組織教職工訪企拓崗200多家企業(ye) ,拓展崗位4000餘(yu) 個(ge) 。

  不僅(jin) 僅(jin) 是浙江旅遊職業(ye) 學院。蘇州工業(ye) 園區職業(ye) 技術學院充分利用董事單位企業(ye) 、校友企業(ye) 、區域產(chan) 業(ye) 資源優(you) 勢,黨(dang) 政領導班子帶隊,走訪了100餘(yu) 家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和大型國有企業(ye) ,共計拓展優(you) 質就業(ye) 崗位2000餘(yu) 個(ge) ;黑龍江省教育廳牽頭組織高校,赴本土優(you) 秀企業(ye) ,開展校企對接調研;無錫職業(ye) 技術學院也會(hui) 同當地人社部門,積極開展“訪企拓崗”工作。

  半年來,全國各地高職院校的校長書(shu) 記們(men) 紛紛動員起來,走出校門,推進著“訪企拓崗”促就業(ye) 的工作。通過走訪,校長書(shu) 記們(men) 把能夠接觸到的企業(ye) 優(you) 質崗位資源都調動起來,對企業(ye) 需要什麽(me) 樣的人也更加了解,為(wei) 畢業(ye) 生們(men) 爭(zheng) 取了更多的實習(xi) 就業(ye) 機會(hui) 。

  報告顯示:已經有超過2萬(wan) 家企業(ye) 接收了61萬(wan) 多名高職院校實習(xi) 生,學生所學專(zhuan) 業(ye) 與(yu) 企業(ye) 所屬行業(ye) 對口率超過半數,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生產(chan) 製造領域就業(ye) 難和用工難的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接受實習(xi) 和就業(ye) 學生數量較高的省份包括山東(dong) 、江蘇、廣東(dong) 、雲(yun) 南、四川等,正好與(yu) 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的情況成正比。

  宗誠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訪企拓崗”推進的過程中,起初也有一些學校產(chan) 生過疑慮。很多校長和書(shu) 記“不夠自信”,擔心學校自身的名氣不夠大,招牌不夠亮,無法獲得企業(ye) ,尤其是大企業(ye) 的青睞。

  “走出去一定比不走強。”宗誠認為(wei) ,隻要校方願意多走一步,多說一句,對學生在實習(xi) 和就業(ye) 方麵的幫助,就多多少少會(hui) 產(chan) 生一定效果。

  比如,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的校長書(shu) 記主動“走出去”,與(yu) 華為(wei) 技術有限公司取得了合作。由華為(wei) 主辦,校方協辦的“華為(wei) ICT人才聯盟雙選會(hui) -深圳站”成功舉(ju) 辦,有61家華為(wei) 生態夥(huo) 伴企業(ye) 進校招聘。IT企業(ye) 浪潮集團也與(yu) 河北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深度合作,共同建設“河北省鋼鐵生產(chan) 過程智能化控製技術創新中心”。

  “走出去”,也“請進來”

  高職院校的校長書(shu) 記們(men) ,除了“走出去”,也在“請進來”。

  今年4月以來,河南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溫道軍(jun) 、校長王偉(wei) 就開始連軸轉。從(cong) 河南國防科技工業(ye) 高等職業(ye) 教育集團成員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7研究所,到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一家又一家,溫道軍(jun) 等人,走訪了當地45家軍(jun) 工行業(ye) 龍頭企業(ye) 。

  作為(wei) 一所國家骨幹高職學校,溫道軍(jun) 必須考慮到自己學校畢業(ye) 生個(ge) 性化、多元化、精準化的就業(ye) 需求,然後在當前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中,尋求一個(ge) 各自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的平衡點。

  與(yu) 溫道軍(jun) 麵臨(lin) 的難題相同,山東(dong) 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院長王鑫,也在思考自己的學校具有怎樣的特殊技術優(you) 勢,以便於(yu) 給畢業(ye) 生們(men) 拓展出更多可供選擇的方向。

  今年5月,山東(dong) 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山東(dong) 文旅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魯商集團、文旅集團將優(you) 先招聘學校符合條件的畢業(ye) 生。7月底,王鑫把目光從(cong) 省內(nei) 投向了省外。他帶隊專(zhuan) 門赴新疆考察交流,與(yu) 新疆中泰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情況,山東(dong) 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及時改變了訪企拓崗的形式,“相約雲(yun) 端,網上連線”。經過4個(ge) 多月“訪企拓崗”,學校陸續訪企105家,簽署了校企深度合作協議30餘(yu) 個(ge) ,拓展實習(xi) 崗位8000餘(yu) 個(ge) 、就業(ye) 崗位5000多個(ge) 。

  高職院校也在積極邀請用人單位走進校園招聘人才,結合“互聯網+就業(ye) ”就業(ye) 信息平台,為(wei) 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ye) 信息和就業(ye) 崗位。截至目前,頭部企業(ye) 和人力資源部門共計16992人次走進高職院校,在拓展實習(xi) 就業(ye) 機會(hui) 的同時, 拓寬了校企合作領域,實現了校企資源的有機結合和優(you) 化配置。比如,廣東(dong) 工貿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廣東(dong) 匯博機器人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將智能製造領域擁有豐(feng) 富技術工程經驗的博士團隊“請進來”,采取“項目+教師(工程師)+學生”的方式精準開展人才培養(yang) ,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完成廣東(dong) 省人工智能大賽,落實學生一次性進入企業(ye) 就業(ye) ,月起薪值超8000餘(yu) 元,高於(yu) 同類崗位40%。

