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羊了個羊”,火不了太久

發布時間:2022-09-20 15:31:00來源: 南方日報

  王慶峰

  “你玩‘羊了個(ge) 羊’了嗎?”“‘羊癮’犯了停不下來怎麽(me) 辦?”“真有第三關(guan) 嗎?”……近日,一款名為(wei) “羊了個(ge) 羊”的微信小遊戲火爆全網。無論是餐廳還是地鐵上,不時能看到低頭玩遊戲的人。據統計,該遊戲僅(jin) 在微博平台就有超10個(ge) 熱搜,話題累計閱讀量超20億(yi) 。

  “羊了個(ge) 羊”屬於(yu) 消除類小遊戲。一般而言,這種遊戲規則比較簡單,在玩法上循序漸進,難度逐漸升級,從(cong) 而形成用戶黏性。但“羊了個(ge) 羊”卻反其道而行之,第一關(guan) 比較簡單,第二關(guan) 難度飆升,許多網友意想不到,表示“一度懷疑自己的智商,非要戰勝不可”。很顯然,他們(men) 陷入了典型的“沉沒成本”心理中,玩家付出的時間與(yu) 精力讓他們(men) 不甘心在這種簡單的遊戲機製下認輸,於(yu) 是反複投入遊戲。遊戲設置的社交元素等,進一步加劇了用戶的沉沒。

  這不免讓人想起近年火爆的微信小遊戲。2018年的“旅行青蛙”,平平淡淡甚至“佛係”,卻切中用戶的感情心理;“我用了7步圍住神經貓,你能超過我嗎?”一款“神經病貓”的遊戲,在朋友圈掀起“攀比風”;去年,網友們(men) 又在玩“合成大西瓜”,聽著水果們(men) “合並”的砰砰聲,聲稱有解壓的快感……不得不說,每款遊戲成功的背後,都有其獨特的賣點,也巧妙戳中了大家的心理。但如今回頭看,這些風靡一時的遊戲,又有幾個(ge) 不是曇花一現呢?

  微信小遊戲的生命力何以短暫?一方麵,這是遊戲的載體(ti) 和類型決(jue) 定的。如今,遊戲重度化精品化越來越明顯,單個(ge) 手遊裏的玩法體(ti) 驗數量繁多,小遊戲自身輕量級和玩法單一且單調的狀態,很容易讓人產(chan) 生審美疲勞。另一方麵,小遊戲本身的商業(ye) 邏輯也是存疑的。以“羊了個(ge) 羊”為(wei) 例,其所依賴的收益機製之一就是廣告激勵。玩家為(wei) 了獲取道具,要不停地看視頻廣告,還大都是毫無營養(yang) 的診股工具、借貸工具等。有律師就稱,廣告有強迫點擊的嫌疑。

  對待這類微信小遊戲,就是要看穿它的“遊戲”實質。有人指出,“羊了個(ge) 羊”開發者設計了一個(ge) 極小的通關(guan) 概率,後台完全可以控製。這個(ge) 說法是否成立仍不可知,但在某種程度上,這暴露了小遊戲的固定套路,即通過各種機製設計,讓用戶盡可能地逗留駐足。本來,玩小遊戲就是為(wei) 了打發茶餘(yu) 飯後的碎片化時間,如果因此過度侵擾了正常的生活,就會(hui) 變成一種負累。擱下正事,在“羊了個(ge) 羊”上花費大量時間的人,是否感到一絲(si) 空虛呢?

  媒體(ti) 報道,有騙子利用玩家追求通關(guan) 的急切心態,在社交平台發布有通關(guan) 秘籍的廣告,誘導受害人進行交易。有騙子利用發送帶有病毒的木馬鏈接誘騙點擊,對玩家的電腦、手機等進行控製。這種現象甚至引起了公安部的關(guan) 注,強調謹防有人冒充客服“銷售道具、複活次數”等電信詐騙。須知,遊戲雖好,不可貪玩,更不能沉迷。在這個(ge) 眼花繚亂(luan) 的網絡世界裏,我們(men) 應該時刻提醒自己“頂住誘惑力,守住注意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