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多款智能農機同場競技
9月23日,中國傳(chuan) 統二十四節氣的秋分,也是今年的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在此前夕,中新社記者探訪位於(yu) 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的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cang) ”科技會(hui) 戰大河灣示範區,在呼倫(lun) 貝爾農(nong) 墾一處黑土耕地上,由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牽頭科研團隊研發的鴻鵠係列智能農(nong) 機及配套無人機等同場競技,天上地下開展黑土保護與(yu) 利用的數據采集及耕作等作業(ye) 演示,場麵壯觀。
現場演示的先進智能農(nong) 機產(chan) 品包括鴻鵠T300、鴻鵠T150、鴻鵠T50等係列電動智能拖拉機和坦克造型的鴻鵠巡檢測土機器人,以及與(yu) 智能農(nong) 機配套使用的尾座式無人機。其中,鴻鵠係列電動智能拖拉機是以鋰電池為(wei) 能源,永磁同步電機為(wei) 動力,搭配智能電控係統、科幻型外觀和智能無人駕駛作業(ye) 係統而研製的多用途大、中馬力電動智能農(nong) 業(ye) 機械裝備。
據了解,為(wei) 助力“耕地中大熊貓”的黑土保護與(yu) 利用,在“黑土糧倉(cang) ”科技會(hui) 戰大河灣示範區,中科院團隊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yu) 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農(nong) 藝技術充分融合,依托國營農(nong) 墾集團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的產(chan) 業(ye) 基礎,探索構建以“大數據與(yu) 智能裝備”為(wei) 核心、內(nei) 容涵蓋“數字化決(jue) 策+智能化執行+針對性保護性耕作”的黑土地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現代農(nong) 業(ye) 新範式(“大河灣模式”)。(記者 孫自法 製作 劉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