  “這次教育部實施高職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專(zhuan) 項行動,既是一個(ge) 疫情期間尋求企業(ye) 支持拓展就業(ye) 渠道的舉(ju) 措,也是宣揚職業(ye) 教育,讓企業(ye) 了解國家職業(ye) 教育政策的過程。”湖北省職業(ye) 技術教育學會(hui) 會(hui) 長李洪渠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產(chan) 教融合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必由之路。政府一直在推進產(chan) 教融合,學校努力實施校企合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困難。

  李洪渠解釋,目前仍然存在產(chan) 教交流、校企對接的機製不健全的問題,隻有小範圍甚至是點對點的溝通。激勵企業(ye) 參與(yu) 的動力機製不健全,激勵政策力度不夠、宣傳(chuan) 不夠、落實不夠,真正因產(chan) 教融合而享受各種優(you) 惠政策的企業(ye) 很少,多數企業(ye) 不了解政策、不知道如何享受政策。

  “其實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在職業(ye) 院校當中已經提了很多年了,但是之前實施得並不是很深入,尤其是在專(zhuan) 業(ye) 設置、教材開發方麵,之前的校企合作更多停留在理念層麵。”宗誠說,“當前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書(shu) 記校長,更需要發揮一把手的主動性,帶領團隊走進企業(ye) ,一方麵可以為(wei) 實習(xi) 生和畢業(ye) 生開拓一些崗位,談談就業(ye) 薪資,實習(xi) 相關(guan) 安全,或者是在崗位上的相關(guan) 的注意事項,同時最關(guan) 鍵還是希望通過麵對麵的交流,讓校企雙方更深入了解,便於(yu) 今後的合作。”

  “希望校長書(shu) 記們(men) ,能夠拓寬訪企拓崗的途徑,加深與(yu) 企業(ye) 的溝通和合作。不僅(jin) 僅(jin) 是走出去,還要把優(you) 秀企業(ye) 家請進來,在學校的專(zhuan) 業(ye) 設置,人才培養(yang) 方案的製訂等方方麵麵,能夠真正把產(chan) 教融合做成,達成校企合作。”宗誠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訪企拓崗”如何“常態化”

  據了解,當前, 全國高職院校共有專(zhuan) 業(ye) 布點137,482個(ge) ,其中,第一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占比約1.20%,第二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占比約28.02%,第三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占比約70.78%。

  報告顯示,從(cong) 走訪企業(ye) 所屬行業(ye) 看,第一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占比2.87%,第二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占比31.08%,第三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占比66.05%。“可見,走訪企業(ye) 與(yu) 高職院校專(zhuan) 業(ye) 布局基本吻合。 ”宗誠說,通過走訪可以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專(zhuan) 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契合程度,提升專(zhuan) 業(ye) 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

  半年以來,“訪企拓崗”專(zhuan) 項行動成效顯著。同時,這一機製如何“常態化”,也成了校方、企業(ye) 未來需要關(guan) 注的新問題。為(wei) 此,教育部委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ye) 與(yu) 繼續教育研究所完成了《高職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專(zhuan) 項工作報告》,統計專(zhuan) 項行動推行以來的各項數據,為(wei) 接下來邁出新的步伐提供落腳點。

  宗誠發現,一個(ge) 必須麵對的現實是,政府、學校希望頭部企業(ye) 深度參與(yu) 到人才培養(yang) 的過程中,但目前多數高職學校、多數專(zhuan) 業(ye) 對頭部企業(ye) 沒有吸引力。

  “頭部企業(ye) 一般來說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相對較好,在人力資源市場處於(yu) 優(you) 勢地位,即使不參與(yu) 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過程,也能吸引到其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大多數到中小企業(ye) 就業(ye) ,隻有少數才能到龍頭企業(ye) 就業(ye) 。”李洪渠分析說。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現狀是“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在就業(ye) 初期離職率比較高”,頭部企業(ye) 並沒有深度參與(yu) 大多數職業(ye) 院校的人才培養(yang) 過程,隻能是有選擇性地與(yu) 少數優(you) 質學校進行合作。而大多數職業(ye) 院校和大多數專(zhuan) 業(ye) ,仍然要將校企合作的對象定位為(wei)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

  此外數據顯示,走訪的企業(ye) 具備明顯的地域特征。“東(dong) 三省”的走訪企業(ye) 主要需求集中在護理、機電一體(ti) 化技術、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等專(zhuan) 業(ye) 上。而“粵港澳大灣區”走訪企業(ye) 的需求專(zhuan) 業(ye) ,則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專(zhuan) 業(ye) 、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護理專(zhuan) 業(ye) 上。

  報告顯示,在產(chan) 教融合的推進過程中,東(dong) 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也體(ti) 現出了地域性差異,西部地區工業(ye) 基礎相對薄弱,也是不可忽視的現狀

  “中西部地區高職教育要想高質量發展,有兩(liang) 個(ge) 基礎條件,一是加大財政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這是提高辦學質量的前提;二是畢業(ye) 生的發展出路、社會(hui) 地位和薪酬待遇,這是提高職業(ye) 教育吸引力的前提。”李洪渠說。

  “通過主動走進園區、走進行業(ye) 、走進企業(ye) ,高職院校能夠精準掌握行業(ye) 企業(ye) 的就業(ye) 崗位信息,深入了解行業(ye) 企業(ye) 對畢業(ye) 生知識、 能力、素質的要求。”因此,宗誠建議,高職院校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專(zhuan) 項工作應繼續深入開展,並且由教育部強化督導、考核和結果運用,“找準高校與(yu) 用人單位合作切入點,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以便打通人才對接的“最後一公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9月19日 06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